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93|回复: 0

汽车巨头再曝“私下结盟”丑闻 大众、宝马累计遭罚8.75亿欧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3 21:07: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龚梦泽
近日,欧盟委员会认定大众、宝马和戴姆勒串通限制柴油车排放干净技术的使用,各方均承认参与垄断组织。《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欧盟委员会对大众、宝马处以总计约8.75亿欧元罚款,其中大众5.02亿欧元、宝马3.73亿欧元。由于戴姆勒较早向欧盟委员会透露了垄断组织的存在,因此被宽免罚款。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维斯塔格在7月8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戴姆勒、宝马、大众、奥迪和保时捷拥有优于欧盟排放标准的减排技术,但这5家企业串通一气,同谋避免竞争,致使未能通过这项减排技术,实现比法律规定更好的干净效果。
按照欧盟委员会说法,上述5家车企就所产汽车内储液箱的大小进行协商并告竣一致。维斯塔格表示,欧盟不允许企业联手抑制任何新技术的潜能。她表示,上述车企都承认参与“结盟”,并同意“了结此案”。不过大众集团、宝马集团在7月8日均对欧盟的处罚决定表达了质疑,但尚未决定是否上诉。截至记者发稿时,上述涉事车企均未针对遭遇欧盟委员会罚款的官方新闻声明以外,发表评论。
继大众“排放门”后
车企因“卡特尔”再曝丑闻
此次大众、宝马因“卡特尔”行为遭罚,被业内视为汽车排放领域的又一则丑闻。
早在2015年,轰动一时的大众“排放门”丑闻出现,大众等汽车企业被媒体曝光使用非法软件、操控发动机的排放系统,从而使得部门车型能够顺利通过有关环保测试。这一变乱导致大众在罚款、法律费用等方面损失超过320亿欧元。
据了解,本次罚款相关的观察可以追溯至2017年。2017年7月份,德国媒体报道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众汽车集团及其子公司奥迪、保时捷,以及宝马、戴姆勒结成非法的“卡特尔垄断同盟”,用以维持他们行业巨头的职位和强盛的话语权。这5家车企在汽车尾气排放处理系统及其他零部件计划和订价上有串通行为。
所谓“卡特尔”,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指生产或贩卖某一同类商品的企业,为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贩卖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颠末数年观察,欧盟委员会认定上述5家车企违反欧盟反垄断规则。
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在2009年6月份至2014年10月份,涉事企业通过举行技术会议、签订非法协议,限制将环保汽车尿素或车用尿素注入柴油发动机,从而使汽车排放更干净废气的服从降低。技术开发方面的串通相称于“卡特尔”。
“管理汽车污染的竞争和创新,对于欧洲实现我们雄心勃勃的绿色协议目的至关紧张。本次处罚决定表明,我们将绝不夷由地采取行动,打击一切形式的‘卡特尔’行为。”维斯塔格在声明中说。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戴姆勒也是“卡特尔”行为的参与方,但此次却并未遭到罚款。对此,欧盟委员会在之后的声明中解释,“戴姆勒没有被罚款,因为它向委员会透露了‘卡特尔’的存在”,并称,根据“2006年宽大处理通知”,戴姆勒获得了完全宽免权,从而避免了总计7.27亿欧元的罚款。
与戴姆勒类似,大众的罚款金额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减少。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声明,考虑到大众提供的证据资助委员会证明了“卡特尔”的存在,因而大众也受益于2006年《宽大处理通知》,获得了一定程度宽大处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在担当《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赔付巨额补偿金,更紧张的是矫正决策架构和重拾品牌信托度。源自皮耶希时代高度会合的框架,导致此前大众集团任何决议都要通过董事会决定,这也是厥后公司面对排放问题应对迟滞的紧张缘故原由之一。
“碳中和”致经营成本高企
铤而走险同谋造假
早年间,柴油发动机因比汽油发动机的碳排放量少20%,而获得了欧洲政府税收的厚待。然而如今,欧洲各国已针对柴油车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近十年来,欧洲排放监管法规更是快速趋紧。
今年4月21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公告称,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及各成员国议会就《欧洲气候法》告竣临时协议,这意味着欧盟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答应将被写入法律。
排放标准每项限值微弱提升,都将迫使车企为此付出更高额的成本代价,“碳中和”目的带来了相较以往更高的成本付出。有车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排放标准每升级一次,公司就要投入10亿元左右的资金。而一些产销量巨大的企业,投入则会更大。
对此,福特欧洲公司董事长史蒂夫·阿姆斯特朗就表示,欧盟汽车排放监管新政的实施导致每辆汽车新增大约2400美元的成本;大众汽车集团公开表示,到2025年将投资140亿欧元用于脱碳领域。此外,在与FCA合并之前,PSA预测估算,为了达到排放规定,2021年其每股收益将减少25%。
当记者问及大众、宝马等车企为何甘心冒着违反垄断法规的风险,也不愿充分发挥减排技术的潜力时,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表示,调整顺应新版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程序(WLTP)的测试周期、停止贩卖柴油机车型以及加装汽油微粒过滤器,意味着车企将面对成本与技术的双重考验。
“尤其是对于长期依赖燃油发动机产业链的大众、宝马、戴姆勒来说,这些传统车企巨头围绕着燃油车生产制造、流通、维护调养、回收的流程和利益早已固化,‘自断手臂’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跨国车企巨头先后陷入排放造假的丑闻之中。”林示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