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306|回复: 20

“双减”之后,孩子的周末怎么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9 13:45: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减"之后,周末原本用来参加课外辅导的时间被解放出来,孩子们再也不用背着重重的书包去上辅导班,父母也不用再背负昂贵的课外辅导费用。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带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这篇文章给家长们提供了有趣的思路,我们一起来看~
“双减”后的周末怎么过?空出来的时间怎么用?不少教师、父母感到焦急和烦恼。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让自然、艺术、科学成为童年最浪漫的珍藏。
后现代思想家与教育家怀特海提出“个体成长三段论”,认为人的成长要经历浪漫化阶段、精确化阶段和综合应用化阶段。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追问教育的本质》一书中,作者柯领先生同样也提出了“情绪成长规律与认知成长规律”的三个阶段,分别为:
个体成长的第一阶段:本能情绪(0—3岁)与动作把握(0—3岁)
个体成长的第二阶段:审美情绪(4—11岁)与形象把握(4—11岁)
个体成长的第三阶段:理智情绪(12—18岁)与逻辑把握(12—18岁)
“个体成长三段论”与“情绪成长规律与认知成长规律”有着极为密切的对应与关联,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儿童的成长史——从幼儿到小学与初中,再到高中与大学。而让各人尤其关注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6-12岁),正处于人生最经典的“浪漫阶段”。
浪漫如何理解?浪漫阶段的教育,应该如何做,要做什么?
理解浪漫,不得不提及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尔》。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卢梭的提法是“天方夜谭”:
12岁以前是理智的睡眠时期,要让他的头脑空着不要用大脑;
童年期的孩子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力量,不要直接对儿童进行智育,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
发展触觉,让儿童亲自去摸去抓每件东西,多在黑暗中做游戏,发展视觉,要让儿童尽早地学习写生画和制图,发展听觉,让儿童练习唱歌……
难道说,12岁之前,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这样的?直到“双减”政策落地后,我们才发现:也许,之前是我们不理解儿童教育的真正价值——浪漫,让儿童经过教育,成为“自由的自然人”。
浪漫的童年,务必淡化对应试、对分数的刻意追求,让童年可以在更多的艺术审美体验中度过;
浪漫的童年,要让儿童在旷野上奔跑,在运动场上流汗,而不是将浑身力气花在霸凌同学的时刻;
浪漫的童年,要让儿童的精气神汇聚在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而不是超前学习,更不是无休止地刷题和死记硬背;
浪漫的童年,要伴随心智有序发展,具有学习生长的延续性,而不是佛系躺平,也不是无序竞争,变道超车……
这样的理解,也让我们对“双减”政策之后空出来的周末,该做什么有了更清晰的思索:
最应该做的,也是周末的“头等大事”,就是亲近大自然。走进山山水水之中,感受花鸟鱼虫,看看天边的云淡风轻,你可以思索自己有多久没有凝望过路边的蜘蛛网,没有和一棵大树对话,没有坐在河边的沙岸上遐想,然后带着满心的期待出发……
可以尝试了解艺术。走进博物馆,走进艺术画廊,走进古代建筑,去触摸差别形式艺术的脉搏,去感受千百年来民族的、世界的文化瑰宝,去发掘形式多样的表象之下的精神情形。你会发现,儿童变得优雅起来。正如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写的“陶冶性情,变化气质”,童心的陶冶,就在眼睛的充实,身体的充实,在行动之中完善。
可以进行科学探索。从小就培植一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心,未来让科学与自己的生活相伴,为自己带来无数的便利。你会感恩童年。此外这一行为也会带来不测的惊喜,改变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的科学素养,都是一种延绵持久的,不可战胜的学习力。
也许你会说,难道我们就彻底放弃学科学习吗?当然不是的,对于周末的设计,我们还可以融合学科特质,让富有理性的实践活动,为儿童素养的发展助力。
例如,我们可以将语文学科中的写作、口语表达,语言积累、思辨能力等,与核心素养有关的元素融入期间,嵌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实现一举多得的全方位成长。以下节选一段我的实践随笔《带儿子去踏青》,各人可以发现,在周末游玩时,父母也是大有可为,同时也容易而为:
我们这里说到的“踏青”,就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表述。总体意思是——出去走走。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和自己走差别,这次要带孩子一起走。“青”,就是美好,美好就是大自然的象征。带孩子来到大自然中,来到自己平时相对少的环境里,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
那么多变的自然,会产生无穷尽的写作灵感;那样丰富的素材,会带来写作超级便利。城里的孩子,特别喜欢跟着爸妈去踏青。例如,参与农家乐,到田间地头去劳作,去果园里采摘,到苗圃里去赏花,到农场里去耕作,去种植……踏青,我们能做的很多。
补上这一课吧!常常提到“补课”这个词。原来,补课并不是你想象的做“文化补习”,更多的是做亲情缺损的弥补。带小孩去踏青,写作指导的秘诀,就在于一个“换”字。
首先,带领子女发现,换环境,可以写“新颖”。以城里的小孩为例,我们带孩子到乡村,去体验到户外生活,去呼吸新鲜空气,这就是把小孩置换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周围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新的,那么多新鲜奇特的素材,可以信手拈来,轻松写入文中,几乎可以不必要指导。
其次,引导子女感受,换环境,写“心情”。去踏青,不管谁的心情都会变好。心情好,写得就畅快。怎样写好心情呢?父母必要指导小朋友,用心去体会这份情,才能写出好心情。
最后,陪伴子女理解,换环境,写“温情”。在踏青的过程中,有许多家庭中的温情洋溢画面会涌现,这是不容错过的写作内容。温情,就表现在一个个过程画面中中,表露在小孩写作时精选的一个个动词里。例如,过桥的时候,桥摇摇晃晃,爸爸扶着小孩,缓步移动,慢步过桥,这就是一幅温馨的亲子画面,值得写。写的话中,“扶着”这一动作,就值得描画,因为温情就在“扶着”这个动词中。
照旧赶快出发吧,带小孩去踏青,感受自然,投入自然的怀抱。
再比如说,可以联合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与表现的能力提升。请看《作文游乐场》一书中的一个案例,得当在“双减”后的周末,和子女来一次“手工测绘校园地图”。
游戏过程
1.了解手绘地图:知道什么是手绘地图么?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配送手绘地图。例如:旅游景点,机场车站等地方。如果你是个旅行爱好者,就不要错过这些珍贵资料获取的机会。凡事新鲜事物,都要有一探毕竟的勇气和欲望哦。
其实,手绘地图就是地图,差别的是,手工彩绘的图,看起来是不是很亲切。
如果你的校园还没有这样的手绘地图,这次的练习意义非凡啦——为学校制作手绘地图,然后送给学校留念。
2.再次熟悉校园:绘制地图最怕出错。所以,为了准确地绘制地图,很有必要到熟悉的校园了走一走,看一看。这回的观察一定要做好条记。简单勾勒出校园的参观路径,标注出路径上各个建筑物或是景观大致外形。这一步要做到位,不能发急,更不能凭印象。
3.绘制地图:了解熟悉了校园后,就可以开始绘制地图啦。根据之前的观察和简单勾勒的草图,用心将校园的各个建筑物绘制在地图中。这样的地图可以比正规的地图更加可爱,更加形象,甚至可以画得卡通一些,让人一见就喜欢。
提醒小伙伴们:绘制时,造型可以夸张,但是地理方位一定要准确。地图毕竟照旧地图,第一次到你学校参观的客人拿着地图,可是要“按图索骥”的哦!
有图有真相,有图有文真好看。看成果出来了。
“双减”政策落地后,好像原本填满的时间变成“空余”时间,原本忙碌变得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什么。其实,是我们与浪漫渐行渐远。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教育家威廉·冯·洪堡说:“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因为,这些知识或是技能,也许在未来一无是处,而学生成长后,要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周末,是让儿童储存浪漫,积蓄力量的重要时光。
未来,真要有一天,儿童成长了,必要远足;必要赡养父母;必要为人生而奋斗;必要为国家着力……今天给予他的教育,会让他动力十足。
(作者单位系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章作者 | 何捷
来源: 人民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15:48:2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减之后,周末可以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去学习感兴趣的艺术课,或是户外运动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15:39:1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孩子回归本真,快乐就是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16:11: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儿子去年重点大学毕业了。作为过来人,在儿子小的时候,我就没带他上过补习班。春秋天气好的气候,我们去公园认识植物,动物,去郊外徒步。冬夏季节周末就去博物馆。我觉得功夫下在课外,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和学兴趣更重要。事实证明,我们小升初被重点中学点招,中考也是被重点高中提前录取的。给焦虑中家长一些建议,带着孩子玩起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20:46: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近大自然,发现美,回归本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16:32:1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减”孩子大人都有了释放的空间。孩子有天真活泼任意想向独立发挥的一面,大人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空间的另一面。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好!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15:38:2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太好了。“双减”之后,孩子要“补课”:补上体质、艺术、情感发展的课;家长也要“补课”:补上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责任欠缺的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22:39:0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考,高考不取消,双减就是虚的,就是假的。。。任何一个父母都不愿意孩子长大后上产线拧螺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6 11:48:5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简单地去郊外走走、踏青,是持续不了多久的,因为孩子的新鲜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更多的需要成人的引导,帮助孩子维持持续的好奇心;待孩子慢慢入门后,仍然需要家长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每个孩子兴趣的保持,除了他自身的缘故,还有家长时间和精力持续地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17:26: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学生会越来越优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