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20|回复: 2

中兽药之辛凉解表药物介绍及用量附解表中兽药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4 12:18: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辛凉解表药



薄 荷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全草。切段生用。主产于江苏、江西、浙江等地。
[性味、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1.本品轻清凉散,为疏散风热的要药,有发汗作用,治风热感冒,常配荆芥、牛蒡子、金银花等辛凉解表药,如银翘散。
2.善于疏散上部之风热,用于风热上犯所致的目赤、咽痛等,常与桔梗、牛蒡子、玄参等同用。
[用量]马、牛15~45g;猪、羊5~10g;犬3~5g;兔、禽0.5~1.5g。
[禁忌]表虚自汗及阴虚发热者忌用。
[主要成分]新鲜薄荷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主要为薄荷醇、薄荷酮、莰烯、柠檬烯和蒎烯等。



[药理研究](1)少量内服能兴奋中枢神经,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故能发汗解热。(2)可促使咽喉部发炎,粘膜局部血管收缩,减轻肿胀和疼痛。(3)外用能麻痹神经末梢,止痛、止痒。(4)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克制作用,对伤寒杆菌亦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柴 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切片生用或醋炒用。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南柴胡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等地。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胆、心包、三焦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主治]1.本品轻清升散,退热作用较好,为和解少阳经之要药。常与黄芩、半夏、甘草等同用,治疗寒热往来等证。
2.性善疏泄,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是治肝气郁结的要药。配当归、白芍、枳实等,治疗乳房肿胀,胸胁疼痛等。
3.长于升举清阳之气,适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常配伍黄芪、党参、升麻等,如补中益气汤。
[用量]马、牛15~45g;猪、羊5~10g;犬3~5g;兔、禽1~3g。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有机酸、植物甾醇等。
[药理研究](1)有解热、镇静、镇痛、利胆和抗肝损伤的作用。(2)对疟原虫、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有克制作用。(3)柴胡注射液、复方柴胡注射液可治疗感冒、流感等。
升 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 Maxim. 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切片生用或炙用。主产于辽宁、黑龙江、湖南、山西等地。



[性味、归经]甘、辛,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主治]1.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证较少应用,但能透发,可用于猪、羊痘疹透发不畅等,多与葛根同用。
2.善解阳明热毒。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多与石膏、黄连配伍。
3.长于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其作用与柴胡相似,适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常与黄芪、党参、柴胡等同用。
[用量]马、牛15~30g;驼30~60g;猪、羊3~10g;兔、禽1~3g。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用。
[主要成分]含苦味素、微量生物碱、水杨酸、齿阿米素等。
[药理研究](1)有解热、镇静、降压及抗惊厥作用。(2)能兴奋肛门及膀胱括约肌。(3)对结核杆菌、皮肤真菌、疟原虫有克制作用。
蝉 蜕
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 的若虫羽化时的脱落的皮壳。晒干入药。全国各地均产。



[性味、归经]甘、咸,寒。入肺、肝经。
[功效]散风热,退目翳,定惊痫。
[主治]1.本品为疏散皮肤风热的主药,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皮肤瘙痒等证,常与薄荷、连翘等同用。
2.能退目翳,用治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翳障,常与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配伍。
3.熄内风而定惊痫,如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与全蝎、天南星、防风等同用。
[用量]马、牛15~30g;猪、羊3~10g。
[主要成分]含甲壳质及氮。
[药理研究]动物实验有镇静、阻断神经节、降低横纹肌紧张度的作用。
葛 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 Ohwi. 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切片,晒干。生用或煨用。以浙江、广东、江苏等地产量较多。



[性味、归经]甘、辛,凉。入脾、胃经。
[功效]发表解肌,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1.本品能发汗解表,解肌退热,又能缓解颈项强硬和疼痛。适用于外感发热,尤善于治表证而兼有项背强硬者,常与麻黄、桂枝、白芍等配伍;若治风热表证,则和柴胡、黄芩等同用。
2.能升发阳气,鼓舞脾胃阳气上升而止泻。如配党参、白术、藿香等,可治脾虚泄泻。
此外,尚有透发斑疹的作用,多与升麻配伍。
[用量]马、牛20~60g;猪、羊5~15g;犬3~5g;兔、禽1.3~5g。
[主要成分]含黄酮甙及多量淀粉。
[药理研究](1)能增加脑循环及冠脉循环的血流量。(2)有一定的退热、镇静和解痉作用。(3)能降低血糖及具有缓和的降压作用。
桑 叶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叶。生用或蜜炙用。全国各地均产。



[性味、归经]苦、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疏风散热,清肝明目。
[主治]1.本品轻清发散,善治在表之风热和泄肺热,用于外感风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证,常与菊花、银花、薄荷、桔梗等配伍,如桑菊饮。
2.清泻肝火,常用于肝经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多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
此外,尚有凉血止血作用。
[用量]马、牛15~30g;猪、羊5~10g;犬3~8g;兔、禽1.5~2.5g。
[主要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等。
[药理研究](1)具有解热、祛痰和利尿作用。(2)对伤寒杆菌有明显的克制作用并能克制葡萄球菌生长。
[附]桑 枝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嫩枝。切片生用。主产于广东、浙江等地。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入肝经。
[功效]清热,祛风通络。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证。对风湿热痹在四肢关节者,尤为适宜。因其性善祛风,通利关节,苦寒又能清热,可单味重用(以老桑枝为好),亦可配伍防己、海桐皮、丝瓜络等。
[用量]马、牛30~80g;猪、羊15~45g。
[主要成分]含丁二酸和鞣质及维生素B1等。
[药理研究](1)有显著的降压作用。(2)桑枝浸出液对家兔及绵羊皆有显著的养毛效果。
[附]桑 白 皮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根皮。切丝生用或蜜炙用。主产于浙江、广东、江苏、四川、山东等养蚕地区。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主治]1.本品能泻肺热而下气平喘,泻肺行水而消痰。用治肺热喘咳,配地骨皮、甘草,如泻白散。
2.行水消肿。用治水肿实证,尿不利,水肿胀满等证,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配伍,如五皮饮。
[用量]马、牛15~60g;猪、羊6~12g;兔、禽1~2g。
[禁忌]咳嗽及水肿属寒者不宜用。
[主要成分]除含挥发油、葡萄糖甙、果酸外,还含桑皮素、桑皮色烯素、环桑皮色烯素、桦木酸等。
[药理研究]有一定的降压及利尿作用。
菊 花
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干燥头状花序。烘干或蒸后晒干入药。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
[主治]1.本品体轻达表,气清上浮,性凉能清热,但疏风力较弱,而清热力较佳。用治风热感冒,多配桑叶、薄荷等,如桑菊饮。
2.清肝明目。无论因风热或肝火所致的目赤肿痛,均可使用,常与桑叶、夏枯草等同用。
3.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为外科之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等证,对疮黄肿毒更为适宜,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常与金银花、甘草等配合应用。
[用量]马、牛15~60g;驼30~60g;猪、羊5~15g;犬3~8g;兔、禽3~5g。
[主要成分]含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水苏碱、黄酮类等。全草含挥发油。
[药理研究](1)有抗菌、消炎、解热和降血压的作用。(2)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克制作用。
牛 蒡 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生用或炒用。主产于河北、东北、浙江、四川、湖北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解毒消肿。
[主治]1.本品有疏散风热,清肺利咽之功,适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常与薄荷、荆芥、甘草等配伍。
2.解毒消肿。对热毒内盛所致的疮黄肿毒,可与清热解毒药配合应用。
[用量]马、牛15~30g;猪、羊5~15g;犬、猫2~5g。
[主要成分]含牛蒡甙、脂肪油、生物碱及维生素A、维生素B等。
[药理研究](1)有利尿、解毒作用。牛蒡叶外用,有消炎、止痛作用。(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真菌有克制作用。
表10-1 解表药功能比较
类 别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辛温解表药
麻 黄
桂 枝
细 辛
发散风寒
解表祛风
麻黄辛开苦泄,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辛甘温,善于温通经络,通达阳气以解表,发汗之力较缓弱;细辛尚能止痛,温肺化痰。
荆 芥
防 风
紫 苏
解表祛风
荆、防发散之力均不如麻、桂,作用较缓和;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力较强,炒炭又能止血,防风兼有甘味而不燥,祛风止痛作用较好,紫苏辛温之性大于荆、防,发表散寒之力较强,又能理气和中。
白 芷
辛 夷
苍耳子
散风寒
通鼻窍
白芷主要散头部风寒而通鼻窍,又能止痛,消肿排脓;辛夷则宣肺而通鼻窍,一般伤风感冒很少用,苍耳子祛风湿又能止痛。
生 姜
葱 白
表散风寒
生姜长于止呕;葱白善于通阳气而散阴寒。
辛凉解表药
薄 荷
牛蒡子
蝉 蜕
葛 根
疏散风热
薄荷发汗作用较强,牛蒡子次之;薄荷善清头目风热,又能理气消食,牛蒡子长于宣肺利咽,透表解毒;蝉蜕则以定惊去翳见长,葛根还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桑 叶
菊 花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桑、菊疏散之力均不及薄荷;桑叶发散作用要比菊花强,且长于宣肺气而清肺燥;菊花则清肝明目作用强于桑叶,又可解毒。
柴 胡
升 麻
解表升阳
二者均能升举阳气,但柴胡升举之力不及升麻;柴胡善于和解退热,又能疏肝理气;升麻长于解表透疹,并可解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13:53:1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15:13: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赞][赞][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