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8|回复: 0

听听孩子们的呼声!很多规训、强制以教诲的名义在进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3 02:00:25|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少年活动时间不足,是一个世界性标题。2016年,世界卫生构造发布了《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环球趋势》。报告表现:环球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都没有达到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中等强度活动要求。活动不足,会造成一系列标题,视力下降,肥胖、营养不良,还会造成性格、心理上的严重标题。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活动不足的比例,高于世界,达到80%-89%。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从2004年到2016年的观察发现,青少年课间活动越来越少。
2020年到2021年,教诲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两次关照,要求各地中小学校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但是,当下中小学生的课间活动状态堪忧。除了校园面积狭小,校舍楼层较高,学生课间没偶然间下到操场去,这些原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把学生管得太紧了。
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嬉戏都难免出事,而一旦出事,学校、老师就会面对一系列的麻烦。所以,为了减少出事,老师是有意识地抑制中小学生在课间活动,有些甚至是克制。
这种趋势在其他方面也存在。比如,春游,学校会选择最安全的方式;体育课,老师也会避开那些有对抗性的内容。这种倾向不止出现在中小学,大学也有中学化的倾向。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虽然人还年轻,但知识高于一样平凡人,完全具备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大学晚间要点名,还要修业生每天晚上在寝室上传合照。为了避免用同一张照片,辅导员还会要求每天以不同姿势合影,于是大学生们每天翻新,搞出新花样,有人说,这体现了年轻人的创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有损尊严的管理方式。
很多时候,安全只是表面的理由,背后是传统教诲理念中的规训。这种规训体现在教诲中的方方面面。那天孩子上学要迟到了,急得哭。我对孩子说,你们现在上学,早上是家长叫,然后家长送,迟到了,肯定是家长的责任,为什么要惩罚你们?孩子说,对啊,你去告诉老师吧。当然,迟到肯定是错的,但不是孩子的错,的确不应该惩罚孩子。这原理很简朴。
某种程度上,当代中国成年人遭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社会对未成年人挺狠,没有换位思考。成年人9点钟上班,但未成年人7点就得上学;成年人5点放工,但未成年人还得做作业到8点;成年人迟到,罚50,不会扣整个部门的奖金,但未成年人迟到,还得遭受取消红旗等集体绑架的巨大压力;上班是每个月拿工资,及时反馈,但学习却要求好几年的长期主义;上班,只要身体康健,就拿一样的钱,尊重身体基因的多样性,但上学,不管高矮胖瘦天赋差别,按一样的尺度打体育分,还要进入中考。
未成年人无法发声,成年人缺乏换位思考。甚至,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名义下,很多规训、强制以教诲的名义在进行。家长对补课、成绩这些事很敏感,但对孩子是否被软性的规训、强制,不敏感,甚至赞同,觉得理所当然这就是教诲本来的样子。某种程度上,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出来的。
曾经有一位女生,因为偷偷用手机,被学校劝退。其实一个小孩在教室里偷偷利用手机,其实不算大事;一个孩子不遵守纪律,也不是大事,即便她学习成绩欠好,也不是大事。她只是一个学生偷玩手机,不是一个犯人偷玩手机。
手机也是一个学生联系家长的工具,代表了学生的一种权利、保障。对于学生防止来自同学的霸凌、来自老师的侵犯,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东西。但家长一味夸大学生学习,忽略了手机对自己孩子的保护作用。学校的职责,是避免学生不合理的滥用手机。
管理是必要的,可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纪律。但是,中国教诲体系中对学生的管理过于严酷,给学生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和限制,不但抑制他们在学校的活动量,也会使得学生承担远大于成年人的压力,无法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爱好爱好,限制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
因此,学校对学生的管束,必要在自由和安全、规训之间做精妙的平衡。不止学校,整个社会都应该熟悉到这一点。我们必要不断审视那些不必要的规训,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康健成长。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态度)
刘远举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513A00AW7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