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701|回复: 20

产假延长一个月,能不能让职场女性放心生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30 09:11:15|来自:中国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央视网
最近全国多地宣布修改计划生育条例,加码生育福利,延长生育假期。现在生娃到底能休多少天假?来看看下面的全国多地产假一览表!
来源:工人日报
在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地女性产假增至158天,配偶陪产假大多为15天。江西、青海女性产假达到188天。
另外,一些省份还延长了生二孩、三孩的产假。11月15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此中明确,符正当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一孩延长产假60天,二孩、三孩延长产假90天。这就是说,女职工生一孩可休158天,二孩、三孩各188天。
多地均规定,子女满三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可享受5天或10天的育儿假。重庆育儿假最长可休一年。11月15日,重庆市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则直接将育儿假的计量单位从“天”上升到了“年”——经单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儿假至子女一周岁止,或者夫妻双方可以在子女六周岁前每年各累计休5至10天的育儿假。
为啥各地产假不一样长?
我们可以从表格中看到,各地的生育假期都是由产假和生育假组成的。
产假是国家同一规定的。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此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此外,各地方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还规定了当地的生育假。最近全国多地调整的计划生育条例,主要就是对生育假进行调整,大部分省份将生育假由已往的30天延长到了60天。
从实际上来讲,产假和生育假没什么区别,我们现在讲的通常意义上的“产假”,指的其实是产假和生育假两者相加的天数。各地生育假时长规定差别,因而,产假的时长有区别。产假和生育假原则上要连续休,中间不能中断。
拿上海打比方,11月15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此中规定,将生育假由30天延长到60天,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等情况适当延长。这也就意味着,上海女职工的产假与生育假相加,生育期间,可有158天假期。
休产假耽不耽误发工资?
女职工休产假的工资是由生育保险基金提供的生育津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职工平均工资一般与生育者本人的原工资标准有差异。生育津贴高于本人原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剥削;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原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生育津贴不缴个人所得税。
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官网
还有不少女性职工担心,哺乳会占用一些工作时间,会不会被扣工资?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要求,保护哺乳期女职工权益,用人单位要合理安排哺乳期女职工的哺乳时间。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哺乳时间视同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予以辞退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延长产假让女性更难就业?
产假大幅延长、增设育儿假、工资还照发,这样的生育大礼包乍一看非常完美。职场女性是不是更有底气,能放心大胆地生娃了呢?
然而,事实不是这么理想。
从企业角度来看,面对女性超长待机版的带薪休假,加重了企业的用人本钱。是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兜底?有没有能力兜底?延长产假带来的本钱全由企业负担,显然是不现实的。容易造成企业在用工、招聘时有意回避育龄女性,而这也是带薪休假推行多年成效不大的缘故原由。只有政府财政切实分担起一部分生育本钱,在减免税费外,补偿企业的雇佣本钱,企业才能有意愿配合这项政策的落地。
从育龄职场女性的角度来看,生育假期的延长也不完满是功德。长达5个月甚至6个月的产假期间,其他员工会替代生育者工作,休假结束之后,自己的原工作岗位还在不在?长时间休假造成与工作脱轨,晋升还能不能实现?
浙江新政中明确提出,休生育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计算工龄。但实际上,企业能不能完全照做?这是任何人都难以保证的事情。《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在“修改依据和理由”一栏中就提到,假期过长有可能影响女性就业,从长远看不利于维护和发展女性权益。在现代生存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一个育龄女性较长时间脱离社会,给其恢复工作和恢复身心所带来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
有网友建议,将男性陪产假也大幅延长,缩小产假对男女职员的差异化影响。
但也有人担心,这会导致有生育计划的夫妻共同受到职场歧视,或者绩效和晋升都受到不小的影响,进而导致家庭经济压力更大,造成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更少。
生娃的顾虑还有啥?
教育孩子的金钱本钱、时间本钱也是大家生娃的主要考虑因素。
来源:中新视频
无论多长的生育假和育儿假,都有休完的一天,其后阶段仍然有幼儿的看护问题。目前,在我国,0至3岁的托幼服务主要由家庭自行承担,社会化、市场化的托育还存在较大的空白。
最近一项发表在《社会》杂志上的论文揭示,具有“去家庭化”性质的托幼服务对欧洲家庭生育决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反,具有“家庭化”性质的现金补贴并未产生预期的作用。显然,政府加大对托幼服务的财政投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托幼服务共建模式,是办理这一问题更好的切入口。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说:“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生育友好型’的社会,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从根本上要鼓励更多的家庭按照政策来生育,它是一个社会的体系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从大处讲,调整现有住房结构、完善普惠性托育、消除教育焦虑。从小处看,对哺乳期母亲上下班时间的设定更加弹性,在单位等各种场所增加更加人性化的哺乳室等,都需要各方共同考虑。
来源:中新视频
虽然存在这些顾虑,仍然有很多人想生孩子。有人认为,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有人认为,孩子是自己和伴侣爱情的结晶,还有人就是单纯地想要一个和自己血脉相通的小天使。
希望社会各方能够共同克服障碍,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让更多家庭“敢”生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2:12:3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但生育率没上去,女性就业率还跌了一大截[泪奔][泪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19:11:1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把男人的陪产假多放点,最好跟女性的产假假期差不多,这样既可以让男性对养孩子更有参与感,又可以减少企业招人的偏向性。现在这些针对女性的延长假期,还是暗戳戳表明抚养孩子主要靠女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22:30:2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看到个新闻:全职妈妈带女儿4年,男人起诉离婚,要求要孩子抚养权,理由是:女人没收入!还好法官还行,最后把孩子抚养权判给女方,男方出抚养费,和全职4年的家务补偿是一万块钱,网友算了一下每月才两百多比去捡纸皮还可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22:37: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起产假,能不能先解决一下无处不在的职场性别歧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01:09: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育不只是女性的事情!不能以牺牲女人为代价来提高生育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7:36: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额,这样一来,企业更不好应聘育龄期的女性职工了,生了一胎有二胎,生了二胎还特么可能有三胎,还得给人家产假。女性就业率直线下跌~[皱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1:06:3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缺的是产后有个能照顾孩子上下学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11:21: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我们行政收到通知后,说的第一句话:这以后招女员工要谨慎点了[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6:04: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①应该娃爸娃妈一起放,很多女生不愿生宝宝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想当然的把带宝宝这件事觉得应该是女人来做的事情,又要女生带娃又要女生赚钱养家,到底应该怎么样?②我这么说肯定会有人开始说总要有一个人养家,两个人都不工作谁来养家,生育险男女都在缴纳,为啥只发一个人的,另外一个人??③又有人说总要有人要为了家庭牺牲的,那为什么牺牲的是女性?④专家应该仔细考虑到底是不是因为假不够才不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没有拔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