查看: 1757|回复: 30

壹快评︱低风险地区不让农民下地,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6 19:21:5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北方有一句乡间俚语,遇到有的人做出了超乎常理的事儿,人们会责问他:你还吃人粮食儿吗?
这句话背后的涵义绝对不单纯局限在粮食本身,着重点在于行为的出格。现在,有地方超出疫情防控需要的极端行为,让笔者想起了吃“人粮食儿”这句话。
近日,一则消息又刺伤了人们的眼睛。网民5月14日在人民网向所在北方某县县委书记留言:我在岳城村承包着一百多亩地,现正值小麦灌浆的管理期也是春玉米的播种期,我想问一下咱县是否可以给办理通行证。
该县县委办公室社情民意办5月15日的回复是:网友您好,您反映的问题我们感同身受,但是目前我县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全县全域必须保持静默状态,民众必须做到足不出户。
一个“静默状态”,一个“足不出户”,并且还是“必须”,就将农民下地生产的机会给封闭了。且不说这些封闭措施是否充分必要,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当前的农时是多么紧迫。
这位网民所在省是中国的产粮大省之一,所在县又是冬小麦的重要产区。数据表明,该县的冬小麦年均播种面积在21万亩左右,年均产量接近9万吨,也就是1.8亿斤。这是多少人的口粮,相信大家都能计算得很清楚。但就在小麦进入灌浆期,特别需要田间管理的时候,因为一张“下地通行证”的限制,就让小麦“嗷嗷待哺”而不得。下一步,春播玉米不能及时播种,将来又如何收获。时节已经初夏,农民却在为春播玉米发愁,这无疑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类似该县不许农民下地的情况在多处屡见不鲜。这些地方的决策者们大概已经忘了,“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到口粮的问题。由此不免产生疑问:下令采取这些极端措施的人是否吃“人粮食儿”。
其实,近期的疫情公报显示,该县是低风险地区。但就是在低风险地区,防控措施依然十分严格,甚至层层加码、变本加厉。就拿农民下地来说,一些地方打的旗号是为了防止聚集效应。出门种地,农田广阔,在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哪里来的“聚集效应”?
还是拿该县来说,公开资料表明,早在几年前,该县的小麦已经实现100%机械化收割,夏播绝大多数也是机械化完成的。因此,在如此开阔的农村,只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就完全有办法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现在一些农民申请“下地证”而不得,就是一些地方“毫无大局观、不以民生为重”的懒政体现。
当有的地方为农民下地设置了重重阻碍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大局,没有粮食的稳定生产,又如何实现中央反复重申的基本要求,即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虽然国家层面上多次强调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但很多地方在执行方面仍然存在偏差,做不到总体上的平衡。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官本位,而不是民本位。不让农民下地就是具体体现之一,这种简单粗暴的懒政行为,会给国家总体安全带来影响,对此,不可不慎重,不可不纠正,毕竟,我们都是吃人粮食的。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9:42:2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点太过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9:43: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新闻传到国外会让人笑掉大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9:43: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奸细搞破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9:43: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谁不让下地的,让不让下地的人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9:44:1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乱象不是一点点[汗][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9:44: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真的要问那些做出超乎常理事的人,还吃人粮食儿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9:45: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咋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9:45:0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风险也可以下地吧,做好措施,不要接触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9:46: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难了农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