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大一学生“零风险二次高考”咋回事?高校插班生招录应更透明丨快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2 07:14:45|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部分上海高校招收插班生报名即将开始。这一上海独有的“零风险第二次高考”,让部分优秀学生有机会考上更好的大学。但同时,也有人对其公平公正产生质疑。
上海市教委日前发文表现,2023年14所上海高校部分专业将继续招收插班生,招生对象是上海高校在籍本科一年级优秀学生。也就是说,所有上海高校本科一年级学生,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通过再一次考试,进入上述14所学校读本科二年级,将来毕业时,将拿到新学校的毕业证。假如考试没有通过,那就继续在原来的学校就读,不受任何影响。因此,这也被称为“零风险的第二次高考”。
一些高校会在大学一年级竣事时,为学生提供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假如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转出和转入的专业都同意,就可以转专业。那些高考时因为对专业不了解或者分数不够心仪的专业而报了不喜好的专业的学生,有了一次转去心仪专业的机会。
而上海的高校插班生政策,相称于将校内的转专业扩大到了市内的十几所高校。假如考生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只考上了比力普通的大学,在大一竣事时,可以报考一所更好的学校,再考一次。这一政策自2000年就开始实行,已经行之多年,其目的是“造就创新人才、鼓励优等学生成才以及在大学本科新生中引入适当竞争机制”。但是与校内转专业不同的是,这涉及跨校转学,而且可以从普通大学转去重点高校。
参与招收插班生的高校,根本都是重点高校,包括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范等985高校,以及部分211、双一流高校。而理论上,全上海的大一学生,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报考。当然每个学校会有本身报考条件,比如上海交大、同济等此前年度的插班生招生简章要修业生当年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大学一年级成绩要全部及格(2023年或新增大一平均绩点3.6(90%)以上的要求)。但有一些高校的要求则没有那么高,比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对报考者的高考成绩没有要求,大一成绩也只要求及格。
可以从普通大学转入重点大学。而且可否报考要现就读的学校同意,可否录取则是报考的高校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这就增加了不少有可能寻租的环节。
首先是现就读的学校是否同意学生报考其他学校。根据相关规定,报考时必要现就读学校出具盖章的大一成绩单,还必要当年高考录取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一般也是由现就读学校保管。现就读学校是否同意出具这些资料,决定了学生可否到场插班考试。根据规定,全上海市各高校本科一年级的“优秀学生”,大一成绩全部及格,就有报考资格。这里,只有成绩全及格是硬性条件,但这个条件其实是很轻易达到的,但何为“优秀学生”?认定的权利,就在于现就读学校了。有权利就有寻租空间。有“门路”的家长会不会与学校疏通关系?
而在录取环节,招生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插班生考试由招生学校自行命题并阅卷,有些学校的考试除了笔试,还有口试。近年来,一些学校在研究生录取考试中都曾经爆出作弊丑闻。插班生考试如何避免,也应有措施。
这些都让人担心,会不会有些人的子女,本来学习不怎么样,只考上一般大学,但可以通过插班生考试进入更好的学校?
上海的高校插班生政策,制度初衷是好的,但要确保插班生考试的公平,还必要加大考试录取全过程各环节的透明度。比如在报名环节就要公示报名学生及其现就读学校,甚至应该公布其大一各学科成绩。对拟录取学生,更要公布考试成绩等。尤其是要在其现就读学校公示,让他现在的同砚监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公开做得并不够到位。有的学校公开的报考资格考核结果只有学生姓名,没有任何其他信息,有的学校甚至不公开考核结果,只能由学生本人登岸系统才可以查看。有的学校公布的预录取名单公示,也没有现就读学校等信息,让人无从监督。
为加大透明度,应该由上海市同一规定考录各环节应该公开的内容,只管多公开相关信息,并通过同一的平台公示,接受监督。
还有人提出应该公开报考学生父母的情况。这当然可以让人们获取更多信息,判断是否存在依赖父母的关系被录取的可能。但是也应考虑这些学生确实靠本身成绩考取的可能性。
除了可能出现的寻租,插班生考试可否达到预期目标,让好学校招到好学生,也是一个值得观察的题目。从前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有些学校的竞争虽然很激烈,但录取分数并不高。比如,作为双一流大学的上海海洋大学,2021年招收插班生20人,报名流数超过200人,不到非常之一的录取比例,不能说竞争不激烈。但是,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却仅仅比及格线高出几分(2门考试总分200分,各专业预录取分数都低于130分)。录取学生的学业程度难说优秀。当然,2022年该校录取学生的分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优秀学生成绩超过170分,但最低录取分数仍旧只有137.5分,原定招收10人的专业,最终只招了7人。这一方面说明招生学校宁缺毋滥,把住了入口,另一方面也说明,报考者与政策制定时预期的优秀学生,有肯定的差距。
辛省志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511A0APZ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