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9|回复: 0

争分夺秒的调度,损伤了考研的公正与公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9 18:17:4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越(复旦大学)
4月8日,苏州科技大学(下称“苏科大”)凌晨4点发考研待录取关照一事引发网友热议。在网传的复试调度服务界面截图中,考生仅有半小时确认待录取关照,逾期视作自动放弃。如此反常的时间点、紧急的确认时限,不禁让人猜疑这是不是高校“店大欺客”的行为?
实际上,调度作为该年度考研上岸的最后一次机会,向来是一场恶战。由于各高校安排调度复试的时间不一,考生要争分夺秒地在各调度志愿间转换,一旦被拒就要立马奔向下一个。但又由于调度报名存在锁定时间(理论上为36个小时),在此期间考生无法再申报新的志愿,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种煎熬与斲丧。苏科大之以是在凌晨发布录取关照,部分缘故原由也要归咎于调度的大环境,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尽快为落选考生“解锁”的体贴之举。
但这种所谓的“环境使然”与变相的体贴,恰好反映了考研调度现状的问题所在。有考生在网上批评,考研调度和就业岗位捡漏一样,就是个自由竞争、激励厮杀的过程。然而,即便不比底子教育所拥有的强公共属性,考研录取毕竟是选才育才的重要一环。当自由竞争过热而不加干预,大概导向的是暴虐的形式公平和消极公平,这并不利于选拔人才的整体质量和合理分布,伤害的是选才育才的初志。
考虑到各高校的招生份额、选人标准以及实际招生工作推进中所存在的差异,各高校可以在考研复试与调度方面自定部分规则,向来如此。这样更具市场竞争、双向选择的特性的配对方式,固然会更符合高等教育择优的目的。但在考研热持续高涨的事实面前,过大规模的考生实际上超出了自由竞争的正常运作范围,难以保证双向选择的实现。
其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校方的话语权会被显着放大。尽管苏科大已明确表示在面试时履行告知义务,且最终并未出现考生错过确认的情况,但涉事学院院长所说的“学院选择(门生)的余地比较大”“根据招生规定处理后续”等都袒露出调度录取中校方掌握着主导权,这在不少网友眼中不免显得高高在上。别的,部分高校自定的调度规则还包括只考虑复试成绩而不计初试、只考虑本校调度生等等,被考生视作要避开的“天坑”。不少广而告之的调度规则其实只保证了形式公平,却没有争取去看到考生们的所有努力或气力。这并不是一种积极公平,反而倒逼一些上岸心切的考生钻空子、耍小聪明。
话语权的失衡加剧了考生的压力,也加剧了高校间的竞争,让争分夺秒的调度状态愈演愈烈。高校自定的调度时点确实无法照顾到所有考生,但一些高校似乎也并不打算为考生多多着想。结果导致,有的院校为抢生源而早早开始复试与调度,而不少考生心仪的院校则不停按兵不动。在这样一场时间混战中,求稳的好苗子为上岸而放弃等待,这样的选择不仅错置了他们的气力,还挤走了本来更适合这一位置的考生;而高校也大概因这场混战错过不少好苗子,落得两败俱伤。
近年来考研人数屡创新高,自由竞争确实能对其起到调治作用,但这并不能办理统统。不否定自由竞争,并不意味着鼓励信息战、手速快、纯靠策略来抢得考研录取名额。研究生选拔在择优的目标上,仍要兼顾到教育的实质公平与整体质量,掩护“双向奔赴”而非放纵过于暴虐的优胜劣汰。各高校间是否可以考虑适度地协商配合,让调度机制相对规范化、有序化,从而改善令人焦急的、争分夺秒的考研调度状态。这种事前的人情味,会比事后的致歉与弥补来得更有代价些。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409A05AM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