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多数有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的情况。冬季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期。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外界的寒冷空气与暖和的室内形成了较大温差,极易导致风湿病的复发和加重。患者常会出现关节肿痛等症状,且疼痛感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可影响行走。同时,较低的温度也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控制。多重因素下,类风湿性关键患者常常感到巨大的痛苦。
除此之外,冬季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的不仅仅只有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情况。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其可能合并的骨质疏松症也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问题。这是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在初期的症状特征并不明显,轻易被加重的病情所掩盖,患者每每因骨质疏松症出现骨折等问题才能发现,导致错过了最佳的防备和治疗时机。
事实上,类风湿关节炎易引起继发性骨质疏症。导致这一现象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身就可以引起局部的骨侵蚀和全身性的骨质丢失;另一方面是在治疗程中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每每因此出现残疾问题,导致工作、生存能力的丧失。2018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后,如未及时治疗,在病程的5~10年、10~15年、大于15年三个时间段内致残率分别可达43.5%、48.1%、61.3%。
但是上述问题并非不可规避,尽管骨质疏松症本身的症状轻易被掩盖,但对于患者骨密度等指标的测量可以帮助有效发现该问题。因此,定期检查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是极为必要的。别的,患者日常生存中还应注意日常加强营养、均衡膳食、适当补钙,包管充足日照和适量运动。特别必要强调的是,尽早认识该病的危险因素,提前对可控制的因素加以防备及尽早干预,对于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这意味着治疗早期使用传统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实在是相称必要的,如代表药物骨疏康,其通过克制破骨细胞生成、刺激成骨细胞生成而发挥全身骨骼保护作用,同时改善钙代谢平衡,提拔骨骼肌质量,以到达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这或许能较大程度的降低并发骨质疏松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