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首页
信息
服务
社区
《本草纲目》记载糯米能:“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本草纲目》中就记载:“多食壅气、生痰、动嗽,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 《本草求真》中写道:“书言甘壅而滞,是即炒熟而气不泄之意也;书言宽中下气利肠,是即生冷未炒之意也。凡物生则疏泄,熟则壅滞……用补则须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则宜,若使多服不节,则必见有生痰壅气动嗽之弊矣。”
《湖南药物志》记载土豆能:"补中益气,健脾胃,消炎。"
《本草纲目》记载其红薯能:“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
《四川中药志》记载红薯叶能:"通乳汁,溃痈疮,排脓。治妇人乳汁不通,痈疮久不溃脓,大便中带血及红崩、腹泻。"
《岭南采药录》:"以此煮粥,研末和粥食之,能治小儿连珠疬及虚疬,大人亦合,并可免一切疥疮。" 《中国药植图鉴》:"调以胡麻油,敷治火伤,开水烫伤;用芋片不断摩擦疣部,可除去。"
《本草纲目》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本草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 《玉楸药解》:“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
《医林纂要》这样形貌小麦的功效:“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本草纲目》写道:“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
《滇南本草》中这样形貌小米:“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反胃服之如神。治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变痢疾或水泻不止,服之即效。用草连根,治转食冷吐。”
《药性考》中记载花生:“生研用下痰,炒熟用开胃醒脾,滑肠,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
《四川常用中草药》中记载红豆能:“理气,通经。治疝气,腹痛,血滞经闭。”
《延年秘录》记载:“服食黑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精髓,加气力。”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在线时间:8:30-17:00
13362228119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