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4|回复: 0

[城事杂谈] 清军火烧少林寺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2 22:58:48|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是少林寺的鼎盛时期,历代明朝政府都非常支持少林寺的发展。寺院所存殿宇多为明代所建,少林寺碑刻中,明代碑刻也凌驾一半。塔林229座古塔中,已知的明代塔占140座以上,明代少林寺大规模修建,也是明代昌盛的重要体现。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随正道法师出家。少林寺在当时被称为“域内巨刹”。
由于跟明朝政府关系很好,所以少林寺对于明朝也非常支持。正德时期,周友率僧兵守山陕,征讨云南。正德至嘉靖时期,僧兵还参与镇压过刘六、刘七、王堂、师尚诏起义。
嘉靖时,僧兵更是应征奔赴东南沿海抗倭,写下了僧兵史上辉煌的一页。明朝政府遂征集僧兵到东南地区抗倭,少林寺的僧兵由于训练有素,武艺高强屡立战功。顾炎武在《日知录·少林僧兵》中竭力歌唱少林僧兵保家卫国的传奇,他还披露了这样一个史实:在保卫松江战役中,彻堂、一峰、真元、了心四位少林武僧壮烈牺牲,松江人为悼念四位僧人的忠勇,在上海近郊畲山建起“四义僧塔”,供人凭吊缅怀。


跟明朝政府的密切关系曾经使得少林寺获得巨大的发展,但在进入清朝统治后,这种关系就成了少林寺的历史包袱。此外,当时对峙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往往自称与少林寺有密切关系,也引起了了清政府对于少林寺的猜忌。天地会内部流传的诗句中,就有“武艺出在少林中,洪门事务我醒目。洪拳能破西鞑子,万载名标第一名”的段落;在嘉庆年间,另有在江西被捕的天地会成员还供称出身少林寺。在天地会中秘密流传的传说中,清朝初期,清政府曾火烧北少林,方大洪、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蔡得沛等五人逃到福建,借莆田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展“反清复明”活动,称为少林五祖。也有说法认为,是郑成功遣派方大洪、蔡德忠、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扮装至福建莆田,入南少林为僧,拜方丈智通为师。这五人,便是天地会的后身“洪门”的“前五祖”。从目前已知情况看,少林寺在清朝期间并未参与过任何有组织的反清复明行动,天地会的人之所以自称来自少林寺,很大概是由于确实曾有一些反清复明人士在寺庙中托庇过,或者就是想单纯地使用少林寺的威名。


(《少林五祖》中的少林五祖)
尽管如此,实际上清朝政府并没做过火烧少林寺的事,明代以来的少林寺建筑被大量毁坏是进入民国以后的事了。
在清朝,清政府出于对少林寺的猜忌,主要接纳了三种手段打击少林寺。首先,不再给少林寺僧兵拨发粮饷,并予以取消;其次,又取消了少林寺的天赋特权,对其举行各种吃拿卡要;最后,不再像元明政府那样任命少林寺的主持。
在连遭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少林寺敏捷地陷入衰败。
不过,少林寺虽然谈不上武侠小说中讲的那种武林界的“泰山北斗”的职位,毕竟是“禅宗祖庭”。清政府在统治稳定下来后,就开始逐渐改变对少林寺的冷淡态度。这种政策调整始于康熙中后期,在乾隆年间到达高潮,其明显标记是康熙帝颁赐御书匾额(康熙四十三年),雍正帝大规模整修少林寺(雍正十三年)及乾隆帝驾临少林寺并题诗书匾(乾隆十五年)。


但直至清朝灭亡,清政府也未再向少林寺调派住持,而且多次批评少林寺及其尚武风气。如乾隆年间,曾有河南巡抚徐绩想礼聘一些少林寺武僧去军营中做教习,乾隆帝获悉后下谕旨痛斥:“僧人既经出家,即应恪守清规,以柔和忍辱为主,岂容习为击刺,好勇逞强?”在这种重压之下,少林僧人只能暗中练武,传承寺庙的传统。
清廷的持续打压使得嵩山少林寺日趋衰落,至清末民初,仅有寺僧200余人,土地2870余亩,与元明时代的兴盛相比简直可说是天差地别。


1928年,少林寺又卷入了冯玉祥的国民军与樊钟秀之间的战争,樊钟秀将司令部设于少林寺内,而少林寺的寺内武装也加入樊钟秀一方作战。樊军战败会,石友三部追击樊军至少林寺,纵火焚毁法堂,第二天,又抬煤油至寺中,将天王殿、大熊殿、阎王殿、龙王殿、库房、东西禅堂等处尽付一炬。
另一方面,被清政府驱逐的武僧漂泊民间,反而扩大了少林武术的传播范围,使得少林武术的职位更加尊崇。各地民间武术,岂论是否实际与少林武术相关,往往自我标榜源自少林,形成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奇异景象。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21222A093X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