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14 01:28:4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适逢期末考试季,上午监考,下午监考,中午便约几好友吃饭、闲聊,如我年龄相仿的中年人聊天,话题是少不了孩子的,孩子叛逆啊,一个班的同学比“卷”啊,老师的孩子反而成绩一般啊,等等。
众人纷纷说我好,意思是我有一儿一女,组成了一个“好”字。我当然反问他们为何不选择“好”,大家各抒己见:“家里没矿,担心生了就没米下锅”“生得起,养不起”“没人带,我和老婆要上班,老人不在身边”“我和孩子爸爸倒是想再要一个,但孩子不同意”。
有点出乎我的料想,最后一个理由居然得到了多人响应,但其逻辑也不难寻觅,站在大孩子的立场与角度,他大概会这样想,“家里只有我一个独子,你们对我的照顾是全心全意的,你们会把全部的关心与爱都给我,而不会分给其他人”。甚至可能还会想,“你们的房子、钱、车子及其他财产以后都归我所有,我不要和另外一个人甚至几个人共同分享”“我是你们唯一的合法财产继承人”。
问题是,父母想要二孩或三孩,与一孩真的有很大关系吗?我不以为然。
父母要二孩或三孩,其考量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或情形:我喜欢孩子,喜欢人多的感觉,喜欢家里热热闹闹的,家里的孩子多,才是天伦之乐;目前我只有一个孩子,待到我们百年归老,他一个人在世上孤苦伶仃,我想再生一个给他做个伴,凡事有个人可以商量商量;多生几个,能干的固然可以飞得高高,平庸的只要能自食其力,有何不可?待在自己身边可以互相有个照应。
生二孩或三孩,出于“家庭民主”之考量,父母当然可以听一下大孩子的意见,但无论大孩子如何表态,如何“反对”或“强烈反对”,其决定权一定不在孩子那里,且一定不能在孩子那里。也就是说,父母要二孩或三孩,这是父母的权利,父母之外的任何人反对无效。
本质上,这件事与大孩子无关。
上述的各种说辞,本质上都是一孩以自己为中心和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自我辩护。事实或真相是,你18岁前,你没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作为父母,我当然有责任和义务照顾你,但你18岁成人后,我就没有继续照顾你的责任与义务了。
在我看来,持上述理由反对的大孩子至少有一个问题:内心抗拒弟弟或妹妹的降生,不认为弟弟或妹妹的出生对其是亲情的增量,是愉快的事,反而认为弟弟或妹妹对其而言是一种现实的威胁,生了之后会分流父母的关爱,将来还会很大程度分割父母的财物,从而导致我得到的那部分减少或大幅减少。
上述价值观将最应讲究亲情尤其骨肉亲情的家的特点进行了功利化、货币化及物质化的理解与解读,于他们而言,血浓于水的亲情显得苍白无力,谁欲从父母那里分割本全部属于我的东西,谁就是我的敌人甚至仇人。可能不少家长对此抱着包容的态度,觉得二孩的出生,客观上导致对一孩的关心与爱减少了,但我以为不宜太过了,对于那些自私自利的一孩,不能因为他们是孩子,就偏袒或纵容他们的错误观点。
需知,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父母辛辛苦苦赚的钱,父母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父母完全可以通过旅游、学习、娱乐等方式进行消费,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品位,父母凭啥无任何附加条件地把自己辛苦打下的家业给予子女呢?至于父母拥有财产的处置办法,约定俗成的“子承父业”,如实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基于家庭伦理方面的说辞,不具备丝毫的法律效力。
孩子争气,孩子努力,孩子勤奋,孩子懂持家,孩子有继承与光大家业的潜质与能力,父母当然可以给孩子,但如果孩子不争气,孩子好吃懒做,为非作歹,孩子一心想利用父母的财产“躺平”或“摸鱼”,对不起,父母完全可以对其拥有的财产实施另外的处置方式,最起码自己可以享受,须知花钱消费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
倘孩子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孩子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父母给他财产,就是助纣为虐,表面上是帮孩子,实际上是害孩子。换言之,父母的财产需要传承给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而不是一个不值得托付的价值观歪曲的人,哪怕是亲儿子或亲女儿也不行。
总之,对于父母想要二孩或三孩,一孩持“反对”或“强烈反对”意见,很多时候彰显的是自私与自利之心,这一点需要认真对待、加以教育。家庭不论有多少孩子,父母都应根植勤勉、拼搏、向上、积极、团结、友好与互助的价值观给孩子们,而不是让“多一个兄弟或姐妹,我就少分一杯羹”“僧多粥必少”的理念与观念填占孩子的内心,后者只能助长孩子成为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或一切倚赖父母的“巨婴”。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姚华松
责编 陈斌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12A09KE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