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60|回复: 0

公益变生意?城里人花钱支教,农村孩子:求求你们别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5 19:13:2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支教,本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充满爱心的词语。一个有爱心的,有专业水平的支教老师,把好的教育理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带到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给当地孩子带来知识,关爱,拓宽他们的视野,这当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好事。


但是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有人把支教当成了生意来做,而且收费还颇为不菲。日前,一位视频博主发布的“质疑短期支教成为生意”的视频引发大家的关注和热议,“支教旅行”这一新鲜名词也便进入公众视野。
在网上搜索一下,这种以“支教”为名的旅行团业务开展还挺火爆,行程一般都在一个星期左右,动辄上万的报名费也是很让人咋舌。说是支教,其实基本上就是旅行,比如一些针对贫困地区的支教项目,时间只有7天,行程安排得可谓是满满当当。而整个行程之中,支教只不过是配角,游玩的时间比教学的时间还要多。


花钱报名让孩子参加支教的家长们也并不一定是抱着做公益的心思,更多的是当作旅行。很多家长还会选择和孩子一起去“支教旅行”,来个亲子游。组织者还宣称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能让参加者在申请国内外名牌高校“提升背景”,这更让很多家长都趋之若鹜。当然,这也只是组织者说说而已,具体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谁也说不清。
一个公益项目,却被有的人做成了生意,成了某些家庭优渥的孩子粉饰简历的工具,成了城里孩子休闲旅游去处。抱着这样的游戏和利益色彩的目的参加“支教”活动的人,能有多少责任心?一个游玩时间比教学时间更长的“支教”活动,又能有什么质量可言呢?


参加这样的“旅游支教”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对当地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也一无所知,他们能为当地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帮助呢?只是可怜了那些山区的孩子,他们等来的是“走马灯”似的新老师,甚至有时候在假期都还不得不来到学校给这些城里人当一把游戏的配角。
教育不是个短期工程,几天的时间,甚至都来不及熟悉对方的名字,这样的支教对山区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以前,山里孩子盼着支教老师来支教,让他们感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现在的山里人对“走马灯”似的支教行为,心里比较排斥,甚至发出“求求你们别来了”的呼声。


短期支教要自掏腰包但报名者还是络绎不绝,而长期支教不仅不用花钱,还有各种补贴,报名者却并不多。可见大多数人只是想着走马观花,下乡镀镀金,丰富一下简历罢了,并不是真有心做公益,热心山区教育事业。
支教不应该成为旅行体验或者“镀金”工具,不应该成为一种商业化的产物,而应该回归到它最初的目的——传递知识、拓宽视野、真正帮助那些在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们。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启发思考,激发潜力,而非简单地作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或是简历上的一笔装饰。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25A02ZY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