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58|回复: 0

[购车优惠] 上市一个月降价3万块?车圈乱不乱,新势力说了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 18:40:5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一直都建议,买新势力的都要慎重。
好听点叫新势力,不好听的叫跨界造车,用互联网思维造车,的确能够带来更新颖的产品点,但问题的关键是,汽车率先应该保证可靠、稳定、耐久性,同时还要做好价值巩固能力,让车辆的价值有序下降。


毕竟对于中国家庭来说,车是继房产之后的第二大商品,让车辆的价值“秒崩”,对于用户和市场都是不负责的。
目前的国内市场经历转型,电动化、智能化冲击带来了新的改变,尤其是大量新势力入局,基本上进入了“谁都能造车”的阶段。
市场乱不乱,新势力说了算。
比如说极越01,上市刚刚一个月,在没有交付几台车的情况下就迅速下调产品价格,低配价格21.99万,相比于此前24.99万的价格可以说是“秒崩”。


买车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型消费了,还要拼勇气和胆量,这个月买车,下个月就8折销售,20多万的车本身就价值不低,崩盘速度如此之快,是对用户的一种不负责任。
不过据说极越对老车主进行了补贴,为老用户挽回了损失,但有的新势力就是拿用户开涮。
7月份,16家企业签署不降价协议,歃血为盟想要维护市场稳定发展,并且要和用户的权益站在一起,但这些企业一个降价比一个猛,前脚说不降价,后脚就对着市场来一刀。
比如说比亚迪,两个月连续多次降价,秦PLUS最低配价格已经降到9万以内,腾势也在不断下调价格,小鹏、蔚来、理想、零跑等企业的价格下调速度也出人意料的快。


降价的本意是想要用价格换市场,一些企业其实是赔钱造车。
任何一个产业、企业长期亏损都无法稳定立足于市场,从经商角度来说降价必然对企业是一种伤害,对产业和用户也是一种伤害,一些企业为了降价不择手段,一方面降价,另一方面深度减配。
新势力本不在汽车圈,跨圈造车既是为了找到一个新的生存土壤,也是为了抓住资本市场的热度,在其它投资项目先后吃冷的大环境下,造车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正确行为,所以不少企业要进入汽车市场。
但汽车市场是一个极度吃技术、资本、人才的板块,的确零部件企业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降低跨界造车的门槛,但有两个点是无法解决的。


一个是企业如何盈利的问题,大规模生产之后才能用更低的生产、采购成本,同时才会有更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出现,生产规模非常小的企业很难有这种优势,长期亏损必然会给企业的未来蒙灰。
另一个是企业底线的问题,传统企业造车为市场、为用户,理念真的不同,更注重可靠、稳定和安全性,不和时间赛跑,因为基础盘大,传统企业造车更高、更稳。


所以,传统企业很难率先发起价格战,主要是深知利润才是推动产业、市场、用户增益的核心关键,放弃核心利益就意味着放弃未来的增长点和用户的价值。
造车是一个不透明产业,一台车的内在有安全、稳定、耐久,这些都不会写在配置单上,但更多的用户只会看价格和配置单,抓住这些点的新势力企业降价造车获得了短期的生存空间,但长期结果呢?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01A05F5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