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查到确切数据,但据媒体统计,中国乘用车品牌数量占据参展乘用车品牌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数据算入了吉利系的两个品牌:极星与路特斯。
到场的有国内传统品牌比亚迪、赛力斯、上汽名爵、东风柳汽,也有新造车品牌小鹏、零跑和阿维塔。
比亚迪带去了 6 款车型,分别是海豹、宋 PLUS EV 冠军版(海外定名 Seal U)、元 PLUS、海豚、汉 EV 和腾势 D9,海豹已经在现场上市德国。
零跑发布了首款全球车「C10」,采用零跑 LEAP3.0 平台,搭载「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配备高通骁龙 8295 芯片、英伟达 Orin X 智驾平台,展台上亮相的实车配备了激光雷达。
除了 C10,T03 和 C11 纯电/增程版也到场了。官方在现场公布了出海战略,两年内发布五款全球车,首车是 C10。关于技术合作谈判对象的纷纷传言,零跑没有正面回应。
中国汽车品牌的存在感,不仅在自家展台,还在海外车企发言人的口中。
宝马集团董事长兼 CEO Oliver Zipse 坦言,30 万元以下的品牌会受到中国品牌带来的打击,但他认为宝马等豪华品牌仍旧足以抵挡这种「威胁」。
除了介绍下一代 Neue Klasse 平台,Oliver Zipse 谈到电动车平台时,表示宝马会在关键领域坚持自研,包括车机、辅助驾驶等,但也会与企业合作开发下一代智能驾驶技术。他还喊话道: 「我们目前不会把其他企业打造的平台直接用到 MINI 或 BMW 品牌上,这种“拿来主义”并非宝马擅长的事。」
大众集团则在展会现场高谈「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集团 CEO Oliver Blume 还表示,「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大众汽车将能够实现在电池层面降低 50% 的制造成本。」
路透社在一篇题为「在车展上,欧洲车企因中国电动车企的力量而烦忧」的文章中,列了几个「烦忧」的缘由:成本差距、价格差、市场份额等。
CNBC 的标题则是「中国电动车企加大海外宣传,与美国、欧洲汽车巨头对抗」,直指欧洲最受瞩目的慕尼黑车展由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主导」,并在摘要中写道:
「Many of the European carmakers have been seen as lagging behind in their push into EVs at a time when Chinese players having been launching dozens of new vehicles.(中国玩家发布数十款新车之际,多数欧洲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被视作大幅落后。)」
欧洲汽车新闻打的标题更加精悍直接:「2023 Munich auto show: China 'generation ahead' of European rivals」,用上了中国汽车「跨代际领先」欧洲竞争对手的说法。
财富杂志 Fortune 的评述则是:Giving the West's Auto Industry to China.(将西方汽车工业拱手让给中国。)
点开标题看正文,题头又变成了:Germany and its auto industry missed the EV shift. They only have themselves to blame.(德国和它的汽车工业错过了电动汽车转型,只能怪他们自己。)
除了德系豪强和中国车企,美系的特斯拉、福特和 Lucid 也参与了慕尼黑车展,通用则缺席,美系的关注度由特斯拉撑起七八成。
特斯拉带去了 Model Y 和新款 Model 3;福特展出了探险者 EV,并确认新车延迟量产的消息;Lucid 发布了一款欧洲特供版 Air Midnight Dream Edition 限量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