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4-27 13:57:4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近期,多个奢侈品牌公布提价,奢侈品市场“涨”声一片。在奢侈品“保值增值”预期下,一些消费者受到刺激,动起了投资的念头。分析人士提醒,奢侈品本身并不具备真正的投资价值,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
前不久,奢侈品牌香奈儿再次提高产品售价,开云、路易威登、劳力士等奢侈品集团也连续传出涨价的消息,路易威登在环球范围之内提高了价格,涨幅为5%~15%。
记者走访发现,奢侈品涨价后其销售并未受到负面影响,涨价甚至刺激了消费。随着奢侈品涨价“常态化”,一些消费者倾向于“晚买不如早买”,还有消费者以为奢侈品可以“保值增值”,动起了投资的念头。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奢侈品持续性涨价、饥饿营销等,可能造成部分消费者趋之若鹜,但奢侈品本身并不具备真正的投资价值,消费者应该量入为出、理性选择。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连涨不停,奢侈品堪比理财?
“两年前想买的时候夷由了,随之而来的是不停的大幅涨价,等下决心买的时候已经5万多元了。”面对奢侈品不停涨价,北京的消费者崔瑛无奈地说。
今年3月,间隔上一次涨价相隔4个月,香奈儿再次公布涨价。连续涨价之后,其一款经典款手袋价格已经从2019年的38100元涨至62700元,涨幅约为60%。有消费者戏称,买包堪比理财。
考拉海购发布的陈诉《2021年度十款“理财包”》体现,去年以来,有的包甚至涨幅高达95%。就算按照平均涨幅看,大部分奢侈品价格涨幅也达到5%~20%。劳力士价格涨幅在已往一年中,不仅领先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体现,还远超黄金和房地产等其他投资。
今年初,瑞银(UBS)表示,“价格灵活性”是奢侈品行业的重要特性之一,在已往20年里,Louis Vuitton 等领先品牌的平均价格涨幅是通货膨胀率的2.5倍。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奢侈品似乎从来不缺消费者。”一家奢侈品专柜的柜员坦言,一方面,奢侈品公司大多给出的回应是扛不住本钱压力所以涨价;另一方面,则是财报收入再创新高。从各大奢侈品公司的财报来看,近两年来,一些奢侈品公司收入屡创新高,销售营收大幅增长。
香奈儿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奢侈品的象征价值高于使用价值,这为其赋予了具有想象力的溢价空间。奢侈品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消费得起的商品,当获得商品的阻力变大,更容易增强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有消费者总结说:“奢侈品涨价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刺激大家购买。”
越涨越好卖,越好卖越涨?
记者走访北京一些奢侈品线下门店了解到,涨价并未影响奢侈品销售。“涨价的消息一出,更好卖了。一些顾客认为买到就是赚到,除了经典款,一些往日少忧槭乞的格局销量也提高了。”有伙计表示,现在店里经常出现缺货、断货情况。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现在的货源运送变得困难,店里没有现货,所以门店里人并不多。”北京SKP的一家奢侈品专柜柜员说,店里顾客少,想买东西的顾客都加了微信,目前已经有数百人,有的顾客要等半年才能拿到商品。
据《贝恩奢侈品研究》陈诉,202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重要消费人群为40岁以下,其中24岁以下的消费人群占比增长至24.8%;预计到2025年,25岁以下的消费者将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占比将达到65%~70%;个人奢侈品市场将以每年6%至8%的速度增长。
有业内人士指出,疫情期间,消费者对于头部奢侈品牌热门产品的追捧,让供需关系失去平衡,进一步促使奢侈品价格扶摇直上。奢侈品牌希望利用这种稀缺性酿成一个“更被人渴望的品牌”。提高被渴望程度后,他们就有来由证明本身的价格上涨是合理的。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该人士表示,越是受消费者追捧的头部奢侈品牌越有涨价的空间,随着涨价成为常态,消费者更会倾向于“晚买不如早买”。由此,奢侈品可能会出现订价本领和品牌吸引力的“良性循环”。
拿奢侈品当理财需谨慎
记者了解到,随着奢侈品涨价“常态化”,二手奢侈品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拔。
在北京三里屯一家大型二手奢侈品线下门店,一名伙计对二手奢侈品的销售表示乐观。“买的人不少。一些年轻女孩子购买力不强,在这里能买到九成新的便宜货。还有一些消费者不想订货排队,也会来购买几乎全新的二手商品。”
根据要客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陈诉》,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285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470亿元,一年内增长了65%。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有专家指出,奢侈品频繁涨价,让许多人有了投资的念头。但真正具有投资价值和保值价值的商品,通常是少数流通、有限流通甚至无法在正常市场流通的商品。而奢侈品依然是消费品,有固定的消费购买渠道。
奢侈品产业专家周婷表示,除非是贵金属类、宝石类、钻石类,因为原材料的高价值和稀缺性,具有一定的投资属性。但服装、鞋帽、箱包等,本质上属于消费品、消耗品,并不具备真正投资的价值。
有业内人士认为,奢侈品投资背后不乏品牌商策划的身影。在涨价预期和品牌塑造的身份、价值认同感影响下,消费者可能出现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对于奢侈品公司而言,不管是从尊重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还是器重本身品牌的声誉,高端消费品牌应该把精神花在为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上,以求长远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消费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经济底子之上,量入为出、理性选择、适度消费、有所节制,不能图涨价前的便宜而过度消费。
(工人日报 周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