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调节身体康健、保持体型,但这些植物型饮食内部原来也有好有坏,不仅要选对食材,还要选对加工方式。
最近,浙江医科大学袁长征教授和浙江大学汪笑溪教授合作展开的一项研究对上万名中国长命老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跟踪调查以及统计学分析,发现康健的的植物饮食与降低死亡风险、延长命命具有相关性,康健型植物饮食指数高10分,老年人的相对死亡率下降20-25%,而不康健的植物饮食则与相对死亡率增长呈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 [1]。
[img=100%,235]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6wtaAz6pZQ9hw~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9930702&x-signature=Pl2BFAzuhsf57vGLn0p2q1bR%2BQM%3D[/img]
早在这些花哨的饮食模式之前,我们的中医就对很多食物的功效、特性有了详细的注明,想要通过食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西方的医生和饮食专家也在不停探寻如何通过饮食治疗或减轻某些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延长命命,发现植物来源的食物的作用不容小觑。
科学家们用植物型饮食指数(PDI)描述一个人食用水果蔬菜的频率。然而植物型饮食也分康健型和不康健型,康健型的植物饮食包罗粗粮谷物、蔬菜水果、坚果、豆类、茶叶,多吃这类食物对我们身体很多方面都有好处,好比降低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率[2, 3]。
而不康健的植物饮食主要包罗精粮、含大量糖或腌渍过的加工型蔬菜水果(例如咸菜、水果罐头),对这类食物摄入的越频繁则则不康健植物型饮食指数 (uPDI)越高。之所以称这些食物为不康健饮食也是由于它们会增长人体患心脏病、高血压的风险[3, 4]。饮食也是影响寿命的最紧张的五大因素之一[5],然而科学家们尚不清楚差别的植物型饮食对延长命命到底有何作用。
在我们中国人的食谱里,植物来源的食物占比自古就很高,并且高出典型西方饮食的蔬菜含量。这样看来我们中国人应该是研究植物型饮食对寿命影响的最佳对象。
于是袁长征教授和汪笑溪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便在我国差别地区召募了13154名均匀年事为87岁的长命老人,其中女性的比例是57.4%。科研职员对这些老人的生活习惯、收入、家庭状况进行了背景调查,并且对他们的饮食内容和频率进行了长达5.7年(均匀值)的追踪,继而通过时变-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植物性饮食指数与死亡风险比率(HR)的相关性。
[img=100%,643]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6wtaEmDjqMjTq~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9930702&x-signature=mUkV7Ytbpq8A42pgam4GNnpMZoc%3D[/img] 参与长期调查的长命老人的基本信息
对于问卷中的每项食物都给出了“每天都吃”、“每周至少一次”、“每月至少一次”、“偶尔一次”、“几乎不吃”几个选项,分别记5、4、3、2、1分,最终得分作为受访者的植物型饮食指数。
科学家们对受访人群的得分按照10分一档进行的划分,并以得分最低的一组受访者做对比,计算了其他各组的死亡风险比(HR)。数据显示,植物型饮食指数(尤其是康健型植物饮食指数)越高,老年人的相对死亡率就越底。虽然同样是植物来源的饮食,含大量糖或腌渍类的不康健型植物饮食指数越高,老年人的相对死亡率也越高。
[img=100%,408]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6wtaGHEzLsNcH~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9930702&x-signature=jqvGlKOaaWu8zTpmwPLBQ%2FCap5c%3D[/img] 差别植物型饮食指数(PDI、hPDI、uPDI)与死亡风险率(HR)之间的线性关系
科研职员们进一步将受访人群按照其性别、是否吸烟、是否有慢性基础疾病等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划分为十几个小组,并计算了差别植物型饮食指数增高10分时相对死亡率的增长或降低情况。
在绝大多数小组中均发现康健型植物饮食指数越高,老年人的相对死亡率越低。尤其是在过度肥胖的受访人群中,康健型植物饮食指数高10分,老人的相对死亡率约能下降25%。
康健型植物饮食同样有助于降低不吸烟、不超重或没有慢性疾病的康健老人的相对死亡率,同样以10分增长量为单位,这些老人的相对死亡率下降约20%。
反之,在所有的小组中过高的不康健型植物饮食指数均导致相对死亡率的升高。尤其是在年事小于80岁或超重的老年人群中,不康健型植物饮食指数升高10分,老人的相对死亡率增长50%。
[img=100%,339]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6wtaHvD4JJks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9930702&x-signature=ogZmCqZu4nKml3YEDRb6uxdASLA%3D[/img] 差别植物型饮食指数(PDIs)在某类人群中跟死亡风险率(HR)的关系
而在这些康健型植物饮食中,新鲜的水、蔬菜、豆类、大蒜、坚果和茶的摄入与降低死亡率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这些食物的摄入指数每升高10分,受访者的相对死亡风险则分别降低90%,78%,92%,91%,87%,91%。
为什么植物型饮食能够降低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呢?科学家们推测是由于植物来源的食物富含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蛋白、抗氧化物,可以在体内调节心脏代谢、抑制炎症、中和氧自由基等,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的几率。
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好比对于每日食物的统计量化标准不够明确,有一定的主观性;受访人群仅限中国地区;有些食物的分类不够明确等。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想要长命不仅要多吃植物来源的食物,还要注意食物的种类、质量和加工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并没有说植物型饮食指数越高越好,也没有鼓励只吃菜,不吃肉。反而是发现这些长命老人食谱中鱼类及海产品的摄入指数也与更低的相对死亡率呈正相关,这类食物对康健的益处也不容忽视。
当然寿命黑白只是人生的一种维度,享受美味、吃的快乐满足也同样紧张。
参考文献:
1. Chen, H., Shen, J., Xuan, J. et al.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mortali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Nat Aging 2, 224–230 (2022).
2. Satija, A. et al.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US men and women: results from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PLoS Med. 13, e1002039 (2016).
3. Satija, A. et al. Healthful and unhealthful plant-based diets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U.S. adults. J. Am. Coll. Cardiol. 70, 411–422 (2017).
4. Kim, H. et al. Op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plant-based diet indices affect the ability to detect associations with incident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US adults. J. Nutr. 150, 842–850 (2020).
5. GBD 2019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 Global burden of 87 risk facto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Lancet 396, 1223–1249 (2020).
责任编辑丨代丝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