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6|回复: 0

高校专业设置直接影响人才造就的质量与成效,大门生就业难高校难辞其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6 17:41:4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教诲部会同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普通高等教诲学科专业设置调解优化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解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能、新财产、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镌汰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设置直接影响人才造就的质量与成效。此次的学科专业设置调解,显然是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形势下,对高等教诲的人才造就全面改革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好学科专业设置的优化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做好学科专业设置改革,高校的人才造就必须全面回到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个轨道上来。
这次学科专业设置改革,出发点就是高校如作甚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夸大“四个面向”。在我看来,最本质的要求有两点:一是面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持;二是面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向迅速变革的新技能新财产,为其提供合格的劳动者。
中国高等教诲在近20年的发展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不能否认,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1999年的大扩招,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诲进入规模扩张时期,高校总量从1000所增长至目前的2760所。一方面招生人数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高校纷纷走向综合定位,什么学科专业都敢办、都能办;高校之间学科设置区别不大,甚至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形。
高校似乎忘记了真实的社会需求。在目前13个大类的招生中,管理与艺术类招生人数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为什么?开办成本低、收费高是一个紧张的原因。由于开办成本低,管理等人文社科专业遍地开花;由于收费高,招生上高校另有较大自主权,艺术专业也遍地开花。一些行业院校也开办播音主持等艺术专业,比如某农业211高校就有4个艺术专业。显然,高校设置专业时并没有真正面对社会需求,而是陷入了学校自循环的小圈子,本质上有点靠近于“卖文凭”。
十余年来,高校理工科专业占比显着下滑,这也是不合理的现象。大门生就业难,虽然根本还是社会需求问题,但高校也难辞其咎,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是一个紧张因素。
第二,要做好学科专业设置改革,高校需要正确定位。
此次《改革方案》提出“一校一案”,不搞一刀切,就是要求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本身有清晰的定位。这也是本次学科专业设置改革的一个紧张出发点。
2760所普通高校,各自定位不同。在此次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上,每一个学校都需要答复两个基本的问题:优势是什么?责任是什么?
“双一流”启动后,很多高校都制定了争天下一流甚至天下一流的奋斗目标。但遗憾的是,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不大概有。大多数高校都需要踏踏实实地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新财产、新业态,造就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大量高校从属于地方,也需要立足本地的财产结构,在服务好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好高骛远。阔别本地财产发展的高等教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然,这一切末了都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厘清在快速变革的社会发展中,本身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擅长干什么。
第三,学科专业设置只是一个开始,末了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才造就,而不是只停留在专业名字的变动上。这是实实在在的教诲改革。
日前一些人士质疑“工科理科化”,本质就是造就模式出现了问题。在工科学习中,孩子们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这不是学科专业设置上的问题,而是人才造就脱离了行业现实与需要。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学科专业设置改革只改学科专业的名字,用“新瓶”装“旧酒”,现实上还是在老路上狂奔。
第四,我们也要警惕一些盲目赶时髦的学科专业设置,不能社会上什么热就设置什么,罔顾科学性与自身定位。
比如,人工智能很紧张,但坦率地讲,这不是所有普通高校都有能力设置的专业。别的,一些社会上流行的概念,偶然候只是一个市场噱头,缺乏基本的科学体系,无法支持起一个学科专业。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必须脚踏实地,立足科学,立足自身。
(作者系教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406A074A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