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22|回复: 0

养生之道,诀窍要牢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7 18:00:0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饮食养生

《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强调要食以谷肉果菜等多种食品以培养正气,维持或修复机体功能。即做到不偏食,酸、苦、甘、辛、咸五味不可偏食。“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另外应多吃粗粮,粗粮含有植物的完备信息,比如种子就包含有一年四季的五行属性,有益于人体阴阳五行平衡。现代医学理论也主张以谷物为主,其次才是蔬菜、水果及肉类。总之,粗茶淡饭,最助养生。

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健康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题目,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起居养生

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娱乐,挥霍健康。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娱乐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时尚,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得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情志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感情心态、精神运动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以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运动,可影响气血的运行。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生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我们要学会情志养生。自我调节感情,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旅游,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

运动养生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得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但是,运动也不能极度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当当的。

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中医以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以是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四季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运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养生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举行一些室外运动,呼吸希奇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得当昼寝,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薄暮举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养生学家以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使肺气得以伸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感情,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必要积贮能量,抵御寒冷。养生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情面况得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