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87|回复: 0

人口危机已来:教育行业大洗牌,未来教师过剩近200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 20:11:3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口的下滑看似呈缓慢下行,但考虑到我国新生人口的断崖式下跌,在未来十年时间里,新生儿人口的减少,势必会冲击到其他行业。
其中最受到瞩目的,就是教育行业。
根据一些数据的预测,2023年我国新生儿数量将会再次刷新历史新低,新生儿数量将会低于800万,800万的新生人口,对应我国的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在供给不变,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一个市场的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教师的严重过剩,未来可能再次会导致一批人“下岗”。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人口的持续性减少,老师这个行业,或许也将迎来一轮大洗牌。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外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趋势报告》来看,2023年,已经有多地教育部门要求控制高校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
另外北师大研究团队也预测,到了2035年,也就是差不多十年后,全国将会有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面临严重过剩。
这两者相加,也就意味着未来十年后,我国教师差不多会有高达200万面临严重的过剩,不得不选择另谋出路亦或是提前下岗。
这对以事业单位编制优势著称的教师来说,其压力不可谓不大。
另一方面,在专业选择上,由于教师的属性和其岗位的稳定性,一直以来都非常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根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来看,近五年我国教育类相关专业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学门类毕业生数量,从2017年的14.1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43万人,五年时间规模扩大30%。
反过来,我们的新生儿数量从2017年的1723万,锐减到2021年的1062万,再到2023年的七百多万,这一前一后,也预示着未来教师行业必将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
就业市场的难,已经体现到了事业编制单位。
北师大的研究团队用模型预测了2020年到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先短期缓慢上升,在2024年达到高峰1.46亿人,随后将会呈现加速下降趋势。
这也意味着,今年将会是我国义务教育学生数量最多的一年,此后的每一年,义务教育在校生的人数都将会大幅下降。
学生人数的高低,决定了老师人数的高低;同样的道理,人口的变化,尤其是新生儿的变化,也多多少少反映了宏观经济,尤其是消费的好坏。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尤其以新生儿来计算,其消费能力往往是最强的,从尿布和饮食几乎样样都要钱,而今天我国月收入在3000以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只有4亿人,在高房价和高教育成本两座大山之下,人们生育热情减退,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教师这个行业,其实是非常神圣的,教书育人一向都是被人们所尊敬的,但反过来,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生存的需要,因此老师的收入问题、就业难度,也会间接影响到人们对老师的尽心尽责程度。
未来,随着我国教师行业的严重过剩,这个机制势必是自下而上的,先是幼儿园幼师过剩,其次是小学、然后是初中,随着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岗位日益饱和,势必将给未来的大学生就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如果你现在正在读大学,打算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那么恭喜你,至少还能够赶上时代的最后一趟末班车,但如果你即将考大学,专门以后成为一名老师,那可能还是需要审慎做出该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新生人口是决定下层经济建筑的基石。
经济结构的好坏,具体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上,一个人如果对未来自己的收入预期是好的,那么他当然就会选择生育,而不是不生育。
反过来,一旦人们预期自己的未来经济能力一般,那么眼下他的选择可能就是不生,或者少生。
个体的选择差异,最终导致我们看到了今天的新生儿数量,一年低于一年,一个14亿人口基数的经济体,一年新生儿不足千万,甚至低于八百万,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没有新生儿,人们就会倾向于更少消费,把赚来的钱拿去储蓄,当养老金,如果养儿防老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那么过去传统生儿育女的理念,可能就要被重新塑造。
当然,今天一个新生儿出生,老师一定是必需品,一个人经济能力再差,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我们把教育称之为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义务教育。
但在其他行业,随着新生儿的不断下跌,老师起码是必需品,而更多的消费品行业,将会随着新生儿的下跌,迎来更黑暗的未来。
例如童装、纸尿裤、婴幼儿奶粉、教培行业、儿科等等,未来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唯独最难做的生意,一定是关于婴幼儿生意的。
每年出生人口就几百万,基本盘就这么大,在有限的市场里去做商业这件无限的事情,很难很难。
市场小了,就业自然也就难了,市场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


未来,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眼下着重刺激人们的生育意愿,让该生的能够生的夫妇,都可以多生一些人口,这就需要我们给予部分的现金补贴,以今天养育成本的高昂来看,生一个孩子奖励上万元,其实一点也不多。
第二条路,就是着力在人们的收入上面;美国人口虽然只有三个亿,但他们的人均GDP是我们的七倍左右,虽然人口基数少,但人均消费很高,而我们如果未来人口真的难以扭转,那么唯一的路,只剩下提高人均收入。
但考虑到目前我们只有4亿人口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多少也意味着,收入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反过来刺激人口生育是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这两条路,大概率也会是未来着重发力的关键点,两条路并行,才是最重要的。
但今天来看,各地的刺激新生儿的力度是非常微弱的,要么是生三个才奖励上万元,要么是一个月奖励数百元,这个力度当然无法有效刺激生育。
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人口的新老交替必然需要一个均衡,如今每年新生儿不足千万,但死亡人口却越来越多,两者人口无法维系在一个平衡点,这就会导致整个宏观上的医疗、养老支出压力巨大。
如何创造这其中的效益最大化,最终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智慧,还有我们的决心。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11A05N9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