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78|回复: 0

管好居家“神兽”,家长应先“自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6 12:11:5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五一”假期结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近日,北京、郑州等多个受疫情影响的地区陆续公布中小学幼儿园延迟开学、启动线上教学的防疫政策,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必要到岗的双职工家庭面临关照孩子的困难,居家办公的家长也在“又要工作,又要带娃”的双重使命下感到压力倍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李雪提醒家长们,在这种情况下,更要照顾好本身,培养自我调适和自我照料的本事,加强“父母效能感”。
李雪表明说,“父母教养效能感”是指父母个体对本身的两种本事信念:成为有效、胜任的父母的本事信念和对后代的行为与发展能施加积极影响的本事信念。“父母教养效能感”强的人会认为本身可以“胜任家长这个脚色”,为人父母是有价值的事情,可以或许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乐趣。“父母教养效能感”强的家长往往内心比较丰富和愉悦,对待孩子也更加温和,与孩子互动时能保持敏感的洞察力,及时察觉孩子的感情变化和需求,而且能温柔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刚强地规范孩子的行为。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效能感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和教养本事发挥的核心因素,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地点。父母效能感越强的家庭,幸福指数越高。
然而很多时间,父母会因为疲于应对各种事情而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觉得本身“不行”,“没有办法做一个好家长”。李雪指出,父母只有在本身完全放松、心情愉悦的时间,才华具有较强的“父母教养效能感”。父母首先要照顾好本身,才有可能照顾好孩子。因此,当父母觉察到本身在压力和困难面前出现各种负性感情时,要意识到这是一种信号,要允许本身“停下来”。
“停下来”,是为了照顾本身,调整本身的感情。“哪怕只有10分钟,放下手里的工作,给本身一段独处的时间,静下心来问问本身的身材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有点儿累,背有点儿酸,脖子有点儿僵,头有点儿疼?’再问问本身心里有什么感受,‘是不是有点儿烦躁,有点儿生气,有点儿难过?’”李雪说,“熟悉本身的感情非常重要,现实上,当感情被熟悉的时间,就已经得到了处理。”
在熟悉本身的感受和感情之后,接下来要问问本身,做些什么事情会让本身舒服些?比如,感觉身材累的时间,问问本身,是想躺一会儿,还是想下楼转一圈儿?当感到心里难过无助的时间,问问本身,是想打电话跟谁倾吐一下,还是想听一首歌?李雪说,每个人都有可以让本身感情舒缓下来的方式,家长必要做的是找到这种方式,然后慢慢练习用这种方式调整本身,处理本身的感情。必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减少无意识的行为,比如有些家长在感情上头的时间会控制不住本身,朝孩子大吼大叫,这类行为对本身和孩子都没有帮助。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停下来”并不轻易,必要不停地练习。李雪建议,可以先从本身状态比较好的时间开始,问问本身当下的感受,然后回顾本身在状态不好的时间,身材和心里有什么感受,问问本身,谁人时间怎么做可能会更好一点,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间,尽量让本身“停下来”。
在练习的过程中,家长必要敏锐地体察本身感情的变化,看到本身的改变和进步。“这是一个强化和激励本身的过程。”李雪说,“比如,对孩子发火的次数从一天20次酿成一天10次,从觉得烦躁马上发火酿成停30秒再发火,这些都是很好的改变。”家长要善于看到本身进步,也善于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生存中那些可喜的变化。李雪认为,家长应该学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本身、孩子和生存。“有色眼镜”是可以或许发现美的眼镜。当家长戴上“有色眼镜”时,就能看到生存中的各种美好,
家长在“停下来”之后,除了要熟悉本身的感情,也要看到本身真实的需求。李雪发现,很多时间,家长会被内疚的感情所裹挟,而看不到本身真实的需求。“比如在居家隔离期间,家长要一边工作一边照看孩子,可能无法面面俱到,所以一方面会因为工作效率不高而对工作感到内疚,另一方面又因为没有把孩子照顾好而对孩子内疚。”
家长必要意识到本身的需求,知道本身也必要被帮助,被照顾。“比如家长可能会盼望家人可以或许理解和分担本身的感情,盼望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可以或许体贴本身的难处。”李雪说,“固然这些都是合理的需求,但很多时间家长不愿意表达,乃至不愿意面对和承认本身有这样的需求。”家长应该意识到,“也许我没有机会向别人表达本身真实的需求,但是我要对本身坦承,让我本身知道我也是必要被别人照顾的。如果别人照顾不了我,我要本身照顾本身。”只有家长可以或许真实地面对本身的感情,才华够平和地跟孩子和家人沟通和交流。所以,当家长感到烦躁和不舒服的时间,可以跟孩子说,“我必要本身待一会儿,放松一下,你也可以放松一下,本身玩一会儿”,而不是因为本身烦躁而指责孩子。当家长把本身真实的情感和感受向孩子表达出来时,孩子也会很真诚地予以回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每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居家隔离也是云云。李雪建议家长把居家隔离看作一个机会,既可以跟孩子深度相处,也可以练习自我调适和自我照料。“没有人是完美的人,也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只要能做一个真实的家长,和孩子真诚地沟通和交流,就是好家长。”李雪说。
李雪为家长朋友提供了一个让每天的生存变得快乐的方法,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列一份快乐的清单。每天利用睡前的时间,回想一下当天发生过的美好的事情,用文字或绘画乃至录音的方式,把这些事情记下来,作为美好的一天的结束。
“当家长可以或许意识到生存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时,就会有更多的能量去面对面前的困难和压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会觉得,就算面前有再多困难,爸爸妈妈也可以或许应对,生存依然美好。”李雪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