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1

育儿先育自己(一):不要吹毛求疵、刺刺不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9 18:12:0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有了孩子后,构成家的元素愈发丰富了,上有老人、夫妻二人自己、孩子、亲朋好友等等。而家以外的元素也丰富了,从工作、旅行、交友等衍生到有关孩子的很多话题和圈子如幼儿园、学习培训班和学校等等。各种元素的稠浊难免会有不快乐的反面谐的因素发生,导致夫妻二人的矛盾也增加了,从而引起家庭氛围的紧张和不愉快,大概言语冲突、大概肢体冲突、大概猜忌大概淡漠等等。

然而妈妈爸爸在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肢体发泄自己的不满或不快、以此释放自己压力或苦闷或痛苦的时候,在相互猜忌或相互淡漠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家庭氛围因此而变得反面谐不快乐。
孩子是敏感的个体,爸爸妈妈的变革、家庭氛围的变革都会引起孩子的心理波动。父母的言语肢体冲突大概带给孩子暴力的影响,孩子觉得暴力大概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父母的相互猜忌让孩子对人的信任感降低,并不利于孩子在学校或进入社会后和人相处;而淡漠的家庭也大概影响孩子正常的情感体系建立。
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目前的身心成长包括学习、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生存包括工作和家庭生存。
有些孩子甚至因为在家感受不到温暖,离家出走或早恋等在外貌寻求慰籍。

所以,育儿先育自己,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抚育健康快乐的孩子。有如许的一种说法:抚育孩子不是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而是孩子来渡父母的、让父母继承成长、让父母成为更完整的人。
戴尔·卡耐基先生就曾提出了7条创造家庭幸福的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要吹毛求疵、刺刺不休。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
让我们看看戴尔·卡耐基先生是如何论述这条原则的吧:

  • 拿破仑三世的妻子玛丽·尤琴妮是个绝世美人,拿破仑三世就是因为她的美貌才选她做皇后。但是身旁的人因为尤琴妮只是西班牙的没落贵族而纷纷表现反对。尽管云云,已被尤琴妮的优雅、青春、美色迷得神魂颠倒的拿破仑,根本没把旁人的反对意见听进去。
拿破仑三世夫妻拥有了财富、权利、名誉以及伟大的爱情。像如许的幸福,确实人间少有。但不幸的很,曾几何时神圣的爱情失去了它的光辉,剩下的只是一堆爱情余烬。成了皇后的尤琴妮,其喋喋不休,并非拿破仑爱情的力量或国王的权势巨子所能制止的。
满怀嫉妒和猜疑的尤琴妮毫不理睬拿破仑所说的话,甚至闯入他的办公室,阻扰重要国政的讨论。她使出了浑身解数,寸步不离地监视着拿破仑。还常常跑去姐姐那儿哭诉拿破仑的不是,哭闹不断,偶然还强行进入丈夫的书房,恶言相向。
因此,虽然拿破仑是这豪华宫廷的主人,却找不到一方容他休憩的空间。
尤琴妮如许苛责她的丈夫到底得到了什么呢?不过是把这份原本美好的爱情逼得窒息,而导出一出悲剧罢了。
拿破仑三世(1808-1873Napoléon III),欧仁妮·德·蒙蒂霍(1826-1920Eugénie de Montijo,也译为玛丽·尤琴妮)

  •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夫人,临终时把女儿们叫到床前,向她们后悔:“你们父亲的死,满是因为我的缘故。”
女儿们听了之后,什么也没说。她们心里很明白母亲说的是千真万确的。她们的母亲用喋喋不休和吹毛求疵,害死她们的父亲。
托尔斯泰夫妇理应很幸福的。托氏是以《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著作而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仰慕者,早晚都缠着他,想从他口中记载下一些事情,以至到了他要睡觉休息才肯罢休。
托尔斯泰夫妇很满足他们的财富及社会职位,和可爱的孩子。由于太过幸福,反而觉得不安,夫妻俩常常祈求天主能让他们现有的幸福连续到永远。
不幸的是,事情却有了意外。托尔斯泰的态度开始转变,终于变成了另一个人。他开始觉得写书是一种可耻的事,他祈求和平,为了消弭战争及贫穷,不断地写出小册子。
在年轻时知道了全部的罪恶,托尔斯泰开始信仰基督教。他把自己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别人,开始过着贫穷的日子。整天不断地工作着,砍树、割草。他也穿自己做的鞋子,并且自己打扫房子,用木头做的碗吃饭,并遵守基督教教义,努力去爱他的仇人。
托尔斯泰的生涯是一个悲剧。归咎其缘故原由,主要是因为他轻蔑他的妻子爱慕虚荣。她奢侈、渴求名誉和赞赏,一味憧憬浮华。但是,与此相反,托尔斯泰却正悔恨那些,并把它们视为罪恶。
她为了他公布放弃版权而哭闹不断,日夜不停地非难他,托尔斯泰因此旧病发作,差一点儿死掉。
1910年10月的某一个雪夜,82岁的托尔斯泰因无法忍受家庭的反面而离家出走,11天后,在一个小车站发现托尔斯泰的遗体。他临死前的愿望是“绝对不要再见到太太”。(托尔斯泰死于肺炎)。
由于托尔斯泰夫人的吹毛求疵与喋喋不休,终于导致如许的悲剧。
就托尔斯泰夫人而言,她埋怨的来由似乎非常充分,但问题在于她说得过多,而最后她到底得到了什么?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和夫人索菲亚·别尔斯

  • 亚伯拉罕·林肯的婚姻也是一出悲剧。他被刺杀的痛楚,远不及婚姻的伤痛。林肯夫人刺刺不休了1/4个世纪,困疲了他的一生。她老是对林肯唠叨个不停,把林肯说得一无是处。林肯和他的夫人几乎是两极。气质、兴趣、想法,无一相同。研究林肯最权势巨子的上议员毕佛烈斯说:“林肯夫人骂人的声音高而尖锐,隔一条街都听得到。偶然甚至有粗暴的动作。”
林肯夫妇除了新婚期间,都住在杰克普·安莉的家。安莉夫人是已故某医生的夫人,因迫于经济而把房子分租。某一天早晨,林肯夫妇在餐厅里吃早餐,林肯夫人发了很大的脾气(直到如今还没有人知道她当时发脾气的缘故原由),只知当时她拊膺切齿地用热咖啡泼在林肯的脸上。她竟当着其他人的面前做出这种事。
安莉夫人跑来后,赶紧拿毛巾帮林肯擦脸及衣服,林肯就如许一句话也没说,冷静地忍受了如许的耻辱。
像林肯夫人如许严重的嫉妒的确少见。同情她的唯一来由是因为她天生性格上的缺陷。像如许大发雷霆是否改变了林肯呢? 究竟上的确是——林肯对她的态度改变了。他很后悔这桩不幸的婚姻,只管避免和她碰面。
春田市包括林肯在内共有11个律师。他们巡回到各地法庭,顺道访问了第八司法区的各城镇法庭。别的律师一到礼拜六,就会回到春田市和家人共度快乐的周末,只有林肯和大家不一样。他很怕回家。夏天3个月和秋日3个月的巡回法庭,他始终宁愿滞留他乡而绝对不走近春田市。
他年年云云,在乡下木造房子里过日子虽苦,也宁愿住在那里,不想回家去看他太太的无理取闹。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 Abraham Lincoln)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和夫人玛丽·托德·林肯

  • 林肯夫人、尤琴妮皇后、托尔斯泰夫人吵闹不休的结果,只是为他们的婚姻带来了不幸,为他们的一生抹上了阴影。
  • 在纽约的家务关系法庭工作了11年的韩巴卡,调查数千件的仳离诉讼案子,发现丈夫离家出走的主要缘故原由,都是因为妻子太唠叨。《波士顿邮报》报道:“世界上的妻子,都是用唠叨来发掘她们婚姻的坟墓。”
创造幸福家庭的原则之一:不要吹毛求疵、刺刺不休。

历史名人和伟人有很多我们普通人值得学习和敬佩之处,但是这些发生在名人和伟人身上的家庭悲剧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育儿先育自己,有一个美意态、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31 14:47:4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孩子甚至因为在家感受不到温暖,离家出走或早恋等在外面寻求慰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