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理财 ]
3.73亿资金抢筹中国长城,机构狂买创新医
[ 理财 ]
大摩分析师:美股新一轮牛市刚刚开启
[ 电脑维修 ]
肚子越大,老得越快!最有效的逆转方法只
[ 理财 ]
中央财政首次给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手把手
[ 理财 ]
黄金市场重大信号!彭博:亚洲超等富豪纷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516
|
回复:
0
“子涵”背后,正在崩溃的一线老师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4029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12-21 09:20:48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黄瓜汽水
编辑 | 渣渣郡
题图| CFP
自从“我们家子涵”变成一句网络热梗之后,只有这两种人笑不出来——
一是名字真叫子涵的人,二是每天面对子涵的人。
我们在看乐子,他们在照镜子。
那些每天面对“子涵”和“子涵妈妈”的一线教师们,都会用相似的话概括自己的处境:
苦水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我与四位教育从业者展开对话。其中有三位小学老师,以及一位前K12教育机构工作人员。
林萧是某中部城市的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教龄五年。用她的话说,自己在一所生源素质不高的学校,三教九流的社会人员构成了她日常需要面对的家长群体。
大家当乐子看的“子涵妈妈”,是她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日常。
现实中确实有家长质问过林萧,为什么自己家孩子上学被蚊子叮了个包?年轻气盛的她也没惯着家长:
“班级在一楼,潮湿有蚊子是正常的,我也被叮了,您如果不放心我可以在班里放一瓶花露水,您如果还不放心,可以给孩子带一瓶花露水上学。”
除此之外,群英荟萃。
一个丢三落四的孩子丢了一顶帽子,结果家长跑到群里质问:是谁拿走了我家小孩的帽子?还强调了一句“现在不管,长大就让社会教育。”后来林萧发现,是孩子自己粗心弄丢了。
有的孩子忘带水杯,家长给班主任发消息没有秒回,就立刻找到校长告状:这个老师故意不让我家孩子喝水,成心让孩子渴着上学。
在校外的教育机构,老师也提心吊胆。
可达鸭是坐标超一线城市的前K12教育机构工作者,负责过幼小衔接阶段5-6岁的孩子。她也碰到过类似“子涵妈妈”的家长。
机构每个月组织孩子们外出活动,就会遇到个别家长询问:我们家孩子怎么没笑啊?是不是不高兴?
根据可达鸭这些年的观察,“子涵”式孩子大约生长在祖辈带孩子的“6+1”模式里。家长的过度溺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她曾经遇到过一位非常内向的“子涵”。老师们开始以为是孩子不善言辞,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是家长过于“直升机”:什么都要操心,什么都要问,张嘴闭嘴就是今天吃饭了没有,渴了有没有喝水?
后来接触下来,老师们才发现“子涵”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只是家长抓得太紧了,把皮筋拉到了极限。
壹壹是珠三角地区的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兼班主任,教龄五年。她也有类似的经验:子涵这类孩子,一般是全职妈妈负责的较多。由于妈妈精力过于集中,精神比较敏感,总会担心孩子在学校发生意外。
“但也分情况,一类是孩子正常,家长想太多;一类是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不愉快,回家添油加醋给家长告状。”
她就遇到了因为“被一块橡皮砸到头就要给孩子请假”的家长,而她的同事遇到了更奇葩的。班级排学号,一位转学生恰好排到了4号,家长说什么都不接受,因为数字4不吉利。老师们只好在私下吐槽:那孩子明年还能不能上四年级?是不是也不吉利?
还有家长直接冲到食堂,看孩子中午吃了什么饭菜,甚至因为饭打得太少和食堂阿姨大打出手。
层出不穷的“子涵妈妈”让闻者伤心,听者流泪,但这还不算最棘手的——班里的“子涵”们更让老师挠破头皮。
目前带一年级和四年级的林萧,对这两种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描述。
低年级孩子身上的问题更鸡毛蒜皮。比如上课尿裤子的,智力跟不上的,多动症发作后在课堂上乱跑乱动的,口语表达不清楚需要同桌帮着翻译的。你拿了我尺子,他拿了我橡皮,老师每天都得拿出一部分时间做“班级判官”。
有一个孩子让林萧印象深刻。男孩的父亲长期家暴,导致孩子形成暴力倾向和情绪障碍,经常殴打比自己弱小的同学,甚至还会攻击其他男生的隐私部位,多次把同学逼到角落里霸凌。除此之外,他还会偷东西、说谎,老师每次批评他的时候,他都表现得毫不在意,林萧也无计可施。
而高年级的孩子想法更多,也更让老师后怕。
林萧给孩子们在课后办起了一个说唱社团,想和孩子们玩到一起去。结果没想到,说唱社团里的一个四年级女孩,用黄色脏话编了一段说唱辱骂了她。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早熟太多了。”林萧告诉我,个别五六年级的男孩会在私下写小黄文,内容是男生把女生带到KTV里,把女生压在身下。还有个别高年级孩子会用手机看类似于AV的色情小视频,“可能也不是专门找来看的,有时候网页上会弹出那样的页面。”
另一位老师发财也有相似的经历。她在某新一线城市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教龄六年。
班里有的孩子在抖音上刷到了“科目三”这样的视频,课后就会模仿着跳,结果一个孩子就是这样把脚扭伤了,没法上早操。你永远想象不到孩子们以多快的速度吸收着外界的信息。
在发财负责的四年级班里,一位男孩也有暴力倾向和情绪障碍,经常在班里掀桌子、打人。发财是从一年级把孩子带上来的,她心里知道“孩子本质上挺善良单纯的,但他生理上控制不住自己。”
当我问发财,为什么不告诉孩子的家长?她表示有苦难言。
刚开始,她也尝试给家长反馈,家长只是用一句“我回家把他揍一顿”敷衍了事。后来她劝了多次,甚至还暗示过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查一查微量元素,但家长始终无动于衷。“如果我直接告诉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家长就会举报老师歧视孩子,怀疑孩子有精神障碍。”
比起“子涵妈妈”,老师们还会遇到更荒诞的家长。他们卧虎藏龙,时不时放个大招。
在林萧的学校,校门口经常能看到警车,因为“现在的家长处理问题喜欢直接报警”。
比如两个孩子在学校打起来了,一边的家长要冲进学校教训另一个孩子;比如一个男生在学校被欺负了,用小天才电话手表“摇人”,结果孩子爸爸领着隔壁村的十几个人要冲进学校算帐,校长和保安都拦不住,只好请来了警察。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摔破了皮,家长打电话质问林萧。正在参加朋友婚礼的她,只好匆忙回答自己会回去好好调查,结果家长认为老师不够重视孩子,反手就报警了,还威胁她“我认识你们校长,你就等着丢工作吧。”
还有一位家长,是林萧工作这几年来最大的一个心结。到现在她也不理解,家长为什么会如此偏执。
事情的起因,是家长想把小儿子转到大女儿的班主任的班里。林萧没有同意,毕竟刚开学就转班,会让其他家长误会老师存在什么教学问题。结果这位家长偏执地用信息轰炸,求她“放过孩子”,最后甚至告到了校长那里。
家长认定老师“针对”了自己的孩子,上课提问不叫孩子,排座位故意不给孩子好位置。林萧在班里有一条规定,表现好的话集齐5张卡通贴纸就可以兑换小礼物,铅笔本子文具都是林萧自费准备的。但在家长看来,这是老师“用便宜东西打发我们孩子”。
家长为了转班,污蔑、造谣、恐吓的方法都用了一遍。最后,林萧被校长叫到办公室质问,终于委屈地哭了出来。
另一位老师发财遇到了“讹人专业户”。
孩子和同学玩闹,摔坏了眼镜,家长一张嘴就向其他家长索赔五千元。后来孩子又在花坛边磕掉了门牙,恰好监控视频里,另一位男生也在后方奔跑,于是家长认定是后方男生追逐自己家孩子,直接开出了三万元的索赔金额。谈判失败后,又转头向学校索赔五万元。
从校领导到班主任,被这位家长来来回回折磨了大半年时间,校长一度提出和老师平摊赔偿的想法,这让发财忍不住反问:“凭什么?”
班里还有一个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妈妈对孩子的控制欲非常强。有一天,托管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张孩子们得奖的合影,几分钟之后发财就接到了这位妈妈的电话:为什么我家孩子没笑?她一定是在学校里受欺负了。
随后,这位家长立即跨越了整个城市,从工作单位来到了学校,找到了发财问责。
一头雾水的发财表示,孩子在学校没什么异样,下课也和同学一起玩。但家长坚持自己的判断:孩子一定在学校被霸凌了,甚至还编造了一个“学校保安猥亵女生”的新闻。发财经过了多番调查和询问,家长才勉强承认“我也忘记是从哪听说的”。
后来,这位妈妈的控制欲越来越强,要求校方提供所有日常监控视频,甚至还报了警。她不断信息轰炸发财:除了我,不允许有任何人接走孩子。发财反复答应了很多次。
最后,发财找到了女孩,非常认真地询问女孩:你觉得有人欺负你吗?
女孩想了半天,给出了一个答案:我妈妈。
负责的发财还是找到了女孩的妈妈谈话,结果家长爆发了: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那么优秀,天天拿小红花,到了小学就变得不优秀了?变得普通了?不再是第一名了?
发财想说的有很多,但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
老师们普遍认可那些肯为孩子负责的家长,但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完成这项最基本的义务。
很多家长选择把问题留给老师,仿佛学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自助机器——
把原始的孩子丢进去,自动吐出来一个完美的大孝子。如果不能,那就是老师的问题。
普遍情况下,语文老师都会担任小学班主任职务。
于是,传说中“最惨老师开局”,就是语文老师+班主任,如果年轻、单身、未婚未育,那么恭喜你,还有更繁重的杂活儿会落在你身上。
除了那篇《只有畜牧局没有给老师布置任务》,今年凤凰网的一篇报道《一线教师,假装在教书》也刷了屏。我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听当事人复述一遍仍然会被震撼。
首先,一线老师要面对大量与教学无关的“行政留痕工作”。
林萧自嘲,班主任是给其他公务员单位做业绩的人,每天都泡在无意义的重复性工作中,语文老师还因为擅长文字,经常替领导写文件、论文、调查。发财也告诉我,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填表和写本子”,本子厚到普通人想象不到,漫无边际。
安全日志、班主任手册、队会活动记录、晨午检体温、培优辅差、安全教育手册......
现在的教师工作,讲究的是“万物留痕”,打开手机相册全都是铺天盖地的截图、签字和通知,钉钉和企业微信响起来就头皮发麻。
学禁毒、学宪法、学防火、学上网安全、学卫生、学防溺水、学防电信诈骗......
不仅要给学生宣讲,还要拍照、写材料、留存、做公众号、做美篇。或者布置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然后再留存拍照,一个个收集齐。
50个孩子就是50张截图,学校催老师,老师再打电话催家长。每逢节假日之前,要和家长签署一份安全协议,每位家长都要签名、打卡、接龙。
发财印象最深的,是学校所在区的“好人”评选也下发到了班主任这里,学校指派学生给其中两个人选投票。发财吐槽道:“我甚至都不认识这两个人,那我说我也是好人,能不能给我投票?”
包括许多一线老师抱怨过的“一盔一带”制度也落实到了班主任的头上。
壹壹告诉我,每天早上上学前,就有检查人员在校门口抓没有戴头盔的学生和家长,抓了之后登记信息,计入班级考核,最终扣班主任的绩效分。
这还不算最离谱的。
壹壹之前还收集过全班孩子家里的热水器类型,从天而降的任务让她哑然失笑:“我连自己家热水器是什么类型都不知道”。
还有“上级部门要求”每个孩子监管一辆机动车的安全,家长需要在群里上报自家的车牌号,没有小汽车就报电动车,如果连电动车都没有,就报邻居的车牌号——这些迷惑的操作让壹壹一头雾水。
教师是一切基层任务最后的那堵承重墙。因为教师连接了孩子,等于连接了“家庭“这一最小基本单位。在庞大的系统中,他们是能够渗透到毛细血管中的细胞工人。
比起教学,“安全”更像是教育从业者的首要任务。
比如最近关于“课间十分钟”的讨论,争论的焦点都放在了“课间为什么不让孩子自由活动”的靶子上。但如果站在老师的视角,这件事就变成了哑巴吃黄连:“我们也不想占用这10分钟上课,我们也想休息啊”,发财向我抱怨。
林萧所在学校针对课间10分钟的方案,是让孩子轮流在楼梯间值安全岗,监督同学不能奔跑打闹。“如果让领导发现哪个班的孩子乱跑,就要扣班主任的绩效工资。只要是孩子的问题,最后都会变成班主任的问题。”
校方的担心更多出于自保。
在壹壹的班上就出现过课间受伤的事故。午休结束后,两个男生在走廊追逐打闹,只是从台阶上跳了一下就骨折了。
如果在体育课上被砸到头,就算是一起安全事故,当节课的老师要写情况说明。遇到好说话的家长还能松口气,遇到难缠的家长能让班主任掉层皮。所以操场再大再好,学校也不能放任孩子们去玩耍嬉闹。
校外机构的教育从业者,也对“安全”二字异常敏感。
可达鸭告诉我,机构老师相比于学校里的教师,和家长更接近客户与乙方的关系,所以机构老师不能让任何孩子离开视线范围,如果离开了,一定要另外一个老师盯着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课间上厕所的几分钟,老师们比谁都紧张。男老师盯住男厕所,女老师盯住女厕所:“要记住每个厕所进去多少个孩子,如果孩子长时间不出来那一定是在里面干点什么事情。”除此之外,所有老师都要在楼道里去监督孩子不要乱跑。
有时监控保护的不只是学生,也是老师。
低年级的学生骨骼比较脆弱,发生危险的概率非常高,老师就会陷入百口莫辩的处境中。可达鸭告诉我,有个孩子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自己用手撑了一下地,就习惯性脱臼了,机构立刻把孩子送到医院。后来看监控才发现,老师确实是无辜的——没有人知道孩子有习惯性脱臼的问题,无法预判意外的发生。
有时候两个孩子撞在一起,鼻子就开始流血了;还有的孩子在换牙期,一发生碰撞,就把牙吞进肚子里了。可达鸭其实也能理解家长的“小题大做”,毕竟如今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
学校并非向老师提供庇护的场所,反而会在扣绩效的时候才会格外有存在感。
林萧告诉我,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基本上是不会请病假的。但偏偏他们又是最容易生病的群体——冬季传染病频发,孩子经常会传染给老师。老师们就算生病,也只好戴着口罩继续上课,因为同事之间调课太麻烦了。有位同事自从干了教师这行就在服用中药,落下一身的病;还有同事咽喉囊肿,一直没有痊愈。
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更是人民教师的好朋友。
发财因为工作强度太大,长出了5厘米的甲状腺结节,去年刚做了手术。她还目睹过一位刚刚结束剖腹产的老师,想按照政策休15天产假,结果反被一位女性领导质问:怎么,你还没休够吗?
更让发财心寒的是,做班主任并不容易挣到多余的钱。
每天清早,班主任都要发一张证明自己在班级里的自拍照。“我不理解,都已经当班主任了,难道我还会旷这20分钟的工吗?”发财的丈夫告诉我,作为教师家属,每天清早六点半和她一同起床已经是家常便饭。
为了班级卫生评比,发财需要保证整个班级在早上7点-中午12点的时间段里,地面上不能出现一片碎纸屑,否则就会被点名批评。12月的隆冬,学生们每天都要擦桌子、擦门框、擦玻璃、擦缝隙,只是为了应付一个不知来由的检查。
发财心里既愤怒又难过:
“从来没有人像管垃圾一样认真管过我们的教学。”
班主任每个月的补贴只有五百块钱,最终东扣西扣,基本上没剩多少了。想要拿到那弥足珍贵的五百块,你必须成为一个没有任何瑕疵的班主任——但是任何一个管理50个孩子(也可以说是50个家庭)的一线老师,都不能保证做到。
林萧告诉我,光是班主任规章制度就有满满当当15页那么多,她算过一笔账:“本来说编制内老师一年有2-3万元的绩效工资,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就发了2020年的,国家已经连续三年都没有给我们发过绩效工资了。”
比起班主任,其他副科老师明显轻松了不少。其中,美术老师是最轻松的,因为体育老师要负责运动会,音乐老师要负责文艺活动,只有美术老师是学校里的“局外人”,和班主任形成了两种鲜明的极端。
每每想到学校里的副科老师,发财又嫉妒又觉得不公平,有一次,学生在美术课上辱骂了美术老师,结果美术老师不以为然,并不打算插手。
“他甩甩衣服就走了,但孩子慢慢形成的品格,最后酿成的苦果是班主任咽下去的。假如你不管这个孩子,他就会变本加厉,但如果你给他一点干预的话,孩子其实是可以被纠正的。”
在家长和学校两块铁板之间,是老师生存的狭窄空间。
如今的家校关系,更像甲方客户和乙方打工人的博弈。教师的权威性逐渐消解,变成了服务性行业中的一环。
林萧告诉我,学校经常有认真负责的老师,因为教学方法严格,导致学生回家告状,被家长直接举报到教育局。就连发财班上的孩子,也有样学样,学会了“我要把老师举报到教育局”的法子。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几番杀鸡儆猴,老师们的手脚也在无形中被束缚起来,仿佛身处圆形敞式监狱之中。
几位老师都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家长不愿意认清一个事实:你的孩子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孩子,你的孩子并非理所应当获得所有注意力。
林萧听过最多的话,就是“大家都说我的孩子很优秀”。哪怕孩子撒谎、打架、行为习惯不好,家长依然无条件偏袒孩子。甚至为了让孩子选上少先队员,家长亲自教孩子在考试中作弊。
发财为了和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做了一系列数据和图表,但家长的反馈只有:“孩子在家什么都会,怎么到了学校就不会了?”发财给我翻译,家长的潜台词是责怪学校和老师没有教育好孩子。
壹壹有相似的苦恼。在80后90后的童年里,父母是完全信任老师的,就算老师说错了也是对的。而现在情况完全逆转了,社会精英和高级知识分子更懂得如何问责:“家长自己也是大学毕业,学历和老师差不多,甚至比我们老师更好。所以家长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文化有知识,经常会不服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壹壹也很委屈。“作为老师,我们和家长应该是统一战线的,我们都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可有些家长总是觉得老师会针对小孩做什么事。”
可达鸭也告诉我相似的话:“大部分老师都是以爱出发的,不管是职业的选择还是对孩子,都是希望孩子们好。”其中,有几个类型的家长非常难打交道:一种是6+1家庭过度溺爱的,另一种是家长自身通过勤学苦读得到了阶级飞升,来到了一线城市落户,对孩子的教育期待值拉得很满。“他们的姿态相应也会高一些,对学校、老师和机构的要求更多更精细。”
于是矛盾产生了——学校和家长问老师要成绩,老师又被一万种杂事缠身
。如果运气不好轮到了公开课,又会在私下搭进去不少备课写教案的时间。说起公开课,她们个个叫苦不迭。
花样百出的教学方式让基层老师们付出了大量精力。“每一两年就会出一个新东西,之前是大单元教学,然后又是跨学科教学。上面要做出业绩,放到基层就是老师来背这个任务,公开课一搞就搞一个月,其实就是一个表演课程。”公开课除了表演之外,对教学本身而言基本上没有帮助,要么是已经讲过三四遍的课程,要么还要抽时间重新讲一遍。
在壹壹的学校,有一个高端的“磨课团队”,所谓“磨课”,需要老师们把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预判学生的回答,再接着给出具体的反应。“一定要一字一句的,把每一句话,甚至是衔接语都顺下来,一个字都不能错。”壹壹告诉我,公开课会从每个班选出5-10个优秀学生组成一个全新的班,是“尖子生表演的机会”。
还有当下大环境衍生的一系列新规则和黑话。比如“考试”不能直接称作“考试”,只能用“作业”代替。就在我和发财对话的当天,学校就考了试,但是家长们都不知道——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不能发任何关于“考试”的信息。
三位一线老师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在教师圈子里流传着这样的几句话:“尊重他人命运”“教育只渡有缘人”。
发财在刚开始工作的那年也是一腔热血。班里50个孩子,她每天坚持逐个给家长写小作文反馈情况。到现在,如果一个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发财一学期都不会主动发一条消息了。
曾经在澳洲做过中文教师的发财,在进入这所公立学校之前也怀揣着Love&
eace的教育理想:“我那时以为全世界的小孩都是一样的,只要在同样的年龄段,认知应该是差不多的,一定要坚持爱的教育。现在我对自己当时的言论非常后悔。你不能爱,爱的后果就是孩子踩在你头上拉屎。”
壹壹刚毕业时也满怀热情,试想着自己用耐心和爱心感化每一个学生。后来慢慢才发现自己白费了许多苦心:“有些孩子真的是没有办法去感化他,还是要承认,人确实就是分三六九等的。”
似乎支撑她们继续做下去的,只有用来续命的寒暑假、稳定的编制、或者是和学生产生的宝贵的连接感。
壹壹也承认:“你要说完完全全的只有累,那也不是。除了极少数特别讨厌的孩子,大部分孩子有时候还是可爱的、善解人意,还是有成就感在的。”
可达鸭也向我描述过,五六岁的小孩的暖心也是真的。有时她也会向孩子们“反撒娇”:“不要闹了,你看老师手都扎破了”,孩子们会围上来着急地问:“老师你没事吧?”
这是她离开教育行业数年后,回忆起来仍然充满甜蜜的时刻。
教师是一份被几代中国人视为金饭碗的工作。
有面子、稳定、有保障、和孩子打交道的职场环境简单纯粹。每年教师资格证的报考人数说明了一切。
而真正成为了一名老师之后,同事之间、上级领导之间、学生家长之间,横亘着无数条湍急的暗流。
基层教师的痛苦被隔绝在同温层之内,他们只能偶尔在伏案之中探出头来,用已经筋疲力尽的声音抱怨几句。每个老师最恐惧的,就是在离开校园的休息时间里,手机铃声猝不及防地在神经上跳舞。
今年10月,郑州23岁女教师自杀,她的遗书内容是这样写的:“我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会这么的难,面对学生很想真的做到教书育人,但是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像入了牢笼。”
壹壹的学校领导明令禁止老师们公开讨论这件事。发财听到了领导们议论此事的一句闲话:“现在的年轻人也太自私了,死都不怕,还怕上班吗?”
在没有微信群、钉钉、PPT的年代,在老师不需要24小时待命的年代,在老师的权威还没消散的年代——老师确实是一份毋庸置疑的、崇高的、不容置喙的职业。
但它现在还是吗?
这些已经“上岸”的老师们,正在岸上被烈火炙烤。
她们无法给出一个答案。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20A06MB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汽车天地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