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0|回复: 0

荷兰清醒过来,EUV光刻机难题背后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0 12:07:3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CEO一番话引人深思:“中国有14亿人,而且聪明人很多。他们能想到我们未想到的解决方案,出口管制只会迫使他们提升创新能力。”并表示孤立中国是没有希望的,他们做事更努力,更专注,更快,我们太自以为是了。


这一番话非常清醒,阿斯麦CEO温彼得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还要和最近华为发布了自己的5G旗舰新机有关,而这一切都是在没有获得阿斯麦公司最先进EUV光刻机的前提下完成的。
数据显示,中国是阿斯麦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场,2022年中国市场占阿斯麦公司全年出口份额的14%。但早在今年6月,荷兰政府跟随美国规定阿斯麦公司在出口光刻机设备之前,要单独申请政府许可,这项出口管制自9月1日正式生效。就在生效当天,阿斯麦表示已获得了政府的许可证,2023年仍可向中国出口。


全球供应链的产物,光刻机研发有多难?
光刻机是这个时代科技顶端的代名词,而阿斯麦公司是光刻机独一无二的王者,很早之前,阿斯麦曾经说:就算把图纸给中国人,中国人也造不出光刻机。
我们可以理解为傲慢,但是他过去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因为光刻机的难度非常之高。在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方国家以及国内部分业内人士看来EUV光刻机这样的产品是国际分工、全球化供应链的产物,单一的国家造出光刻机,是违背常识且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光刻机研发到底有多难?”曾经一度是国内业界的热门话题,包括国内的精英、专家、学者等,都信奉光刻机是全球化的产物。我们看到,光刻机的关键技术是来自多个国家,比如先进光刻机制造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机器的光源问题,美国的Cymer掌握着成熟制造技术,其他发达国家都是向其采购预定。
其次是反射镜。能够达到光刻机要求的多层膜反射镜,目前只有德国老牌镜头制造厂家蔡司能够拿出来,以实现EUV波段的高反效率。


而复合材料是来自日本。目前芯片生产所用的光刻胶,高纯化学品多数是日本的专利产品,这些原料,都要求极高的精度和纯度,在精细加工方面,这是日本的传统强项,一直是世界领先等等。
在早些时候,纽约时报在一篇《解码美国对华芯片封锁行动》的文章中,就说到,一个EUV光刻机里面,仅德国产的一个激光器就含有457329个部件,极其复杂,而这样的复杂程度类似的组件在一个完整的EUV光刻机里超过10万个。
而EUV光刻机只是芯片制造的一部分,以中国一家之力在短短几年之内复现全人类分工合作几十年的智慧结晶,无疑难于登天。


光刻机是全球化分工的产物背后,我们要认清的事实与真相
光刻机是全球化分工的产物不假,但是在过去人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真相是,这个光刻机全球化产业链,其实就是美国、荷兰、日本、德国等几个国家组成。
另一个事实是,其实整个西方国家的人口和工业人口加起来,都没有中国多。整个欧洲7亿多人+美国3亿多人,加起来也就11亿人。欧洲几个国家的通力合作,其实就类似国内的几个省的协调与通力合作。
中国人口更多,工程师更多,技术人才更多、市场更大,投入的资源更多,产业地域更集中,更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尤其是中国面临的境况更能吸引人才流入,种种现实条件来看,中国是最有望攻克光刻机难题的这个国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你捂着芯片不卖,那么市场就会萎缩,市场萎缩,技术研发迭代就会慢下来,原本的销售利润就难以支撑你的研发体系正常推进,技术逐渐停滞,而人才更愿意去可以发挥自己才华与能力的地方,形成恶性循环。
人口数量+人才质量+工业基础,就能把不可能的变为可能。现在华为只是0到1,荷兰为什么急了,因为突破了0到1,从1到N就会慢慢突破。
而另一个真相是,一台EUV光刻机里有十万多零部件,超过全球5000家供应商,但是在这10万个零部件中,其中有4万个螺栓,3000多条线路,两公里长的软管,这对于世界工厂来说,这些零部件其实并不难办到。


而在EUV的核心组件中,包括双工作台,光源系统、曝光系统、浸没系统,物镜系统、光栅系统等,国内在整个光刻机组件相关的链条上,其实都已有相对完整的国产供应商与企业分布,半导体产业从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已经形成完整的链条,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中国芯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起来,避免各自消耗与重复建设。整体来看,国内具备打长期攻坚战与消耗战,不断升级迭代突破的能力。
中国当前的现实是,在被全方位打压制裁之下,从上到下都是憋着一口气,自主研发已经成为共识,所有人知道已经没有退路。这种共识,这种决心,其实是破釜沉舟的不得已,但正是这种共识与不得已,往往能创造奇迹。
中国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天天让人卡脖子。该突破的,迟早都要突破,这是必然要走的一步。
光刻机产业,没有谁比阿斯麦的CEO更清楚发生了什么
这就是阿斯麦担心孤立中国的原因,毕竟,没有谁比阿斯麦的CEO更清楚发生了什么。
站在ASML的立场上,他们一直更倾向于不受限制的向中国出售光刻机。与其让中国庞大的市场培育出强大的对手,不如放手倾销,压制对手,进而有足够的利润投入下一轮研发,形成更高的技术壁垒。但现实是,荷兰政府以及ASML自己说了不算,美国对西方的半导体产业有很强的控制力。
在国际分工中,西方拿下产业链利润的大头,这种分工与认知体系已经根深蒂固。光刻机是西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的重要作用是用于维系西方半导体上游产业链领先地位,在科技战中,也是把对手限制在产业链下游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一直以来,全球化供应链是一种共识,全球没有谁可以在西方半导体产业链之外,单独走出自己的科技领先之路,这其实也是西方保持文化优势的重要一环,科技领先才能输出共识与价值观,比如说,“光刻机是全球化供应链的产物”作为一种西方输出的一种行业共识,这种观点也影响了很多人,也天然的将很多人对于单一国家突破光刻机这种想法给封堵住了。
这种只有全球分工才能做出光刻机的想法,在很多人的思维中已经定型,他们认为这就像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一样,是客观规律,不可人为改变的。
因此,如果中国有一天做出EUV光刻机,那么将对西方“全球供应链”才能做出光刻机的价值观体系以及上游主导地位造成重大冲击,所以阿斯麦才会说出:“中国独立制造光刻机系统,是在破坏半导体全球供应链。”


也因此,阿斯麦CEO才会说中国有很多聪明的人,能够提出他们还没有想到的解决方案。从美半导体巨头到阿斯麦的急切心态,它们在接下来或有很多的动作与策略要出来。这也是为何国内相关产业处于保密状态,笔者此前也多次强调包括华为在内的公司还需要蛰伏。
当下Mate60 Pro在很多关键信息上仍选择了模糊处理,主要目的或是为了保护供应链厂商。半导体是的产业链涉及材料、设计、制造、封装等很多环节,涉及上下游大量从业者,很多供应链厂商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当下仍需蛰伏。


因此,在当下的阶段,仍是积蓄力量的阶段,仍不宜过于乐观与捧杀,同时我们要保持对产业的敬畏,不宜过于轻视对手与产业,当下我们还不是百分之百攻克了难题,相信国内也在稳步踏实向前走,并做好对迎接对手最后一波反扑的准备。我们对光刻机产业的未来突破,保持期待。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914A05TL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