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0.882em]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东莞市人民医院 徐瑞新
<hr>[size=0.882em]夏日是一个特别的季节,这个季节暑湿困重,最易伤及脾胃,所以夏日调治脾胃黑白常有必要的,其实调治脾胃最紧张的就是要做到防暑祛湿,那么详细应该怎么做才能调治脾胃呢?
起首让我们从暑湿的致病特点来论述夏日:
[size=0.882em]夏日湿气重
[size=0.882em]进入夏日雨水多,天气又热,容易产生湿气。中医以为,湿属于阴邪,而脾喜燥恶湿,因此在夏日脾容易生病。夏日还有一个特点,特别是长夏,是一年四季中的阳中之阳,此时最易消耗阳气。
[size=0.882em]再加上夏日人们贪凉饮冷,脾胃非常容易生病。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它是五脏之中运化功效的高度概括。因此夏日的养生要点即为调治脾胃。
[size=0.882em]夏日因外界的湿气非常重,人体脾胃容易受困而变得相对衰弱,所以健脾祛湿显得很紧张,不仅祛湿还应不忘健脾胃之气,做好这些事情就能安然度夏了。
[size=0.882em]暑必伤气 ,暑必挟湿
[size=0.882em]中医以为,暑为阳邪,高亢张扬,容易耗气伤津,且由于炎热逼蒸,腠理开泄则汗出涔涔,津液耗伤,气随津泄可致气虚。所以天热容易使人倦怠乏力、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稍动则汗如雨下,中医称之为“暑必伤气,生化失司”。
[size=0.882em]因此宜采取一些具有清暑益气功效的食疗或进行“清补”,有助于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盛夏治疗老年人风寒感冒,切忌汗之太过,要注意“扶正达邪”的原则,不要随便购服市场上的一般感冒药物,应先辩寒、热、虚、实,再对证下药,以免发散多汗,斲丧正气。
[size=0.882em]暑必挟湿。湿为重浊之邪,暑为熏蒸之气。夏日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特别在梅雨时期,气温越高,空气中水蒸气越多,故暑热越重。
[size=0.882em]暑湿内袭人体,可使脾胃运化受制,加之暑湿直接耗伤正气,困阻清阳气机,故常见倦怠乏力、食欲减少、气短心悸、肢困头重、大便溏薄,低热绵绵、舌苔腻等症状,民间称之为“疰夏”,易发于老弱或气阴不敷、脾胃衰弱者。对于久病体质虚实夹杂者,夏日到临不要恣啖寒凉,以免遏伏湿邪留恋,反致病势缠绵。
脾胃衰弱怎么调治?
[size=0.882em]1、双豆饮,消暑健脾两不误
[size=0.882em]人人只知道夏日喝绿豆汤好,殊不知绿豆性味寒凉,容易伤脾胃;在此向大家推荐一款真正人人都能喝的“绿豆汤”,就是将绿豆和白扁豆一起煮汤。这样既能消暑又健脾,真正做到消暑健脾两不误,它又被人们称为大众化的“双豆饮”。
[size=0.882em]绿豆汤性寒凉,虽然有清热解毒之功,但天天喝可能就容易伤脾胃,而且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虚的人也不能多喝。白扁豆性微温,且本身也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两者煮汤,真是绝配。
[size=0.882em]注意:白扁豆质地硬,不好煮烂,故要提前泡3~4小时(如果天气热,最好放冰箱里浸泡),先在锅里煮烂,再和绿豆一起煮。因白扁豆中含毒扁豆碱,高温下才能将其破坏,所以一定要煮至烂熟,避免中毒事故。

[size=0.882em]2、茯苓汤,瘦身好选择
[size=0.882em]有些人一到炎天,就发现自己胖了,其实很多人都是因为体内湿气重、脾胃运化能力差,导致体内水湿滞留而造成的。想要瘦身,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茯苓老鸭汤。茯苓是药食同源的药品,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鸭肉是夏日的肉中之王,俗话说,大暑老鸭胜补药,趁着大暑还未到来,大家赶紧动起来,去祛祛湿、减减肥吧!
[size=0.882em]注意:市面上的茯苓有块状的和片状的,因块状茯苓不易煮烂,故通常要首选片状的,这样不用久泡就能煲汤,比力方便快捷。茯苓老鸭汤里还可适当加入少许陈皮、绿豆、薏米等,先用大火煮开后再调小火煮一小时左右即可。

<hr>[size=0.882em]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东莞市人民医院 陈婷
[size=0.882em]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size=0.882em]【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