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25|回复: 0

我在硅谷管芯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5 00:47:19|来自:中国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9日晚上8点,远川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杨健楷与瑞萨电子美国分部主任产物线司理俞志宏做了跨洋连线交流。他在硅谷芯片行业浸润已有十多年,曾参与计划特斯拉Model S的IGBT芯片,现管理代价一亿美元的产物线。
在直播中,俞志宏认为:
95%的芯片并不是只有研发为第一优先级,而更多是一个团体创作的产物。产物司理在此中的脚色,是把每个职能部门的人整合起来发挥协力,因而没有一个固定朝九晚五的工作流程,统统以产物和市场需求而转。
在芯片国产化替换的大趋势下,中国有更多的赛道都是很有机会的,比起美国来要多了几个数量级。一些应用,比如说照明芯片,包罗一些简朴的模拟芯片,在美国已经不大概再创业了,因为这些范畴市场代价非常低,没有毛利可言,但是在中国的话,仍旧可以做这样的买卖。
在海外市场,国产芯片计划公司会遇到更少的代价方面的挑衅。但是建立品牌是一个必要很长时间的工作,不大概只靠低代价打天下,对于比较负责任的客户,芯片的代价以致不是重要的关注点。
许多芯片公司都在讲电动车的故事,要判定是否有真机会,问两个题目,一辆车上到底会用几块该公司的那类芯片,以及,一块芯片能卖多少钱?
在IGBT范畴,国产厂商离建立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另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少家的芯片看规格书和英飞凌差距很有限,但是如果卖得客户一多,题目就开始显现。
在一些细分市场上,碳化硅和氮化镓有完全替换硅器件的革命性潜力,但是没办法在绝大部分市场上都取代现有的方案。
以下,为经过精简后的直播问答记录,直播全程回看,请移步“远川研究”APP。
远川:俞总之前在美国电动车的起源地洛杉矶工作,厥后是怎样转行到芯片行业、并负责特斯拉Model S车型的芯片计划工作的?讲一下具体的工作履历?
俞志宏我本科就读于上海交大机械和动力学院,结业后到美国读电子工程硕士,方向是控制论,学习内容以数学为主,偏理论。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硬件计划工程师,工作内容包罗电源电机控制、嵌入式计划,等等。2010年,我在洛杉矶的一个电动汽车公司,从事客车、电动卡车充电器和电机控制等相干方面工作,由此对汽车芯片开始有一点了解。
2012年,我加入了International Rectifier(以下简称IR),即国际整流器公司(该公司2015年被德国英飞凌收购),负责把一些工业芯片转移到汽车上,加以开辟和应用。其时特斯拉还没有起来,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IR恰好和特斯拉互助,我参与开辟了Model S的电动体系,该车型2013年量产后一炮而红。

特斯拉官网上的Model S
从那以后,我一直没有离开芯片业界,一直在从事基于技能的市场和产物管理工作。目前,我在瑞萨电子美国分部担当主任产物线司理,负责一条工业电源类产物线,大概管理1亿美元左右销售额,。基于我在美国芯片行业约10年的产物管理经验,我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整理为一本书我在硅谷管芯片——芯片产物线司理生存指南》,本日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远川 :俞总近来写了本书《我在硅谷管芯片——芯片产物线司理生存指南》,怎样理解产物司理在芯片公司的脚色?一个好的芯片产物司理,一样平常是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流程去工作或创业的?
俞志宏 :在许多行业外人士的印象中,芯片是一个卡脖子的行业,必要会合研发力量来攻关。然而,95%的芯片并不是只有研发为第一优先级,而更多是一个团体创作的产物,通过精良的管理,把一群人聚集起来,各司其职,然后做成一个好的公司,而不是一两个大牛就可以决定全部事变。
多数芯片公司建立的时间,一定有一个重要创始人担负产物司理职责。产物司理在芯片公司中的脚色,就是把每个职能部门的人整合起来发挥协力。比如说,应该怎样了解卑鄙应用、界说产物、进行研发、支持销售、服务客户、参与竞争,等等,产物司理是捏合诸多环节的一个重要力量。所以,产物司理的一天一样平常错综复杂,大概前一个小时是在某重点客户处介绍产物,一个小时后在办理内部的一个生产题目,然后再过一个小时,向上级向导报告为什么要做一颗芯片。
但是,不管做什么事变,产物司理的工作目标,是公司可以盈利。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执行一个产物的研发预算,把握符合的时间节点,将产物推向市场、触达客户、大规模销售,终极产生一个抱负的销售额,达成既定的盈利增长目标。
因而,总的来说,芯片公司的产物司理没有一个固定朝九晚五的工作流程,统统以产物和市场需求而转。我跟上级向导做半年工作报告的时间,最核心的,要分析这半年的盈利厘革及其原因,然后是否有做进去一些新的大客户,末了,新的机会是不是比从前多?这些都是衡量产物司理工作的一些最根本的判断标准。
远川 :中国芯片的国产化替换是一个大趋势,创业公司天天都在诞生,一些赛道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在这种配景下,芯片创业公司应该怎么去选择符合的赛道?就您的从业经向来说,有没有一些亲眼见证一些较好的案例,可为目前的芯片创业参考?
俞志宏 :芯片行业,从最上游的精粹沙子,到硅片制作、装备生产,再到芯片计划、晶圆代工、封装测试,末了到卑鄙的销售署理,业态丰富多样,各有其出路,很难讲什么是符合的赛道。
比如在美国,近期赛灵思有一些高管出来做适配FPGA芯片的电源公司,这个是因为他们对此很熟悉,很轻易切入熟悉的周边赛道。另有一些做AI处理器芯片的,近来市场行情红火,他们也乐意承担风险。
在芯片国产化替换的大趋势下,在中国有更多的赛道都是很有机会的,比起美国来要多了几个数量级。一些应用,比如说照明芯片,包罗一些简朴的模拟芯片,在美国已经不大概再创业了,因为这些范畴市场代价非常低,没有毛利可言,但是在中国的话,仍旧可以做这样的买卖。
但是,机会多也不是说什么都能做。创业者应该以自身配景为基准,做恰当自己的事变。
比方说,芯片销售署理商的从业职员,在把握一些客户关系后,就可以跳出来自己做署理商。比较精良的芯片计划工程师,发现自己熟悉的一类芯片销售前景很好,就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带出来,建立新的芯片计划公司。产物线司理,也是芯片公司创业的一种配景,因为他们对从研发到销售的整个流程非常熟悉,有许多资源,知道怎样把一件事变从头至尾做好。
末了,要提醒一点,对于芯片创业来说,跨界是一件很难的事变。芯片与消费、互联网等范畴区别很大,如果创始人没有在相干技能范畴有10年以上的经验,我个人觉得,很难有眼光可以把公司做得比较久远。
远川 :国内的芯片计划业,存在不少一代拳王,许多公司在开辟出少数成功的芯片产物后便归于沉寂不再增长,根本题目在于产物蹊径规划出了题目,那么,芯片公司应该怎样做好产物规划?
俞志宏 :是因为许多公司开始的时间,并没有思量久远,大概说所谓的战略只是存在于PPT上,自己没有做过一个深入的思索。
比方说,国内一些公司建立的时间,实在重要是因为,一个销售大概工程师发现,TI做了一个芯片,在华为有销售,他觉得,TI芯片难度不高,我也可以做,接纳跟随战略以后,也许机会巧合,真的卖到华为了。
题目是,他知其然,也就是知道这个芯片在华为使用,但他不知道其所以然,就是TI其时为什么去开这个芯片,这个芯片其时是怎样打进华为的,除了华为以外,还可以打哪些客户?TI在以后另有怎样的规划,等等。对于这些题目,他大概都没有思索过。逐渐地,其他国内公司也开始去抄他的芯片,在本钱和产物上睁开竞争。
一个久远的规划是什么呢?
比方说,纵向上来说,基于芯片产物A的成功经验,可以做一个1.1大概1.2的版本,进一步提升性能,并巩固客户关系。横向上来说,可以基于一个好的工艺、一个好的控制核心衍生厘革,开辟出其他的符合产物。综合来说,一个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公司,比如矽力杰,之前做电表芯片,拥有了许多电表客户,那么,是不是可以做电表上的其他芯片?如果没有某项技能,是不是可以买来这个技能?这样的话,他可以沿着一个应用深入发掘,做更多的产物销售到同一个应用中。
远川 :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财产发展经验,对于大陆有什么启示?
俞志宏 :实在早在六七十年代,岛内就意识到,这个岛就这么小,资源匮乏,有没有一些财产,能带来很好的利润,又可以办理许多人口的就业题目?末了得出的结论是,只能做高科技。除了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也是云云。
所以,他们都选择了芯片行业作为突破口。岛内在美国学习的人许多,把他们请返来,然后也洽谈引入一些生产线,在此根本上,电子代工业逐渐发展起来。通过电子代工,岛内又把握了一部分计划和应用的经验。云云,岛内逐渐把整个电子财产链整合进来,不停加深了解,整合上卑鄙,每个环节就可以相辅相成、一起发展。
对于大陆的启示来说,就是我们的财产规划,要驻足久远,有一个几十年的远望,并不是扶持一些公司上市就可以了。如果我们真的要建立一个严密的供应链,是必要在上游原材料、电子自动化软件等外商垄断的核心环节,进行一个十几二十年的投入,以致客户要试错很久,才能做好这些行业。所以,我们不应该短视,应该建立一些更加久远的规划。
远川 :怎么看华人芯片公司在美国芯片业界的地位,以及对于我们的启示?
俞志宏:华人在芯片行业从业人士非常多,在硅谷有一个华美半导体协会,此中许多首脑人物。但是他们久居美国,所以,我们不应该盼望他们用国内的一些思维模式管理、定位。
我们的题目,是偶尔候内耗较多,而非市场因素也许多,大概没有办法让市场选择最有竞争力的公司。
另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题目,为什么许多华人在西欧发展出了顶级的创新本领,可以去开很尖端的公司,而许多锋利的华人在国内,反而大多只能做一些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这大概是我们在教育上必要思索的题目。
远川 :现在已经有一些国产芯片公司开始出海,比如矽力杰,还是颇令人惊讶,国内芯片公司应该怎样出海?
俞志宏 :目前,国产的芯片计划公司很少有出海的,国内诸多芯片的市场代价,比起国外要低许多。因为西欧芯片公司广泛是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毛利门槛要求高,那么代价就会相对较高。所以,在海外市场,国产芯片计划公司应该会遇到更少的代价方面的挑衅。但是建立品牌是一个必要很长时间的工作,不大概只靠低代价打天下,对于比较负责任的客户,芯片的代价以致不是重要的关注点。
别的,国产芯片公司,在如数据中央芯片等某些细分市场,可以思量在西欧设立一些研发中央,了解前沿趋势。

矽力杰公司外景
远川 :许多国内芯片公司开始频繁的出海并购,仅以功率半导体行业为例,中车曾收购了一家英国公司,闻泰也计划收购一家,怎么对待这种征象?
俞志宏 :在西欧,半导体并不是一个非常红火的行业,而是已经非常成熟,这为国内资源市场提供了许多可投资标的。对于西欧市场的较为鸡肋的业务,放到国内重组,就大概焕发青春。对于有战略眼光的公司来说,这是很好的一个捷径。
比方说中车时代电气收购英国丹尼克斯半导体,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战略决定,丹尼克斯其时业务并不大,在本土也没有什么市场,但是它确实有符合的技能,可以用来驱动电气列车,这种核心的电力电子器件是国内非常紧缺的。完成收购后,中车时代电气把技能完全把握、消化吸取,然后在国内建厂,将一个原来只有一些计划本领和小规模生产本领的小厂放大,影响力放大许多倍。
另有矽力杰收购美信电表芯片业务,这也是一个精良的收购案例。对美信来讲,它的电表芯片不能发挥协同作用,但是对矽力杰来讲,它就可以提供整个电表芯片的办理方案。
固然,我也看到一些其他收购,虽然标的代价很大,但是买来的资产毛利很差,很难再盈利,也没有什么新的研发部门,只是销售额比较高,这样的收购相对会比较亏,固然,他们花的钱并不一定是自己出的。
远川 :怎么对待电动车财产加速发展给半导体行业带来的机会?
俞志宏 :许多芯片公司都在讲电动车的故事,要判定是否有真机会,问两个题目,一辆车上到底会用几块该公司的那类芯片,以及,一块芯片能卖多少钱?
比方说造车新权势的电动车,上面肯定有许多大的处理器,CPU、GPU、FPGA等,这是数字芯片的机会。一颗较大的处理器大概代价几十美元以致更高。
别的一块是功率器件,比方说MOSFET、IGBT,这些是新增应用,对于相干公司来说固然是一个庞大利好,因为一辆车里大概至少卖几十到几百美元的收入。
但是,对于一些更加简朴的芯片,比如模拟开关、传感器等,大概一辆车就卖几美元,以致更少。纵然他们也会讲电动车的故事,但现实上影响并不大。
远川 :国内的IGBT芯片,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水平?
俞志宏 :这个题目比较复杂。IGBT要思量几点:
一个是单颗芯片的性能,这是要一对一拿出来比拼的。
另一个是性价比,国内许多IGBT产线根本上以6、8英寸为主,本钱自然比较贵,因为英飞凌等国际大厂有12英寸厂专门做IGBT,正常来讲,撤除工厂投资,12英寸根本上比6、8英寸本钱减少一半左右。但是因为西欧厂商对于毛利要求很高,一来一去,实在大家根本上打平。
那么,剩下就是一个可靠度的题目,即客户到底敢不敢用国产芯片。因为IGBT的应用一样平常是工业电机,铁路机车,电动车等对可靠性要求严苛的场合,整机厂不大概做雷锋一样去扶持国产芯片公司,还是要看质量和可靠度。
在同等性、可靠性等质量指标方面,国产厂商离建立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另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少家的芯片看规格书和英飞凌差距很有限,但是如果卖得客户一多,题目就开始显现。
固然,IGBT等功率半导体再发展一段时间,差距会越来越近。因为财产界已经到了物理上的一些极限,没有办法再改进得更好。所以我对国内IGBT财产还是很看好,如果再有10年时间,我觉得差距会变得非常小,剩下就是做市场做品牌的题目。
远川 :国内的汽车芯片公司,相比于国外有上风么?比如功率半导体行业,在本钱、同步研发、产物界说等维度?
俞志宏 :很简朴,如果国产汽车芯片可以或许卖到国外,其上风就真的出来了,但是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一点,何况连消费类芯片尚未卖到国外去。
以特斯拉为例,我没有听说有国产功率半导体厂商可以或许靠近,即,让特斯拉的人去看一看,达到这个状态的都还没有,西欧日厂商根本上是100%的占据率。实在特斯拉的中国工程师不少,题目是,供应链方面,暂时没有办法去看中国的汽车芯片公司。国外的车在中国的国产化项目,有一些切成国产方案的案例,但很少。
远川 :碳化硅、氮化镓品级三代半导体,在市场中的现实应用推广情况怎样?我国与国外另有多大差距?是不是我国半导体财产弯道超车的指望?
俞志宏 :在一些细分市场上,碳化硅和氮化镓有完全替换硅器件的革命性潜力,但是没办法在绝大部分市场上都取代现有的方案。
相对来讲,碳化硅潜力更大一点,在许多应用上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性能、可靠性和质量,特殊在电动车上面,用到了要求严苛的逆变器上。即便云云,碳化硅也只能用在高电压的场合,对于大部分消费类产物,实在完满是没有效的。

英飞凌开辟的氮化镓产物
就氮化镓来说,我自己开过几颗氮化镓的控制器产物,其应用范围更加局促。一方面是在5G通讯,在功率放大器,它可以替换现有方案。另一方面是在手机快充,也有一些起量挺多。
但是,氮化镓的整个市场潜力,远远被高估了。我猜疑,许多现在讲故事讲得很好的氮化镓公司,将来几年大概会暴雷。
因为西欧做氮化镓做了几十年,没有一个公司上市,至今没有一家可以盈利平衡,即便有许多锋利的人。此中的原因,在于氮化镓市场非常局促,支持不了这么多的上市公司。这是我们必要警醒的地方。
近来,芯片板块重新成为A股的宠儿,在芯片缺货涨价潮的推动下,人们又将眼光投向了那些可以或许办理“卡脖子”题目标国产芯片公司,资源市场对于技能攻坚克难的讨论,以致乐观于财产界。
但是,通过与硅谷芯片专家俞志宏的直播,我们还观察到了芯片财产的别的一个视角:产物管理
芯片公司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技能题目,而是错综复杂,要求补足多个维度的短板。
代价与性能、时点与技能、团队管理和协调,一个好的芯片,不但必要芯片技能的成果,也是一次项目管理的成果。
就像互联网公司一样,芯片公司同样必要产物司理对市场做出深刻的洞察,发挥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通过明智的经营策略,连续推出适销的芯片产物。
那么,当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军芯片业的时间,他们能不可以或许复刻过往的成功经验,把复杂而快速的项目管理经验用在芯片财产中呢?这也许是我们要思索的一个题目。
但我们的启示是:芯片,既是一个技能题目,也是一个商业题目。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烦阅读。
【读者福利】远川科技组必读研报:
IGBT和碳化硅,应该说是近期芯片市场的两大核心热点,对于这两个细分行业来说,上车都至关重要,内里有三个题目亟待解答:
1. IDM和fabless几大厂家,分别有何优劣?
2. 车厂对于供应商的偏好是什么?
3. 碳化硅对于IGBT的替换是怎么样的?对于这些题目,我们提供了一个资料包加以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