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2|回复: 0

[城事杂谈] 王业、帝业、霸业,孙吴的内卷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0 10:14:1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三国中,孙吴的存在感相对而言比较弱一点。
孙吴的建立者孙权,军事指挥能力徒留笑柄,但在内政层面,权术倒是一流。
跟刘备去世后的蜀汉相比,诸葛亮尚且能给曹魏造成巨大麻烦,孙吴显得保守许多。
这此中,有天时、地利的因素,更多的也是人谋。
张纮为孙策策划的“王业”

《三国演义》中,孙策是在父亲孙坚战死后,从袁术处解了人马,出生入死后重新占据了江东。
似乎,孙策进攻江东有自然的合法性,是继承父亲的基业。
但实际上,孙坚离开江东很早,而且孙坚在阵亡前都是袁术名义上的部将。


所以,孙策朝江东进攻的时候,江东的地方官都把孙策当成袁术的前驱,因此抵抗也十分激烈。
孙策的态度也很强硬,因此与江东本地士族的关系不停很紧张。
孙策明确,江东是自己打下的基业,但也必须治理好,满目疮痍的江东,也不符合孙策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孙策找到了名士张纮,希望他能指点迷津。


张纮认为,天下士人依旧心向东汉朝廷,孙策打着想要谋逆的袁术的旗号,在舆论上就是恶劣的,当务之急是要与袁术完成切割。
按照张纮的发起,孙策还应当占据江东后,积蓄力量,图谋荆州。
因此,孙策打着“匡扶汉室”的称呼,在张纮的支持下,得到了淮泗团体的支持。
古代的淮泗,大约是指如今山东、安徽、江苏交界的这一块,在三国也属于徐州地块。
徐州早先有黄巾作乱,厥后陶谦、刘备、吕布、曹操,在徐州你方唱罢我登场,淮泗团体的士人为了躲避战乱,大量迁入江东,张昭就是此中的优秀人才。
三国时期的江东,固然也有朱、张、顾、陆等本地士族,但知名度低,无法与淮泗士族相提并论。
何况,孙策与江东士族的关系比较紧张,笼络社会地位更高的淮泗士族就成了不二之选。


淮泗士族的加入,也让孙策的基本盘发生了变化,治理州郡,很明显淮泗士族比孙策阵中的武将要在行许多。
孙策此时的发展规划,是“匡辅汉室”,做一名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分裂势力、维护朝廷权势巨子、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的忠臣良将。
在曹操安定了北方以后,孙策及时向汉廷示好。曹操则把侄女嫁给孙策的弟弟孙匡,还让儿子曹彰娶了孙策叔叔的女儿。
与此同时,孙策让张纮去许昌的大汉中心当局上班任职,扩大了孙策在大汉的影响力。
鲁肃为孙权描绘的“帝业”

但孙策由于在占领江东过程中,对本土世家大族有过血腥手段,所以孙策哪怕尝试和缓与这些人的关系,也不大概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是以,孙策被江东土豪刺杀,迫使孙权走向了前台。
孙权沿袭了张纮为孙策制定的门路,但由于威望较低,对江东本土士族不能实行有效控制,所以很多淮泗士族脱离了孙家。


这此中就包括鲁肃,但鲁肃离开孙家,并不是不看好孙权。
在鲁肃看来,“汉室不可兴,曹操不可卒亡”,他敏锐地察觉到,别管各路诸侯口号如何,汉室不可避免要走向灭亡。
而如今孙权依旧遵循保守门路,达不到鲁肃的期望,因为鲁肃认为,江东完全兵精粮足,完全可以做日后一统天下的脚色。
就在鲁肃准备另谋高就的时候,周瑜适时出现,挽留住了他。
周瑜的政治蓝图和鲁肃一样,就向孙权保举了鲁肃。
鲁肃劝孙权将长江以南一统后,与曹操争雄天下;周瑜则更为细化,他主张在拿下荆襄、汉中后与马超互为奥援,联合进攻曹操。


一方面是周瑜、鲁肃这样的少壮派人士的激进策略;一方面是张昭等淮泗士族的保守策略。
历史并没有给孙权太多的时间思量,因为官渡之后的曹操便到了江南,“愿与君会猎于江南耳”,有雷霆万钧之势。
张昭果然又劝孙权直接与曹操示好,但周瑜却主张与曹操决战。
并且,鲁肃早就先一步到了败逃的刘备军中,刘备再派诸葛亮随鲁肃到了江东。


刘备身为大汉宗亲,与孙权联合,孙权就有了讨贼的合法性。
强敌的威逼,内心的野望,周瑜的鼓励,外援的刺激。
多种“要素”共同作用,最终促使孙权坚定地选择了“江东帝业”的发展规划图。
吕蒙不得已实行的“霸业”

赤壁大战后,对于如果执行“帝业”的规划,周瑜和鲁肃明显存在者分歧。
周瑜主张瞅准机会将刘备扣留,然后以自己联军主帅的身份,将关、张驱策上战场。
但周瑜在夷陵与曹仁的鏖战,给了刘备南下夺取四郡的机会。
战后,周瑜如果还想执行这个计划,势必要颠末一场和刘备的辩论,因此鲁肃、孙权都未赞成。


不过,孙权照旧批准了周瑜绕过荆州,攻取益州的方案,但周瑜还未大展拳脚就抱病去世。
鲁肃成为了孙吴军方的一号人物,他和刘备阵营的诸葛亮都是孙刘联盟的支持者。
在鲁肃的斡旋下,刘备以江夏刘琦的地盘换取了南郡,刘备可以充实力量,孙权也得以从刘琦的故地,向更南的地方如交趾发展。
但刘备取得益州后,并未主动与孙权探讨荆州的归属问题。
孙权部将吕蒙一度攻取了三郡,刘备带着大部队支持关羽,准备与孙权一较短长。
不过,双方的辩论照旧被冷处置惩罚,最终促成了“湘水划界”。
这主要是双方仍然意识到曹操的威胁最大。
因为,“湘水划界”后,孙权即在合肥发动了攻势,刘备也准备攻打汉中。


双方的配合步调固然不一致,但整体还算是分工明确。
孙权在合肥城下,屡遭挫败,因此他想策划徐州。
但吕蒙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徐州的确易于攻取,但地势平坦,非常适合骑兵驰骋,孙权夺下徐州也守不住。
吕蒙发起,打败关羽,将荆州全部纳入囊中,这样整个长江天险就为孙吴所有。
孙权此刻已经表达了认同,鲁肃病逝成了一次契机,孙权顺理成章地让吕蒙成了大都督。
关羽水淹七军,但并未能彻底击败曹仁,吕蒙通过示弱,让关羽抽走了更多的军队。
吕蒙“白衣渡江”,占据了荆州,通过优待关羽军队的眷属,让关羽军队斗志全无。


关羽若是能封闭此消息,并误传军士眷属被虐待,或可与吕蒙激战,但这样似乎又不符合“武圣”的风格。
关键时刻,刘备方面的刘封、孟达又不肯援助关羽,一代武圣最终陨落。
也正是因为周瑜、鲁肃的凋零,孙吴多年在合肥无功,吕蒙才退而求其之,发起孙权背盟,偷袭关羽。
这必然会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而且是在关羽有希望扩展战果的重大时刻。
可见,吕蒙固然是孙吴的鹰派将领,但策略却是更为保守的“霸业”,也就是孙吴独享长江天险,雄踞一方即可,对于如何统一天下,吕蒙丝毫未提。
而且,吕蒙没多久也去世,淮泗团体的将领已经凋零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江东本土士族陆逊。


江东士族更关注自身利益,如果防御曹、刘进攻,他们很用心。但主动出击的时候,江东士族就完全是另一幅样子。
更何况,江东士族和孙氏昆仲不停互有芥蒂,大家能在一起合作也是利益。
是以,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仍能以一州之力,给曹魏造成极大的压力,孙吴直到孙皓时期,才勉强取得了一丝丝进展,但随后就被西晋所灭。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赵希夷
策划 | 赵希夷
编辑 | 赵希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110A01PX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