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0

熬出来的中药越浓,药效越好?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5 14:19:1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现在养生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使用中药来养生。


由于大家以为自己身体并没有很大的疾病,只不过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喝中药可以养元固本,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让自己更加的气血充足,抵抗力有所提升。


而且现在有非常多的中药都是药食同源的,大家完全可以通过食补的方式来帮助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


比如说大枣枸杞等等,对身体是比较有利益的,而且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也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在老一辈人眼里,他们更偏向于中药的治疗方式,认为中药副作用比西药小,同时里面含有的各种名贵的药材,对人的身体还能起到一个滋补的作用。


这一点确实也是中药的长处,不过对于副作用这一块,中药也有副作用,只是缺少一张说明书。


中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先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到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配方,加什么药都是经验所得。





其中含有的各种药材的使用都是有讲究的,放错一味药材,或者是由于自己熬制的时间不对,都会影响到中药药效的发挥,乃至影响到人的健康。


由于人的体质不同,不同的人在服用中药之后大概会出现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01 熬出来的中药越浓,药效越好?


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人的中药熬出来颜色很深,有的人的中药颜色很浅,是不是越浓,结果越好?


究竟上,药剂的颜色浓不浓,和药效自己没有关系。


中药真正进入到熬制的阶段,操作会更加的复杂一些,包括时间上的把握,火候的调整,要人一直在旁边盯着,隔一段时间就要留意调节一下火候,然后搅动一下药物。


但幸亏现在大部分医院诊所都是开好药之后就帮你熬制出来,比较方便,也避免了许多的问题。


不同的中药熬制出来之后的汤汁颜色是不一样的,这其实和药物的成分有关。


药剂熬制出来的颜色偏向于淡黄色,大概是药材中含有党参、黄芪之类的药材。


而颜色深黑的,大概是药材里面含有熟地、黑豆、元参如许的色素较高的药材。


药剂发红,大概是含有红花、丹参等,而药剂发紫,大概是含有紫草等。





根据药材含有的色素以及成分的不同,尚有的会发生高温反应,成分氧化,药剂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但是这和药剂的结果没有关系。


并不是说颜色越深的中药作用力越强,也不要试图加长熬制药物的时间,如许会破坏药物成分,不利于自己疾病的治疗,自己熬制的话,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标准来。


02 关于喝中药,尚有几点补充
中医有阴阳之分,白天被分为阳,夜晚被分为阴,在不同的时间喝中药,中医认为有不同的功效。


那么,喝中药真的有最佳时间吗?


对大多数中药来说,上午9点和下战书4点左右是吸收药物的最佳时机,所以大多数的中药一样平常都建议在这两个时间服用。


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据《神农本草经·序例》所纪录,“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


用明白话来解释,就是病在胸部以上人,例如头晕、咽痛、目疾等,建议饭后服药,从而减轻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损害。


然而病在胸腹以下则恰恰相反,需要饭前服药,如许做药物才不会被胃内的食品稀释,有利于药物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比如肝、胃、肾等脏器疾病。


但假如病在四肢,需要空腹服药,在体内较高的浓度下,才能包管药物在最快的时间发挥出药效。


另外安神药睡前服,脏腑功能在入夜之后是全天最低的时间,此时用药简直是“雪中送炭”,也有利于第二天清晨吸收。


和西药不同,不是只要我们服用就可以到达结果,而是要配合体质,时间来进行服用,才能把药物结果最大化。


中药的温度最幸亏35度左右,假如一袋是一次的量,最好不要分几次喝完,一次性喝完才能发挥药效。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对于中药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不是没有副作用,也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不要盲目寻求药材的丰富,也不要盲目吃药,到正规医院抓药,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服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