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间由于交通未便,通讯极不发达,亲朋挚友之间每每一别就要数载才气相见,可谓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因此古人特殊看重告别,每每会折柳相送、设酒饯别。以是告别,也就成了文人书生创作时一个永恒的主题。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激流”等。
但写的人多了,既要“感动引发人意”,又要抖擞出新意,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了。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劳劳亭》,就是一首既构思新奇,又扣民气弦的歌咏告别的经典诗作。它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李白之手,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也就是李白周游金陵期间。根据诗中东风初到,柳条未青,又可以得知为早春时节。
至于题中所说的“劳劳亭”,它是三国吴时建成的一座古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是古代闻名的送别之所。众所周知,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都是表达离愁别绪常用的意象。以是李白这首诗便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怀,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告别之苦。值得一提的是,李白这首诗固然只有短短的4句,却可谓是句句神来之笔,令人叫绝。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东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起首,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即这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那送别客人的劳劳亭。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两句诗是神来之笔呢?那是由于自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以来,但凡是送别诗都只是夸大告别的愁苦,而李白这两句诗却把重点放在了送别客人的离亭上,这就超人一步了。
即逾越了告别之事来写告别之地,逾越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由此可见,它在立言上更为高妙,也更轻易触发读者的联想,因地及事,由亭及人。不外这首诗真正神来之笔的,照旧要数它的后两句“东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它的意思是说,这东风知道人们告别的痛苦,以是才会不催着柳条儿发青。那么这两句诗妙在那边呢?
告急是由于李白联想的丰富,联想越丰富,迁移转变和层次越多,诗也就变得越来越有深度。很显然,告别与东风原来是两件绝不干系的事物,并且东风原来又是无情之物,但在这里李白却赋予了它人的感情,说它明白告别的苦,才会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于是就让故意不吹柳条,不让它发青,如许人们就无枝可折,也就没了告别之苦。
但从读完备首诗的感受来看,东风愈是知别苦,不去遣柳条青,就愈说明确天下伤心处,是那劳劳送客亭啊,我想这便是李白神来之笔所带来的艺术魅力。总的来说,李白这首《劳劳亭》寓情于景,托物言情,构思新奇,联想丰富,蕴藉深婉,是一首令人叫绝的歌咏告别的佳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全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