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房产资讯 ]
现在买房,是“割肉”止损?还是自断后路
[ 理财 ]
多家银行火速响应!一文读懂个人消耗贷款
[ 理财 ]
贷款补贴能申请多少?国有大行率先响应,
[ 电视剧 ]
国任保险单位交的养老保险辞职了怎么办
[ 学习教育 ]
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 警方在给谁撑腰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571
|
回复:
0
要做女主厨:当一个985毕业生“不切实际”地追求童年梦想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4029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12-21 09:23:34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作者丨轻舟
编辑丨贾嘉、闻与
排版丨vv
90后女生雪糕听到过梦想融化的声音,不止一次。
三年前,她坐在巴黎的塞纳河边,计划如何一步步成为米其林星级主厨。那时,她刚从最有名的法餐学校毕业,在一家米其林餐厅实习。
作为一名985大学的毕业生,雪糕为了自己的主厨梦,放弃了很多人生选项。高中时,她就想退学去厨师学校,被父母劝住了。2018年毕业前后,她试着做过很多工作:旅游策划、新媒体、财务,也想过读研,都没坚持下来。她越来越意识到,只有美食才是自己的兴趣点和真爱。童年的时候,她就想象过,长大后自己开一家“亮着暖黄色的灯光的面包店”;大学的时候学习摄影,拍的照片80%都是美食;做新媒体时关注的话题也永远是美食……
她给父母写了一份40页的PPT提案,字数上万,在家族会议上争取,终于说动了父母,替自己争取到了去法国学厨艺的学费。那还是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学校属于“厨师界的哈佛”,足以让她对未来十年的前景充满信心。
可是,命运的玩笑开得有点大。就在她觉得可以初试啼声的时候,一份写着“麸质过敏”的医疗诊断书,给她的职业生涯划上了一个沉重的问号。她不死心还想扑腾,另一份诊断书来了,让这个问号几乎变成了句号:脚踝筋膜炎。
谁会雇佣一个不能试菜还不能久站的主厨?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梦想,但真正去追求它的并不多,雪糕是少数迈出这一步的人。以下是雪糕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
# 家族会议
那次家族会议是在我舅舅的办公室。一边是沙发,另一边是茶桌、会议桌和各种椅子。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等着亲戚们。几乎所有的长辈都来了,长辈同辈加起来,有二三十号人。他们一个个走进来,默契地坐到对面,围成一圈对着我。
家族会议是我爸妈发起的,起因是:他们读完985大学的女儿,居然提出想去法国上厨师学校。虽然爸妈挺崩溃,但他们还是很尊重我,特地为我组织了家族会议(虽然我觉得是升堂审问)。我们家族都在老家西南省份的小县城发展,很团结,重大事务向来是要一起讨论的。
我给爸妈做了一份上万字、40页的PPT提案,他们把提案打印了三份,给在座的长辈们看。他们看完就开始提问,或者说,开始批判。说我疯了,说你爸妈都五十多岁的年纪了,你还搞这种事情让他们这么操心?你怎么一点儿都不能体谅他们的难呢?
他们用了很多难听的词,疯了、鬼迷心窍、着魔了、脑子坏了。我妈也跟着质问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么荒唐的想法?书读得好好的,为什么想去做厨子?
这是我的梦想,但他们觉得我疯了。
在家庭会议前,其实我并没抱多少胜算,感觉自己就是螳臂当车。到了现场,我提案里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天赋,讲了我了解过的法餐前景,整理出了最有价值的学校,甚至计划好了未来十年的发展。但我发现没人要了解,他们假装在问问题,但根本不想知道答案,我认真回答的时候,经常被反驳和打断。
他们是我的长辈,从小对我那么好,我也不想言语顶撞他们。他们一边说我,我就一边忍眼泪。我告诉自己,表面上一定要非常镇定,一定要表现得非常自信和坦然,这样才能说赢他们。但就是憋不住。我一直在掐大腿,眼泪还是在眼眶里面打转。最后我没憋住,直接跑到院子里哭。长辈也很无奈,那次家族会议就这样中断了。
但让我意外的是,在家庭会议之后,家族里很有话语权的姨妈单独找我谈话,很认真地问我想做厨师有多久,是不是真的有决心,有没有了解过困难。其实是想让我表决心。我把这些年的经历都说了出来。姨妈听完,拉着我的手找到我妈,说这个小孩儿脑子里只有这件事,谁也拦不住她。就算你现在不让她去,她也会想别的办法。所以你们就让她疯一次吧。
过了几天,连我妈也松口了,说不想成为我的障碍。我爸爸接着说:去吧,我这辈子没有机会去留学了,你有好的学习机会,我们自然要支持你,以后你带我们去欧洲看看。听了我爸的话,我当时只是笑了一下,回到房间就开始暴哭。
我给最好的朋友乒乒发消息:完了,我爸妈疯了,他们竟然同意了!我说我想上天,他们竟然就真的让我去。
# 埋起来的梦想
在家族会议上,我跟长辈们说,我尝试过很多别的工作,但没有我想做的。这是大实话。我曾经觉得,长大了,就要把不切实际的梦想埋起来。
我还记得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老师问大家长大后最想做什么事,想像一个画面,你会在哪里,怎么谋生?我想到的就是一家亮着暖黄色的灯光的面包店。门口的人会闻到香甜的面包味,在很冷的天里得到慰藉。下了班的疲倦的人进来买一个甜甜的蛋糕,他吃一口,就会得到跟我一样的开心。
从小到大,美食就是我的快乐源泉,不开心了,吃点好吃的马上就好。我妈从小会带我进厨房,教我做菜。她觉得这可以让我更好地照顾自己,但没想到我后来会想把它当成职业。
至于对法餐的向往,就是后来看书看电视节目的影响了。在电视里,我能看到厨师团队满场飞的工作场景,看到他们把我听都没听过的食材变出各种花样;在一本高中时看过的书里,我看到一位哥大准人类学博士转行当法餐厨师的故事,她不但能精炼厨师技艺,和同样热爱美食的人一起工作交友,还可以借着工作游历世界,以食为媒,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
我想过那样的生活。我想成为一个主厨,挥洒创意,用美味给他人带来幸福和治愈,用菜品表达我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我相信美食最能抚慰人心。
法式肉派
高一时,从小成绩名列前茅的我突然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学习,考大学的意义是什么?查了资料确证国内的大学没有法餐专业,我失去了所有学习的动力,陷入长久的迷茫和自我怀疑。我发现自己除了烹饪以外什么都不想做,随即升起一个念头:直接退学,去当时国内有名的某某某厨师学校学习。
一天晚饭时,我跟父母说:我不想高考了,我要去XXX(学校名)。
我妈的筷子停在半空,然后坐到沙发上开始流泪。情绪稳定一点以后,他们都劝我说: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现在放弃太可惜,不如先考个好大学,如果上完了大学之后你还想追求梦想,我们再来商量。
我勉强考上一所985学校,学了生物类专业。我曾经以为这个专业至少能让我学点跟美食相关的知识,但结果还是失望了。我陷入严重的抑郁,每天一觉睡到中午,在床上挣扎一下午,到晚上又开始自责。只有借助酒精才能睡着。宿舍的壁橱上摆满了酒。
浑浑噩噩到毕业,要开始找工作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旅游策划,实际上又要做客服,又要做公众号。我是一个没有文字生产能力的人,给我一个命题作文,我跟便秘一样愁眉苦脸坐在那儿,两个小时一行字儿都写不出来。做客服更让人焦虑,公司规定消息要在30秒内应答,我上厕所都要紧盯手机。这份工作我只做了三个月。
毕业前我做尝试过好几个领域,互联网公司财务,新媒体公司市场营销,也研究过考研读影视传媒,但也不确定这是自己想做的方向。否定了所有不想要的东西后,我陷入了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适应人类社会?
最好的朋友乒乒提醒我说:你永远还是只想做那一件事儿。我知道她说的是做厨师。
在乒乒的鼓励下,我凑来学费,进入一家甜品学校学习。我住在南三环,学校在十几公里之外的北二环,路程要一个小时。步行换地铁,地铁复步行。九点上课,我七点半就要出门。在蒙蒙亮的天光里,背着工具包,哼哧哼哧走在路上。
在专业的厨房,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你知道吗,每天都可以和面团一起玩。面团发酵过两次,软软的,像是小猫咪的肚皮一样,戳一下还会慢慢弹回来。还有巧克力,融化成浆,均匀地淋在蛋糕上,我喜欢看它静静流淌,形成一个完美的淋面。
我愿意用几周的时间养一瓶酵母,享受用整个下午捏一朵玫瑰花——每一片花瓣都是一片手擀的面皮,要擀到半透明,然后一片片卷到花骨朵上。我完全不觉得枯燥,而且学得很快。别人听不懂的操作,我一次就能做得很好。我拿到过一家号称北京最好吃的面包店的配方,按自己的想法改良后做出来,朋友直呼amazing。
我确认了自己的天分,也体验到了和食物待在一起的开心和成就感,感觉是骗不了人的。我确定,做一名顶级的厨师,就是我擅长的、喜欢、毕生想做的唯一的事。
不过我决定学的是法餐,因为法餐更能发挥我的创造力。
# “我真的可以这么幸福吗?”
2019年8月,我终于进入梦想中的法餐学校。
这所学校非常有名,业界称之为“厨师界的哈佛”。从这个学校毕业,从这个学校毕业,世界上的许多名餐厅的大门就可能为你敞开。
第一天进厨房之前,学校给每个人呈上量身定制的校服。白色的套褂搭配利落的围裙,胸口用花体绣着我的名字,带发网的厨师帽稳稳地落在头上。换厨师服的时候,我的手都在抖,如在梦中。
从小只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现在我用自己的双脚踏进来了。巨大的Piano炉灶在正中(编者注:Piano特指法餐厨房的中心炉灶,看上去就像一块大钢板,贯穿大半个厨房),四周都是各种专业的厨具。干净、明亮。我脑子幻想出以前看到过的《厨王争霸》那种热火朝天的画面。但其实前一星期都没有开火,学的是厨房基本规则体系、卫生管理,以及一种蔬菜的几十种切法。
厨房其实很辛苦。得益于“热情”的Piano,厨房每天接近40度,像个蒸笼。脸和手被烤到红得发烫,眼睛都熏得睁不开。Piano需要每天清洁,而且要趁热擦洗才能干净。所以只能徒手抓着钢丝球,蘸着白醋擦洗。白醋蒸汽一熏,或者一不留神,手就可能蹭到五六百度的钢板。不是高温就是各种刀,各种烫伤割伤都是常有的事。
碰上出餐日,我们会花两个整天的时间备菜。家里做菜可能只需要准备一碗,但厨房什么都是按盆。一盆青豆,一盆扇贝,一盆蘑菇——最恐怖的就是蘑菇,同学们畏称之“蘑菇地狱”。法餐里特别喜欢用蘑菇,但蘑菇又特别难处理,要用小刀一点一点清理干净,有时还要一朵朵雕刻出花纹。一盆蘑菇,两个人要处理2个小时。
给蘑菇雕花
出餐日当天,需要从早上9点一直站到晚上。随时等候客人,迅速组装菜品。最晚的一次,晚上11点半才收餐。
每次出餐,都是一个团队严阵以待。厨师早早被分配了负责的菜品,站在各自的位置准备;主厨站在厨房门口等候,客人甫一落座,主厨就“传令”到厨房。大喊一声菜名,所有厨师齐喊,“好的,主厨!”需要加热的开火,冷藏的打开冰箱。然后各自带上自己负责的部件,和其他人拼装、摆盘、传菜。一道法餐至少会由七八个部件组成,可能需要三四位厨师共同组装。就像《分手厨房》的游戏,但是复杂得多。
法餐要求主厨发号施令后尽快完成上菜,最好不超过10分钟。如果把这10分钟延时摄影,就会看到无数条洁白的厨师线条,在厨房交错蜿蜒。直到叮的一声,送餐铃响,上菜完成,大家又火速回到原位,等待下一道菜品的指令。
每天累到半死,但是大家依然很快乐,会在厨房唱歌跳舞,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缺乏动力,我上课经常迟到。但在厨师学校,我一次都没有迟到过。每天都是被梦想叫醒的。醒来想到今天又要学什么菜,我的心就开始砰砰跳,就像要去见暗恋对象那样。哪怕有几天流感高烧,我也照常提上工具箱去上课。每一天,每一天,我都自问:天呐,我真的可以这么幸福吗?我真的在做我最喜欢的最想做的事情,我盼了二十来年的事情!
我好像是一列火车,突然走到了属于自己的轨道上。
我终于知道我是谁了。
在这里,我也不再是个“异类”,有的是比我更“疯”的同学。一位已婚的的姐姐,30多岁时意识到自己除了妈妈的角色,还可以是别的什么人,于是不顾家庭反对来学厨,为此甚至选择了离婚;还有一位人到中年的“蜀黍”,本来已经在新加坡某航司做到大区主管,但是厌倦了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的工作,选择了只需要踏实埋头做事的厨房……
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像我一样,抱着一大筐食材就能笑得开心,像晒出自家收成果实的农民伯伯。我们很爱这些东西,想要好好对待它们,把它们做成很好吃的菜。
雪糕在上香草课
最直接的快乐,还来自品尝美味本身。新鲜的吉拉多生蚝,不需要加柠檬汁,一吮吸就清甜满口。主厨说最好的生蚝就是不需要任何调料。而法国正是吉拉多生蚝产区,深夜从海港捞起,一早就送到了厨房。按箱送来,供日常练习,用剩的就可以“自行处置”。国内按片卖的三文鱼,每个小组发半米长的三条,因为要练习三种不同的熏制口味。还有鹅肝、波士顿龙虾、超大的北海道紫海胆、鱼子酱、黑松露,都能一饱口福。
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厨房狂热分子。会花10个小时熬一锅高汤,然后用6个小时慢煮一块牛肉,再用1个小时把高汤熬成酱汁,还要花1个小时摘菜叶,洗干净,一片片擦干,最后撒在牛肉上。或是用几百个土豆小圆片一点点堆叠成一个小堡垒,做成土豆派。
我们在一起每天谈论的话题,也离不了美食。城里又开了一家什么餐厅,哪个名主厨又开发了什么新菜。很多同学也并不富裕,但还是愿意花几千块去吃有名的餐厅。因为不仅是味觉的享受,还有技艺的学习。周中每天做菜尝菜,周末还要去品尝巴黎的特色餐厅,或者相约到各自家里做菜,乐此不疲。
# 梦想融化的声音
2020年1月,学校老师介绍我到一家米其林法餐厅实习。实习更累,强度大概是学校的两三倍。感觉随时都在奔跑,主厨随时都在骂人。员工餐再也没有吉拉多生蚝和波士顿龙虾,只有法棍蘸意面。但主厨也教了我很多实操的厨艺技巧,帮我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
从餐厅出门,走三五分钟,穿过一排房子,就到塞纳河畔。河道正对巴黎圣母院。这时间往往正赶上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每天下午休息的空档,我总会到河边小坐。河水让我觉得安定,好像无论发生什么,河水都会接纳你。
我计划实习两家餐厅,然后就找正式的厨师工作。可能在法国待一年,学习不同餐厅的菜式。然后去洛杉矶、泰国和日本学习几年。那几年洛杉矶的法餐发展势头正劲。而泰国和日本菜是我想要深入学习的方向。到时候我应该就有实力做主厨,可以很好地回国发展。
那时候觉得前途很光明。我有天赋,又能坚持,前途应该一片光明。我可以不结婚,可以不生孩子,可以嫁给厨房,在厨房度过幸福的一生。
备菜中的松露炖蛋
实习才两个月,法国新冠疫情就爆发了。所有餐厅都关停,我只能每天窝在家里,透过窗户,看外面疫情肆虐,看楼下草坪开起一片小黄花但无人问津。
一个平平无奇的早晨,我吃完早餐牛角包,就开始呼吸困难,特别像电影里哮喘的症状,一呼吸肺就呼呼地响。整个人头晕脑胀,四肢麻痛,肚子也痛,没办法站立。我躺到床上,缓了一个多小时才醒过来。
我心想,怎么跟食物中毒似的。好像吃下牛角包状态就开始不对。回忆起来之前吃完面食总是会有点难受,头晕乏力,轻度腹泻,身上的湿疹也逐渐蔓延。而主食吃大米和粗粮的时候,好像就会舒服一些。
大学的时候我就有过湿疹,查过敏源,里面有一条麸质过敏。我问医生这是什么,医生说,麸质就是小麦里的一种东西,你症状也不算严重,可以不用忌口,“怎么可能忌口呢?日常生活里到处都是小麦,你又生活在北方这种地方,所以你不用管,忽略就行了。”
我心想,不能耽误我吃甜食啊,如果只是一小块湿疹,那我愿意承受这个代价。但我一直隐约有不祥的预感,这件事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我心里。现在症状严重,
我才开始认真了解麸质过敏究竟是什么。
在电脑面前从早坐到晚,把几乎所有能找到的资料都看了一遍。越看越绝望,症状全对上了。从呼吸困难到头晕乏力,持续的轻度腹泻,都是典型症状。麸质不耐受,是小麦和小麦制品等导致的过敏反应。有的人对小麦里的某种麦胶蛋白(也就是麸质)过敏,误食微量就会造成急性过敏反应,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有的人对小麦本身过敏,也是类似的情况。我的情况属于第三种,麸质敏感,对麸质、鸡蛋、奶制品和很多食材都不耐受。误食不会立刻休克,但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今年有一次外出吃饭,厨师加了一点点酱油,我胃痛头晕了整整两天。
顺着资料,我找到国内一个擅长治疗各类过敏不耐受症状的医生网上面诊她说我的症状很典型,虽然没下定论,但建议我忌口麸质、鸡蛋和奶制品看看效果。
忌口是最有效的诊断方式,忌口症状消失,复吃症状出现,那就肯定是了。
只忌口了三天,我的症状就飞速好转。一天的时间,身上湿疹大幅消退,两天的时间我身上就不痛了。三天后,四肢麻木的面积就大幅缩小,断断续续一年半的腹泻也停止,整个脑子都清醒起来。
状态每天好转,我一边开心,一边心凉。
我的主厨梦想可能要凉了。
有个很好笑的事,巴黎稍微好一点的餐厅,在地图上都会有一个“无麸质”的标签。我实习的餐厅也有。我出过不少无麸质的菜,但从来没有想过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就是给我这样的人吃的。
麸质过敏很难治愈,医生说,大部分人都选择终身忌口维持健康。但小麦本身是很多食物和调料的主要原料,最基本的醋和酱油都是小麦酿造的。作为厨师,很多时候要试菜,小麦成分几乎是避不开的。过敏还怎么试菜呢?另一方面员工餐也不能吃。以餐厅的工作时间,根本没有时间自己做饭。而且如果想做主厨,是不能搞异类的。厨房就像一个特别团结向心的队伍,纪律严明,不欢迎异类,如果你不和大家一起吃饭,是会受排挤的,这样的人很难被升为主厨。
挺魔幻的。我刚做好未来几年的计划,然后就遇上了疫情,又遇上了麸质过敏。
在这之前,我已经买好回国的机票,因为法国疫情严重,医疗资源紧张,我想回国避避,尽快调理身体,然后再回到法国。
为了尽快让过敏症状消失,我尝试过一种极端的断食疗法,前三天只吃盐水煮胡萝卜,第二个三天加入鸡肉,然后每三天加入一种食物,比如南瓜、牛肉……但没过几天,情况更严重了。从第一周开始,湿疹越来越严重,直到遍布全身。到第十几天,我的脸也肿成猪头,湿疹全部溃烂。整夜睡不着觉,又痛又痒,床单和衣服上全都是血。
那次断食让我的肠道功能严重受损。后来还是找到在法国时联系的医生,治了半年才基本恢复正常。但我依然需要严格忌口麸质和蛋奶。
2021年5月,我身体状态逐渐稳定,恰好在校友的推荐下找到几家上海的餐厅试岗。其中一家餐厅也是米其林餐厅,主厨是法国人,很理解麸质过敏的情况。他能接受我自己带员工餐,试菜也可以尝尝之后吐掉。我又有了希望。
法餐中蔬菜的切法
但在这家试岗还不到一周,又是一天早上,我想下床时,却发现脚一沾地就痛得要死。脚痛不是第一次,在巴黎也时不时会有,我以为只是站得久了累的,没在意过。但这次明显是需要去医院的程度。
医院的诊断结果是右脚踝筋膜炎,我又有扁平足,让症状更加严重。医生说没什么大事,不要久站就行。可厨师的工作就必须站着。我问医生有没有什么办法根治。医生一口上海腔,“那你要做手术的嘞,给你切开复位。”做手术就可以治好吗?“做手术就会好很多嘛,但是你继续站着还可能复发。想尽量不复发,就换一个坐着的工作。”
晴天霹雳,感觉脑子后面一道雷就下来了,从头凉到脚。查出麸质过敏的时候,我还有侥幸心理,觉得能找到办法回到厨房。但现在站都不能久站,还怎么搞?
可能是老天爷的暗示吧,或许是时候放弃了。
# 因祸得福
当不了主厨,还是得养活自己。我只能开始找其他工作。
2021年6月开始,我投过很多简历,英语老师、互联网企业,但更多还是美食博主,美食杂志编辑之类的——还是想在离食物近一些的地方工作。但要么是简历石沉大海,要么就是公司不靠谱。
现在做这份工作已经三年,回头想想,当年没有继续坚持做主厨或许也是好事。
在上海,一般法餐厨师的起薪在4000元左右,副主厨可以到6000元,主厨差不多12000元。高级的有名的主厨才是另外的计算方式,有人可以拿两三万,高的没有上限。但升到主厨可能就需要五到十年。疫情之后,高端餐饮业衰落,成长年限可能更长,上限也变低了。我也不一定能如预想那样,很顺利地成为很厉害的主厨。
我在上海那家高级法餐厅工作的时候,月薪只有3000块,勉强足够租房。可是,顾客们的人均消费,也差不多是3000块。两个人来吃一餐饭,消费额就是我两个多月的工资。
我们厨师是没资格进大堂的,只能透过厨房的缝隙远远地看顾客吃饭。看着我投入大量心血时间做出来的菜品,有人两三口就囫囵吃掉了,根本不在意味道,偶尔也会涌起一个念头:我工作的意义,就是给有钱人做饭吗?
现在的工作收入还不错,让我可以在大城市自给自足,也让我对餐饮行业有了更宏观的了解。
我第一次跳出厨房,从运营的角度看一家餐厅。看厨房的人就像看曾经的自己,同时也可以看到前厅,看到工商税务流程、看到各种供应商,多了很多视角。过去做厨师,一直固定在一个位置,就像一个螺丝钉,现在我了解了整个机器的运行。
最让我惊喜的是,去年老板给我机会筹备新店,全权交给我负责。我可以从零开始,装修、设计、品牌形象……一点一点把我的整个构想实现出来。虽然中间经历各种波折,但筹备的过程让我从更高的维度了解了一家餐厅的运作,感觉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
而且我的厨艺也没浪费。我可以设计菜品,让厨师长做成固定的产品,还可以定制整套的菜单。我可以给自己做菜,时不时探索一些美味的食谱。每天吃到自己亲手做的菜,这在大城市也是挺稀缺的小幸福。虽然不在餐厅的厨房,但是感觉美食还是与我同在的。所以即使不做厨师,生活也不是不能接受。
这些也都是我的经验,都是我的积累。我相信未来有一天,它们都会起到神奇的作用,让我找到新的可能。比如也许未来你会偶然发现一家无麸质餐厅,品牌栏目里就写着这个充满挫折的故事。
当然,这份工作也有很多不那么让人享受的部分。接触更多的环节就意味着和更多不同的人打交道,有很多复杂的沟通。控制成本,核算账目,每个环节都精细复杂得让人头疼。
前几天北方大雪,我还要顶着零下25度的寒风,去外地的一家分店出差。但我发现我很擅长因祸得福。出差那天,我一个人走出车站,看到茫茫雪景笼罩天地,一瞬间觉得像是进入童话的世界。路上只有我一个人,嘎吱嘎吱地踩着雪,有走在旷野上的感觉。
这几年的人生好像也一样。虽然不得不做一些看上去痛苦的选择,不得不偏离预期的轨道,但也总能在新的轨道发现新的美好。
回想这几年的经历,我没什么后悔的。如果重来一次我还会做相同的选择。
我很喜欢电影《降临》,女主角和外星人接触,所以看到了未来,知道自己会和一个男人结婚又分开,女儿很小就得绝症而死。但她还是选择和这个男人在一起,选择生下女儿。回到过去也没有更好的路,现在发生的就是最好的安排。我很喜欢现在的我,少了任何一步都不是现在的我了。
(雪糕、乒乒为化名,本文配图均为受访者雪糕拍摄。)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21A01IS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家常菜谱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