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记得小时候就没有在外面吃早饭一说,后来进了省城,长沙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早点。早起长辈带我们去逛,一路走过去上南门口,葱油粑粑、剁饼、豆皮、锅贴、油饼、油条、各式包点…一条街上琳琅满目,摊点门面上的馄饨、百粒圆、甜酒冲蛋、还别说新华楼、火宫殿里面的几十上百元的小吃,反正,当年米粉根本没有什么蛮多竞争力,因为选择太多了。
现在好,连葱油粑粑都非常少见了,剁饼更加是灭尽了一样,网上都搜不到原来的样子。当年最记得是烧麦,里面有胡椒和油渣,好吃得不得了,还有个糖饺子,洒上糖粉也是很好吃的玩意,总之我在长沙亲戚家住了个把月,吃过无数类似小吃。
我问长沙朋友,好多连他们都想不起来了。为什么现在的小吃,都好像濒危动物一样,一样样地消失了。别说我不习惯,外地朋友也觉得怪,米粉再好吃,天天吃也没有意思,外省朋友说的过早,其实好多品种,连武汉难吃的热干面以外,其实还有很多选择。真的觉得,我们得离米粉米线远一点…
我好奇一问,大家都觉得认为是米粉价格高,利润大,小吃单价上不来,几个包子两三块钱就吃饱了。只怕也一个原因,但也说不通,小吃利润大啊,现在连个葱油粑粑都能卖两块钱,成本几毛钱而已。
也算是百思不得其解了,除了长沙,别的地方也是一样的,除了米粉就是米线,各位觉得到底是什么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