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月前,外地亲戚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娃来杭州的儿童医院看病,我这才知道原本以为中老年才有的“糖尿病”,现在娃得的也好多!
糖尿病现在医疗科学还没法完全治愈,亲戚家的娃得的是1型糖尿病(具体的后面介绍),这也就意味着,娃需要接受终身治疗。除了必须严格监测自己的血糖、比同龄人更需要抵御美食的诱惑外,他们还需要每天打胰岛素针或者佩带胰岛素泵。
新闻报道:云南7岁的小糖人每天自己扎针测血糖那么小的娃,就需要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打针了……亲戚说,看着娃身上的针眼,想着他终身不会好,真的太难受了!
而胰岛素泵这么看好像也没啥,但其实它是由泵、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组成的。小注射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注射器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针需要用注针器扎入患者的皮下……(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忍不住深呼吸了)
这边还没缓过劲来,结果我很要好的朋友,他刚上大班的孩子也确诊1型糖尿病!
“像‘天塌了’一般的重创,你知道吗?最开始确诊的时候,我和我老婆天天抱头痛哭!”离确诊已经有半年多,尽管朋友已经是相对平静的和我阐述这件事,但我仍能感受到娃得糖尿病对他们全家的巨大影响。他和我分享了下面这个视频(里面介绍了4位不同年龄的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故事,最小的才四岁、却已经得病一年半),“对没有遇上的人来说,看了会很感动,但对于我们遇上的家庭来说,有的只是‘悲壮’。”《我要找到你》
我要找到你记录片
鉴于过往有关儿童糖尿病这方面的知识,大家了解得太少了!所以我今天特别想具体和大家说说~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一般健康的人进餐后,食物经过消化吸收,部分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血糖升高,这时候胰腺就会分泌出与之匹配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如此血糖会维持在一个比较健康的范围内。但假如胰腺不能或者难以分泌必需的胰岛素,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不能做出正确反应或释放的数目不正确时,血糖水平就会失控,这时候就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而更让人揪心的是,糖尿病可能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要知道糖尿病会引发100多种并发症,而且一旦发生就不能逆转。而这些并发症持续发展,最终会危害到生命。
现在糖尿病有1型和2型。在我国,1型糖尿病在儿童糖尿病中占比高达90%以上。现在中国0-14岁儿童中1型糖尿病患儿数目已经居全球第四!20年间确诊1型糖尿病的孩子数目翻了4倍!亲戚和我好朋友的孩子也都是1型,而且很多很小的就得病了。在协和医院的门诊记录中,最小年纪只有40天。所以先来说说1型。
1型,意味着胰腺出现了问题,不再能产生胰岛素。它更多是先天性的,和遗传缺陷、自身免疫体系缺陷、病毒影响等因素相关。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糖尿病遗传性的数据显示,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携带对这个疾病的易感基因会高一点。但没有家族史的,孩子仍然有1%的概率会得,所以也同样要重视!尽管对发病成因没有很明确的说法,但患病后的症状非常典型,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对孩子的伤害越少,所以假如出现以下情况,大家一定留意:
2型糖尿病在儿童群体中比较少见,它不像1型,胰腺完全不能分泌胰岛素了,而是说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者是胰岛素出现了抵抗、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而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在高位。
2型糖尿病的初期症状不像1型来得那么凶猛,需要细心识别才能发现。
而和1型一样有遗传因素影响外,患2型还有很紧张的原因是肥胖。
因为在过量进食后,血糖就会很高,此时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降糖,但胰岛素在身体里太多,则容易导致身体内其他细胞们对胰岛素不敏感,不能很好响应胰岛素一起来处理血糖。
胰岛素降糖不好使了之后,胰腺就会更卖力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这个模式初期或许还管用(也解释了一般2型糖尿病孩子起病痴钝的特点),但是胰腺的过度负荷反过来会损耗自身的分泌。这个时候身体就陷入了既有胰岛素抵抗又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恶性循环了,由此血糖也就无法控制住了。
在门诊病历中,很多患2型的孩子很多都是家里饮食不太重视的,可乐、果汁、含乳饮料随便喝,肯德基、麦当劳、薯片等油炸食品各种吃。大家一定要对这一点重视起来,引导他们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也尽可能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副院长傅君芬医师及其团队之前出过一个自测孩子是否肥胖的公式,大家可以按此(孩子的腰围身高比)来判断自家娃到底算不算肥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