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指甲、抠手指、捏衣角,抠橡皮,孩子说话的时候,如果有这些表现,千万别认为是臭毛病,这是孩子压力太大的表现,家长要上心了!
我们大人总觉得孩子天天没心没肺,吊儿郎当,心里从不装事儿,其实和大人一样,很多孩子压力特别大,心里非常苦。
但是和成人不同的是,孩子不懂得如何调节压力,缓解情绪,让自己放松下来。于是他们只能将压力内化在心底,表现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就会酿成“臭毛病”。
有的孩子不自觉地咬指甲,抠手指,特别是回答问题的时候,磕磕巴巴,语无伦次,往往手上还会伴随一些小动作,比如抠橡皮,捏衣角,咬嘴唇。
看着孩子这些臭毛病和答不出问题的“没出息”的样子,我们往往气不打一处来,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些情况背后的真正原因。一旦情况严重,孩子就会出现情绪问题,甚至心理问题,容易走极端。
所以,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及时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带孩子运动起来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患上抑郁症,出现失眠严重,交流困难,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来他开始跑步,渐渐地,抑郁症得到了缓解,他还成为了跑步的形象大使。
白岩松说:“现在抑郁和焦虑,是年轻人经常面临的问题,但是体育生为什么会开心很多?我经历过很多挫折打击和各种抑郁的可能,但我还是开开心心活着,为什么?不舒服的时候出去跑啊,我一身汗下来,就觉得好多了!”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发表的《学生自杀频发,体育生却是个例外》一文中提到:体育运动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挫折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更重要是对人的意志、精神方面的锻炼。
运动会令大脑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是决定快乐情绪的脑内化学物质,可以帮助改善抑郁,舒缓压力。所以爱运动的孩子大都阳光,乐观。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心理学家李子勋曾号令:“上100堂早教课不如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是治愈统统的良药。现在的孩子一天24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是关在屋子里,哪里也不去。
总坐在屋子里,好人也能憋坏了!
一定要趁着假期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远可旅旅游,近可去公园,大自然可以疗愈孩子的内心世界。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景色,帮助孩子释放心中的沉闷。
多倾听孩子的内心
主持人鲁豫在2018年《偶遇》新书发布会上说:“我未必能解决什么问题,但通过倾听,会让某些人,在人生某些时刻是可以安然度过的。”
倾听的力量超乎你的想象,有时候就是倾听这一个动作,就能让在情绪漩涡的人找到一个突破口。
特别是现在的家长和孩子沟通太少了,张口闭口就是学习,孩子能不心烦吗?
多听听孩子的话,有时候不需要你提意见,就是竖着耳朵认真听,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聊聊电影书籍,谈谈同砚老师,讲讲现在将来,父母的陪伴和呵护对孩子是最大的抚慰。
教给孩子释放压力的正确方式
有的人一不开心就摔东西,砸家具,甚至不惜自残。这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才是正确释放压力的方式。
家长一定要关注到孩子糟糕的情绪,及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释放出来。
比如带孩子唱歌,大声嘶吼出心中的郁结。疯狂地跳舞,用运动释放出压力。有的孩子偏静,可以带他安静地画画,写字,让压力从笔尖中释放出去。
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残破坏是最愚笨的方法,不可取!
人都有压力,孩子也不例外,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什么是压力,就忽视孩子。而是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正确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快速地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