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0

血压不达标有这4种原因!高血压患者应终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0 18:16:4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大概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
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


您的血压达标了吗?

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界说,是指通过治疗,要把血压控制并稳定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合并有血糖升高或糖尿病者,血压最幸亏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对于老年高血压者,如果不能到达140/90毫米汞柱,也应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降压不达标,持续的高压对血管损害极大,可以加快动脉硬化的进程,并发心、脑、肾、眼的严峻损害。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力争血压达标。


为什么您的血压不达标?

血压不达标的原因,常见有以下几种:


1不器重

许多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血压升高了,不相信是患了高血压,由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不舒服,而且坚信自己身强力壮,一定能够扛过去,便不妥回事。实在,这是很不正确的心理。


2不系统治疗

不能坚持规律随诊治疗及服药,血压一降,立刻停药,高了再吃,这使得血压忽高忽低,像过山车一样,极易出现意外。





3治疗方法不公道

高血压的治疗,个体差异很大,不同的血压水平,不同的体质及工作生活环境,及合并不同的病理情况,治疗方案也就不一样。很多患者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就气馁了。


4自作主张

很多患者根据常识,自行买药服用,或者病友之间互相推荐药物。虽然偶然也能起到降压的作用,但降压治疗必须个体化,有些药物甚至是某些情况的患者应“禁忌”的,所以,正规就医,选择公道的治疗方案,远期效果会更好。


定期测量高血压

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感情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颠簸,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相识血压水平的唯一可靠方法。经常测量血压,是控制高血压从而防备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步伐。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帮您防治高血压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img=100%,356]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5QPeQQEosPcG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9373901&x-signature=inTmu8HNrFC5rn21LqKwHtdP8XM%3D[/img]


吸烟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危害您和家人的健康,国际社会公认,吸烟危害健康,因此应坚决消除吸烟这一社会公害。


大吃大喝是不良生活习惯。无节制的摄入大量动物脂肪,摄入过多热量,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大量饮酒是不良生活习惯。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高血压患者和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均应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并协同增加降压药物的疗效。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公道膳食,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摄入,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节制饮酒保持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心理平衡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肥胖者减重10公斤可降低紧缩压5–20毫米汞柱;公道膳食可降低紧缩压8–14毫米汞柱;限盐可降低紧缩压2–8毫米汞柱;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紧缩压4–9毫米汞柱;限酒可降低紧缩压2–4毫米汞柱。


公道膳食应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低盐、低脂、低甜食,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适量高蛋白饮食)。做好膳食平衡,保持理想体重。


增加体力活动是防备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步伐。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运动应以个人的年龄和体质为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运动可调节血压,强身健体。健身运动要做到持之以恒。


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等都可导致血压升高。而减轻精神压力和保持平衡心理可以降低血压水平。



心理平衡的关键在于有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顺应和自控能力,对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高血压患者应终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您还没有养成以上好的习惯,请从现在开始,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压吧!

来源:综合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着名中医谈心脑血管养生保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精彩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