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501|回复: 19

现在的老师怎么了?体罚孩子辱骂家长,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为什么越来越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5 11:04:0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记得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夏洛穿越回了学生时代,对自己尖酸刻薄,势利眼的老师一顿暴打的镜头吗?
夏洛打老师是由于他认为老师给学生智力排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改变对学生的态度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对这位没有师德的老师怀恨在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老师除了教书,更要学会育人
现实中,也同样有很多老师的教学行为存在争议,据沸点视频消息,11月3日,广东汕头,网传金平区一学校体育老师体罚学生,家长对老师教育方式提出质疑又遭辱骂。
看到这则新闻,我们并不清楚孩子到底是为什么受到处罚,所以仅凭一则视频,无法武断来评价老师的行为。
但对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老师确实对孩子进行了体罚,且可以看到孩子的耳朵部分有明显的红肿。而辱骂家长的行为也是存在的,对于这样的行为而言,老师确实做的不对。
对于家长和老师的矛盾,其实不仅仅是这一例,就在前不久,贵州37名家长联名要求学生退学的事件中,导火索同样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念不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自古至今,老师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一直很崇高。父母在肉体生育了我们,而老师则在精神上哺育我们,可想而知,老师的重要性是有多高。
而老师打学生,骂家长,俨然一幅“地痞流氓”的样子,网友更是一片唏嘘,谈何育人,谈何师德。
要记住,你不仅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存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不管身在何时,何地,对于老师的评价,几乎都是教书的老师好找,而教你做人的老师难找。
其实很好理解这一现象的由来,简单来说就是有师德的老师真的不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上“双减”的出台,教育中对老师的要求其实是越来越高了。
教书育人,好的老师不仅仅要教课教的好,更要会育人。也正是我们所谓的师德要高。
何为师德,规范上来说,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头脑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头脑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
现实中,孔子对所有的弟子一视同仁,不论身份的高低贵贱,不论身体的残破,倾囊相授,是为师德。
陶行知,以身作则,不允许学生喝酒,自己喝了酒照样罚自己,在画家沈淑羊画的《武训画像》题词时,深情地写道:“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此为师德。
蔡元培先生,一视同仁,与学生同等,教书育人桃李天下,不独断专行,尊重学生,尊重教育,此乃师德。
师德没有具体的定义,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曾经那些敦敦教诲,打过自己,骂过自己,但都是为了让你出人头地的平凡人民教师,就是有师德的老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体罚”究竟该不该存在?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流传在中国的教育名言,不知道引来过多少的争议。上面的新闻中,老师对孩子的体罚,也受到了争议,对于孩子做错事情了,老师家长该不该罚,成了一个问题。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其实多多少少都是有被老师或家长打过的记忆。
回到了现在,我们这些挨过打的大人就站出来了,说着现在的小孩太娇气,不像以前的孩子,挨过打跟没事儿人一样。
其实这种评价多少是有失客观的,很多人固然是童年挨过打,现在也过的好好的,但是当时的委屈和不安的心理状态,现在能回想起来吗?
社会环境的不同,加上个人心理素质的差异,导致了体罚后出现的不同的结果,所以体罚才会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有所区别。所以那些说现在孩子不能打,太娇气的这种观点,肯定是错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体罚对不对暂时不讨论,体罚真正存在的原因,是基于我们需不需它。
其实体罚在教育中的出现,是历史十分悠久的,古代老师体罚的方式很多,脸、手、背、腿、脚这些从上到下的部位都可以打,如掴脸、打手心,而此中以“打屁股”最常见。“打屁股”是口头语,书面语叫“笞尻”,通称“笞教”,具体说是“用扑作教”。
笞教的对象,主要是学子和孩子。清褚人获《坚瓠集·壬集》“岁考生童”条,引吴复庵《咏岁考生童·驻云飞》:“真个蹊跷,新进高年各讨饶,笔墨原颠倒,疾病应昏耄。自古法难逃,用扑作教。虽不伤臀,示辱还堪恼,掩耳吞志忍这遭。"
很多人认为这是在中国才有的教育方式,外国都是从来不体罚孩子的,其实不然。
在综艺《非正式会谈》中,法国代表就表示,他们之前父母那一辈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深的童年阴影,在上学的时候,如果表现不好,或者是孩子太调皮就会带上驴耳朵去角落里罚站。比起疼痛,这种精神上的羞耻,更容易影响一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同样对礼仪要求严格的英国,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也同样是少不了体罚。
英国法律明确规定允许体罚教育,至今不少学校仍保留着体罚教育的规矩。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说了那么多,其实想说的很简单,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中,确实需要体罚。
李玫瑾在一档访谈类节目中曾经说过,要想让孩子听话,懂得尊敬大人,那就肯定要先让他怕。
孩子的敬,是来自于敬畏,没有畏,就没有敬。
体罚就是用来让孩子畏惧从而产生尊敬的,所以体罚并不完全是我们所说的陋习和不可取的行为,它也有自己的意义。只能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对于体罚的方式,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明白,体罚的意义是让孩子明白某样事情做错了,罚是由于错了就要承担责任。
而更多的家长和老师的罚,仅仅是由于自己一时冲动,亦或者孩子的某次失误,那么在这种场景下的体罚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单纯的变成了打骂了。
另外,体罚同样不是老师和家长的情绪的体现,罚是工具,而家长和老师不能带着愤怒去利用这种工具,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结果依然不会抱负。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老师和家长需要将后背留给对方
双减下的教育,让不少家长是叫苦不迭。一边面对着繁忙的工作,一边面对着下班后辅导孩子的压力,更让人崩溃的是多了个家委会来监督工作。
不知从何时开始,家委会,家长辅导孩子的工作,成了常态,这也让不少为生计奔忙的家长开始恼火。
明明辅导孩子功课是老师的工作,怎么平白无故就交给了家长,而且越来越多了呢?
这也是当代很多家长对老师最不满的一个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师对孩子的教学是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的,而家长呢,更是天经地义。
对于双方都有的责任,任何一方其实都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
所以家长不消对老师有情绪,老师也要理性的和家长一起讨论如安在课下分配教育责任。
家长和孩子缺少沟通,会造成教育上的问题,同样,家长和老师缺少沟通同样会产生问题。
当下的教育,早就不是老师备备课就可以教好孩子的了,要想孩子在竞争激烈,综合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中取得成功,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同努力的。
而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更不应该是家长群里对老师的吹捧和溜须拍马,让家长和老师取得孩子信息上的同步掌握,及时做出在教育上的改变,才是家长和老师沟通的真正意义,也是家长群该有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家长和老师持续不断的矛盾,理性的思考,其实都是由于教育理念上的问题造成的。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好,下发的教学任务也好,如今彷如各类菜品,众口难调。
其实作为家长,同样需要理解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创造的价值肯定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不肯定会和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完全契合。
但是和老师商讨交换,是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孩子的学业的条件下,减少作业量,减少学习任务的。相信没有哪一个老师,会固执刻板的只认自己的教学理念。
在教育上,我们很难看到某一方是绝对的错误,真正让事情发展到失去控制的,还是缺少沟通。在现代教育中,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更像是战友,只有彼此信任,将后背交托给对方,才气赢下这场育儿之战。
公众号:养料
和养料一起,成就孩子未来无限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6:52:2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屁孩,该体罚就发体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6:56:4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敢体罚学生的老师,也太认真了,不想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6:57:4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编为什么将个别现象当成普遍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6:58:0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老师要做的事情都交给家长,不知道要老师干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6:58:3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公知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7:00:14|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就算一个老师确实做错了,他也不过是那粒老鼠屎而已,你就凭这否定所有老师的努力?你从事的行业出了个败类,我能不能说你也是败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7:01:0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宠惯孩子 百分之十左右的老师恨铁不成钢 剩下的比例家长与老师共同培育的是人才 支持体罚但不要过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7:01:2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很多老师没当过父母,很多父母没当过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7:02:0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容易,小编你去中职技校看看学生是啥样,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