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汽车天地 ]
同比增长27%!比亚迪7月销量公布
[ 电脑维修 ]
这个动作喝饮料,相当于给水接种细菌,很
[ 理财 ]
宗馥莉去哪了
[ 汽车天地 ]
理想“被做局” 这次危机比MEGA那次还严
[ 汽车天地 ]
零跑小米小鹏大涨,理想大跌,新势力车企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454
|
回复:
0
一位爸爸的朋友圈火了:低质量的勤奋,最后拖垮了孩子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4021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4 15:46:17
|
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作者:主创团·枫子
一早,看了一位爸爸的朋友圈,内心五味杂陈。
凌晨6点不到,别的孩子都还在睡梦中,爸爸就催儿子起床早读了,儿子太困起不来,求爸爸让他再睡一会儿。
结果,爸爸不为所动。
真的好心疼,明明昨晚这个孩子才熬夜学习到深夜10点多啊!
其实这个男孩我是认识的,和我儿子同一个班,明明才三年级,却学起了四年级的课程。
别的孩子双减之后,负担都轻了,玩的时间都多了,可他除了学校作业,还有爸爸准备的卷子和练习册。
前两天在楼下见到小男孩时,他耷拉着脑袋,脸上没点笑容,整个人没点精气神,不禁想起一句话:
“父母毁掉一个孩子的方式很简单,逼他一直学习就够了。”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并不少,因为害怕孩子落后于人,便疯狂挤占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希望孩子像个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学习。
但其实这种过度消耗身体,透支精力的努力,很容易让孩子陷入低效勤奋,最后拖垮孩子。
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还可怕
听过一句话:
“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
身边有不少家长把这句话奉为圭臬,推着孩子不断往前走。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有一个叫叶媛的女孩,就把勤奋做到了极致。
她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连凌晨2点睡觉,都是奢侈。
她每天的计划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目标,为了争分夺秒,甚至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进行了限制。
一本教科书,她要抄写好几遍,直到背下来。长时间的握笔,让叶媛的手变形,僵硬没力,她就找来橡皮筋绑在手上写。
她为了学习,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可结果却不尽人意:高中第一次大考,395名学生中,她排到了315名。
最后,她无奈感慨
:“努力学习和学习的结果是两回事。”
是啊,低效率的学习,根本无助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无限的精力消耗中。
其实,好的成绩从来不是学习时间的堆砌。
《大脑的规则》一书曾从脑科学的角度揭示了这么一个真相:
很多家庭所信奉的“勤奋鸡娃”大法,不仅毫无益处,反而会毒害孩子的大脑,让他的成绩变得更差。
因为负责学习、分析、抽象、计算的左脑易疲劳,过度使用就会陷入低效化,交替使用左右脑,转换活动才可以使大脑各个区域得到休息,提高脑工作效率。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娱乐,没有自由,只剩下停不下来的学习和摆脱不掉的压力,那么,耗光的不仅仅是孩子大脑的能量,还有生命的活力。
少年发声栏目里,13岁的女孩小黎,她从小就是学霸,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很少参加课外补习班。
初二时,她自觉不够努力,焦虑下开始熬夜学习。每天除了学校作业,她给自己布置了很多作业,睡觉时间很少超过4小时。
每一天,她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刷题,要不就是在补课。
但一天的疲劳战打下来效率并不高,白天没学好,她就越想靠晚上补回来,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成绩不升反降。
最后她不堪重负,终于“崩断了”。
她变得全天都很困,很想学,但再也学不进去,一提笔就会呕吐,甚至,她常常幻想自己就此死去该有多好。
后来,她因为患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而不得不休学在家。
李玫瑾教授早就告诫过家长们: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待在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弦拉得太紧一定会断,教育用力过猛一定会得不偿失。
把孩子禁锢在四尺见方的课桌上,他的世界也被收窄到了方寸之间,没有远眺的空间、思考的时间、探索的机会,他的成绩再好,内心也是荒芜的。
优秀的孩子,都赢在了“时间管理”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
有的孩子在书桌前忙忙碌碌、争分夺秒,可就是刷题无数、成绩止步;
而很多学霸,不补课、不熬夜,学习成绩还稳稳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北大毕业生刘嘉森是这样回答的:
学霸拼的不是持久战,而是自我管理:通过时间管理,来提高学习效率。
在衡水中学三年,他做了十几万道题,卷子摞起来有2米多高,从省1000名开外,一路拼到省第2,但一天都没有熬夜。
刘嘉森表示,自己坚持每天5点半起床,10点半前入睡,中午1小时的午休。充足的睡眠、休息,就是他第二天高效学习的保障。
另外,他一直坚持间歇式学习,每学习个几十分钟,必须休息一下。他说:“脑力体力难以一直饱满,所以做事情要讲求间歇。”
是啊,孩子不是做题机器。一直学习,不是最大化利用了时间,而是低效化了勤奋。
劳逸结合,才能让大脑更好的工作、松紧有度,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保罗·凯利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600名商学院学生分为三组,学习相同的知识。
前两组是连续学习法,每次都是高密度学习1小时。
第三组则使用“间歇式”学习法,每小时有多次10分钟的休息时间。
一周后的结果显示,间歇式学习的学生比连续学习的学生记住的内容多了五分之一。
研究还发现,连续学习的学生记住的知识,有78%是学习的前半小时内获得的,在此之后,大脑失去了最初的活力,后半小时仅记住了内容的22%。
换句话说,连续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率越低。适当的休息,反而提高了学习质量。
适当停下来,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下一次的学习续航。
学习就是一场长跑,张弛有度的孩子,才能铆足了精力向前奔跑。
帮孩子这样计划,充实又高效
知名教育家郑强表示: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倒在起跑线上。教育,应该是要让孩子在途中持续加速度奔跑。
是啊,想要孩子跑得远、跑得久,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加速度”。我们不妨帮孩子这样计划。
1、制定目标和作息时间表
一份详细的学习表,可以让孩子明确当天规划,有的放矢地学习各科知识。
避免了孩子一会儿画了个小人,一会儿做下数学,一会儿背个单词,瞎忙了一晚上,却没有一项作业是高质量完成的。
关于作息表的制定,一位从业20年的老师曾给出这几点建议:
1、列出必须完成的各项活动,如写作业,改错题,诵读,阅读等。
2、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分配好各事项的基本顺序和学习时间段。
3、每项任务完成打钩,帮助孩子得到及时反馈。
4、孩子完成当天计划,父母要及时鼓励与肯定,提升孩子学习自信心。
在计划作息表时,父母只是起辅助作用,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内驱力。
另外,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做好时间管理,家长可以采取“番茄钟法”:
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半小时一段,集中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视作一个“番茄”钟。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调整每个番茄钟的时长。
番茄钟的设定,可以帮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让每段学习都能高效率完成。
然后通过给大脑喘气的时间,让下一个番茄时段更有动力,由此形成正向循环。
2、增加体育锻炼
李玫瑾教授曾说:“那些操场上特别活跃的孩子,一般学习也特别优秀。”
从小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不仅可以强健了孩子的体魄,还能改善孩子的耐力和精神状态。
有科学研究证明,运动时会分泌神经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可以帮助消除疲劳感,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血清素可以缓解压力,提高记忆力。
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注意力,学习更专注。
所以,家长不妨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着孩子到楼下运动起来,可以跳绳、打篮球、打羽毛球、跑步等。
会运动的孩子,才能在长远的学业竞争中走得更远更稳。
3、坚持一个兴趣爱好
根据苏州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成绩会更好,成绩最多相差至60分。
很多学霸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
比如山东理科状元孟令昊,从小喜欢音乐、爱好大提琴,即便在繁忙的高中三年,他也是雷打不动的练琴两三小时,练完后,他总能更专注地投入学习中。
他说:“练琴带给我的是额外的收获,原本紧张的高三生活也不那么焦虑了。”
重庆理科状元谢欣颖,不管学习多紧张,她都要留出固定时间弹钢琴。哪怕10分钟,一曲终了,她整个心情也跟着明媚了起来。
湖北理科状元唐楚玥,从小就有丰富的兴趣爱好,练字、打球、画画、跑步、游泳。
高中时,她也经常忙里偷闲,去打打球,去爬一下山,放松后,她又感觉充满了动力。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耗电的过程,兴趣爱好,对孩子来说就是在充电。
学习累了,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里,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激发生命的活力,保持能量满满。
家庭教育专家王秋云说:
“父母的教育智慧里,藏着孩子未来20年后的样子。可如果不懂得正确的方法,就会把孩子带上错误的道路。”
是啊!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修行。只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与其被教育焦虑牵着鼻子走,用让人窒息的爱和高期待将孩子裹挟,父母们不如放长目光,对当下的教育反思,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方向。
父母前进一小步,孩子前进一大步。
每一个脱颖而出的孩子,背后都站着有眼界和格局的父母。
他们懂得教孩子拼搏,亦懂得教孩子享受时光。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03A05KYJ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汽车天地
手机报价
理财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