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70|回复: 0

想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定要守住这四条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 19:42:35|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特别难管教,管严了,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亲子关系; 管松了,怕他不自律,学坏了,走上歧途。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呢?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四条教育孩子时必须坚守的四条底线,做到了,对孩子的成长会非常有利。


01.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犯错、出现破坏性行为,这时作为父母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因为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也不知晓规则底线在哪里。
那么,什么是孩子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呢?
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的,是应该鼓励孩子做的,比如早睡早起,收拾自己房间,自觉完成作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
每当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举止时,父母就应及时反馈。举个例子,当孩子帮妈妈家务时,妈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他:“孩子,你真棒,能帮妈妈洗碗了,我很开心,你帮妈妈减轻了负担!”
父母的称赞会强化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会有成就感而乐于做它。
俗话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将影响他一生,让他一生受益无穷,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小开始培养。
一些涉及危害到他自己或他人利益的行为,以及被法律道德禁止的行为则要坚决制止。比如,偷拿父母的钱去买零食,和妹妹争抢东西时殴打妹妹,偷偷玩火玩水,践踏公园里的花草破坏公物等。
作出制止时,父母语气要坚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不可以!”不要用模棱两可或以开玩笑的态度跟孩子说。
例如,孩子挥起小拳头打你时,你不要一边躲闪,一边笑嘻嘻地对他说:“哎呀,宝贝会打人了,你不可以打妈妈哦。”这会给孩子一种开玩笑的感觉,孩子就无法认识到大人是不对的。
你要严肃地向孩子表明:“不能打妈妈!打人是不对的!不能动手打人!”这个态度表明妈妈是认真的,该行为也是禁止的。
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可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幸福。
02.要限制孩子的行为,不要限制情绪

在父母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限制孩子的情绪。
比如,当孩子愤怒时,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可以攻击他人、打砸东西或发脾气。但可鼓励孩子表达愤怒的情绪,例如让他说出自己的不满、不公平感受或用替代方法发泄情绪。
举个例子,当妹妹乱动哥哥的玩具,哥哥很是愤怒想打妹妹。妈妈可以这样跟哥哥说:“我知道你对妹妹很生气,但是我们不能打人,你可以打枕头发泄一下你的情绪,你也可以把玩具收起来不让妹妹玩。”
从小男孩子就被教导“男子汉,不要哭。”这种教导可能会导致他们抑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不敢展示内心的真实情感,导致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所以,当孩子悲伤时,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可以伤害自己或他人,不可以长时间陷入自我消沉,但可让他倾诉自己的伤心事或找到适当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如写日记或与亲近的人分享。
当孩子焦虑时,要教育孩子不可以逃避困难或不去面对问题,可以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担忧或提供情绪缓解的方法,如放松技巧或与他人交流。
在限制行为的同时,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和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培养他们处理情绪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情绪表达和行为之间建立健康的平衡。
理解孩子的情绪,支持孩子的愿望,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发泄情绪,可以让孩子有助于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培养情绪智力、塑造良好的行为准则,并为他们提供健康的情绪管理工具。


03.标准制定了,就不要朝令夕改

为孩子制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标准后,父母就不要朝令夕改。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晚上只能看30分钟的电视,就不能因为今天晚上有客人在就允许孩子看电视超过30分钟,或者孩子考试进步了奖励他多看30分钟。
又比如,父母不准孩子睡觉前吃糖,但爷爷奶奶却总是偷偷的给孩子吃糖。
这种时而禁止时而允许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行为模式的构建。他们可能会对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规则感到困惑,因为这些规则似乎是随时可变的。这可能导致他们选择性地遵守规则,或者完全放弃尝试理解和遵守规则。
当父母频繁改变规则时,孩子就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自律能力,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明确的后果,从而导致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甚至可能会对父母的决策和指导失去信心,认为父母不稳定或不可靠。
约束孩子遵守纪律的时候,不但我们的标准要稳定,而且我们的做法也要统一,也就是家庭成员当中也要统一意见,统一做法,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04.给孩子制定的标准,大人必须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要求孩子克制不良行为并遵守纪律之前,大人必须以身作则。
比如,不要一边限制孩子玩游戏,自己却一边用手机刷视频刷个不停;
不要一边告诫孩子不可以动手打弟弟,自己却通过动手打他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
不要一边制止孩子不准吃垃圾食品,自己却在一旁抽烟喝酒……
当父母言行不一时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受损。他们可能会开始怀疑父母的诚实和可靠性,对父母的指导和决策产生怀疑。
当父母双标时,孩子往往很容易忽视父母的话,模仿父母。所以,在要求孩子改正不良行为、遵守纪律的同时,父母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信服我们,以我们为榜样,约束自己,做到自律。


养育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修行。把孩子养成品德高尚、行为自律的有用之材更是父母最大的功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限制孩子的行为,不要限制孩子的情绪;标准制定了就不要朝令夕改;给孩子制定的标准,大人一定要先遵守。只要遵守这四条教养原则,相信你的孩子将来一定能长成你想要的模样。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08A035F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