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16|回复: 1

玩手机的儿子,看到我的条记后哭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 17:32:0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小男孩无意中看到妈妈的英语条记,认真翻看很久,妈妈看到孩子眼中有泪,问道:“发生什么事了吗,儿子你为什么要哭呀?”孩子一下子扑进妈妈怀里,哭着说道:“对不起,妈妈,你都这么努力了,我却没有好好学习。”
看到这一幕,底下网友纷纷评论:
父母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妈妈真的很称职;
父母给孩子做榜样好样的,不像我爸妈天天不让我玩手机,要学习,自己却天天抱着手机玩……
生活中基本都是孩子坐在书桌旁写作业,父母坐在旁边玩手机,觉得学习是孩子的事情,我们都当父母了,可以不用学习了。殊不知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风俗的养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就像视频中,小男孩看到妈妈的英语条记,会觉得妈妈都这么努力学习,而自己没有好好学习,从而感到惭愧。
如果他妈妈天天玩手机,孩子可能觉得我不好好学习也没有什么问题,当他妈妈让他去学习的时候,他可能还会想:你都天天玩手机,凭什么还让我好好学?
作家郑渊洁说:“我从来没对女儿说过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身教的力量无与伦比。”
做父母的连续学习,好处可不止一两点,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更是让自己不断成长,扩大格局。



01
连续学习
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1、学习让自己更加自大绽放
听过一个上6Q课程的妈妈的分享:
第一次上6Q一阶课程时我很焦虑,状态也不好,但是当我上了频频之后身边的人明显感觉到我更自大、绽放,情绪也越来越稳定。
当我见了很久没见的小姐妹,她竟然说我年轻了好几岁,越来越美了,这可能就是相由心生吧。
在这个课程里,我学会了和自己相处,学会了要爱自己,同时家庭也越来越和谐。
听完她的分享,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为她高兴的同时,也很庆幸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2、可以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近来6Q导师开始举行晨读直播,有许多父母表现自从开始晨读,孩子也早早起床,和爸爸妈妈一起早读,还经常叫父母要积极连麦,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这娃是开始鸡父母了吗?
不过这也是一种好现象,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习效率进步的,同时,也把读书当成是享受。



3、可以改善夫妻关系
在6Q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许多父母表现,自己还没有意识开始学习成长之前,夫妻关系很有挑战,经常由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愉快,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高情商表达才气让彼此舒服。
有意识去学习提升后,情商智慧明显进步,夫妻关系不再是挑战,有问题坐下来沟通,沟通完执行,不仅没有由于问题吵架伤了感情,解决问题的速度还进步许多,最主要的是夫妻关系越来越好。
看到这里,许多父母可能会觉得,我已经那么久没有学习了,都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重新拾起学习的热情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开始做,下面这3个小技巧,让你在成为“成长型父母”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02
如何成为成长型父母


01、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了他的故事:
妈妈的情绪很不稳定,而且她生气或者不耐烦的时候,声音和表情会变得很可怕,每次都是由于小事被骂,妈妈情绪失控时的表情和声音,不仅对自己影响深远,也成为自己一生的阴影。
小时候被骂不敢出声,青春期的时候敢回嘴了,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大吼大叫,但实际上他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而对情绪失控时的妈妈有着深深的恐惧。
我们总是觉得小孩子不懂事,做错事非打即骂是最有用果的教育方式,但事实恰恰相反,这是最没用的方法。
老一辈有这样一句话,叫:“记吃不记打。”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等孩子长大了,他记住的满是你温和喜悦的样子。

可能你会说:“我也知道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但是脾气一上来真的忍不住。”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可以做几个深呼吸,如果还是没办法平复,我们可以先暂时离开。
等到可以平心静气地和孩子谈话的时候再出现,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情绪跟孩子分享:
“宝贝,妈妈刚刚真的很生气,你把玩具、面包弄得随处都是,我刚刚扫除完的屋子都脏了,同时妈妈也很伤心,你都不知道恭敬别人的劳动效果。”
这时候孩子就会知道你生气的原因,也知道了要恭敬别人的劳动效果,下次她玩的时候会更加留意或者会主动扫除卫生。
当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才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



2、不断学习
在6Q的课堂上,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现在许多家庭都在跟着6Q学习,最厉害的一个家庭一阶课程已经学了57遍,只要有时间,不管哪个城市开课,他们就跑到哪个城市听课。他们在不断变好的同时,他们的孩子也越来越良好,很少去上补习班,成绩也名列前茅。他们开打趣说:“孩子没上补习班省下来的钱,还可以继续拿来学习精进自己。”
父母的学习可以影响孩子越来越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不如身教。
3、要有成长型思维
父母教育的眼光要放长远,不要只盯着孩子18岁之前的人生,而是要看到孩子的一生应该怎么过。
我不止一次听到:“你现在好好学习,等到你18岁我就不管你了,你上了大学想怎么玩怎么玩。”说实话,我成长过程中我的父母也不止一次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但等我成年之后,却发现没了考试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每天靠小说度日,当低层次的快感充斥我的生活,转头看看,才发现自己就一直胡里胡涂度日。
孩子的人生那么长,在小时候你拼命让他学习考试,等到大学你辛辛苦苦鸡的娃却直接躺平了。
然后你又会奇怪明明之前那么上进,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

很简单,由于他现在没有目标,他之前的目标是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现在目标达到了,他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了。
所以父母要拥有成长型思维,孩子才气拥有成长型思维。
在孩子小时候就要引导他自己去探索世界,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告诉他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能做,只必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行。
当孩子在探索世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那将会是他一生的财产。


03
写在最后


董卿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还应该很努力地去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
希望我们都可以做一个让孩子尊敬和喜爱的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20:12:5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