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14|回复: 0

[购车优惠] 一年亏 20 个亿!问界登顶销量榜,赛力斯为何越卖越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6 04:41:54|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月 2 日,也就是上周五晚,爱范儿举办了「历经千帆,仍是少年」15 周年年度晚会。当然,这不是重点。就在我嚼着肉,抽着奖的时候,AITO 问界发布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问界 M9 的累计大定数量突破了 40000 台。「未交付,先欢呼」的盛况,再次上演。
问界 M9 正式发布于去年 12 月 29 日,定价 46.98-56.98 万元,成为 AITO 问界系列售价最高的一款产品,余承东甚至在发布会喊出了「千万元内最好 SUV」的口号,与库里南、迈巴赫 GLS 600、宝马 X7、路虎揽胜等车型进行了一番对比。如此做法,免不了被挖苦一番,但正如我们所见,问界 M9 凭借产品力和华为的品牌号召力,发布一个月出头,就收获了如此多的订单。隔壁 M7 更不用说。今年 1 月,问界共交付新车 32973 辆,同比增长 636.83%,环比增长 34.76%。在所有已交付的新车中,问界 M7 的占比接近 95%,共 31253 辆,比理想 L 系列三辆车加起来还要多,成为了 AITO 品牌的销量顶梁柱。
问界 M7甚至有 AITO 门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如今在线下完全不需要推广问界 M7 这款车,「更多是在推问界 M9」。只不过,在这一片欣欣向荣背后,是母公司赛力斯高达 20 多亿元的巨额亏损,作为华为智选车业务的首个合作伙伴,本应风光无限的赛力斯,已经连续亏损 4 年之久。赛力斯究竟陷入了一个怎样的漩涡,连华为都拉不出来。问界,到理想,再到问界今年 1 月份的销量周榜和月榜最大的看点,便是问界和理想之间的追逐、拉扯。从数据来看,理想汽车 1 月的交付量仅有 31165 辆,落后于 AITO 问界,屈居新势力榜第二位。诚然,1 月份在汽车行业里从来都是淡季,但对比理想汽车在 12 月那超 5 万辆的交付量,断崖式的销量下滑不免让人咋舌。
理想 L7理想汽车对此似乎早有预料,在 1 月份推出了力度相当大的优惠政策,以提振销量,最高直降 3.6 万元。如今步入 2 月,其优惠幅度甚至超过了 4 万元。这与理想 L 系列即将上新不无关系,为了新车的 8295 芯片和更大的电池,消费者们都捂紧了他们的钱包,绝不轻易打开。但另一方面,问界 M7 的步步紧逼无疑也是理想汽车的折戟的关键因素之一。去年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晚上,余承东兴奋地发了一条朋友圈:9 月 12 日新 M7 发布至今,首销超过 5 万台大定了!昨天 3500 台,今天 7000 台,这两天就超过 1 万台了,创造奇迹了!
看到新车能有如此表现,余承东甚至喊出了一句「起死回生,真不容易!」实际上,当时的问界新 M7 实在是算不上「起死回生」。
11 月,440 名问界新 M7 准车主「联名维权」,称其所购买的车辆迟迟无法交付。最初,新 M7 的产能预期只有每月 8000 辆左右,远远满足不了 5 万台大定的需求。随后 AITO 向新 M7 的供应链追加了 10 亿元投资和 2 万名员工,以提升产能。作为生产主力的赛力斯二厂总共投入了超过 3000 台机器人,引入 AI 系统进行生产作业的宏观调控,截至 1 月 20 日,问界 M7 的产能已经达到了 1200 辆/日。解开了产能束缚的问界 M7,才真正也迎来销量腾飞。如今,问界和理想的关系,和 2022 年 7 月 M7 刚问世时差不多。彼时,AITO 问界在 8-10 月出现了一波销量高峰,月均销量均已过万。凭借价格和配置上的优势,问界 M7 在销量上力压当时的理想 ONE。直到理想将其产品替换为 L 系列组合产品,问界 M7 的势头才被打压下去。
理想 L7其中,理想 L7 在诸多规格和参数上与问界 M7 非常相近,但其配置和定位更适合家庭用户,再加上低至 32 万元的起售价,在 2023 年初把老款问界 M7 打得「满地找牙」,直到新 M7 推出,AITO 问界才得以扭转局势。与 25.8 万元的预售价相比,M7 的正式起售价格下调了近万元,低至 24.98 万元,加上首销期内下定可获得 6000 元现金优惠,实际价格比预售价便宜超过 1.5 万元。而在去年的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问界 M7 的起售价高至 31.98 万元 —— 这一降就是 7.6 万元。M7 的价格下探固然其销量起飞的重要原因,但同时还伴随着配置的全面提升。
问界新 M7曾经是 M7 高配车型才具有的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在全新 M7 上统统变成了标配;经过调整后的新车中心下降了 15mm。不仅如此,问界还对 A、B 柱进行了强度升级,车身安全强度从 1600 兆帕提升至 2000 兆帕……总之,加量又减价的问界 M7 成功把销冠的称号从理想手中抢了回来,形成了一次从问界到理想,再到问界的奇妙轮回。怒降 7 万元的问界,越卖越亏数据显示,2023 年赛力斯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超过了 10 万辆,同比增长 33.31%,其中绝大部分都是 AITO 品牌,在华为的助力之下,赛力斯一跃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玩家。但从赛力斯的财务结果来看,这家公司是越卖越亏,左手高销量,右手大亏损,这就是目前赛力斯的真实写照。妙投资深研究员李赓认为,随着「加量还减价」的新 M7 的持续上量,赛力斯单车的利润空间必然进一步下降,并且,赛力斯想要逃脱这一困境,十分困难。
华为门店中的问界 M7,图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根据赛力斯此前的财报信息,问界 M7 原先售价为 28.98 万元时,单车亏损为 1.4 万元,但到了 2023 年三季度新 M7 上市后,单车亏损迅速扩大到了 4.64 万元,是原来的三倍有余。尽管新 M7 上量后,其单车亏损有所收窄,但依旧达到了 2.25 万元。以价换量的代价,就是亏损。但奇怪的是,在资本市场,赛力斯的地位似乎并没有被连续四年的亏损影响。2020 年 4 月,赛力斯股价跌至 7.62 元,到了 2021 年 6 月最高涨至 83.83 元,成为了资本市场著名的「十倍股」,随后又在 2023 年创下了 99.97 元的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 1400 亿元。一位私募认识此前在采访中表示,净利润虽是衡量一家公司基本面的关键指标,也是投资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赛力斯的情况比较特殊,它虽然处于「多卖多亏」的节奏,可一旦成功上量后抢占了市场份额,盈利是早晚的事。这一模式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在无数投资者眼中,问界 M9 手中的 4 万位大定用户,就是赛力斯在资本市场的底气。此外,今天还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尽管延期了一段时间,赛力斯第三工厂,也就是赛力斯口中的「超级工厂」,终于在今天投入使用,同时还有 500 位问界 M9 用户来到现场参与首批交付活动。
赛力斯表示,该工厂拥有超过 1000 台智能化设备、超过 3000 台机器人,实现了关键工序的 100%自动化;同时还通过 9000T 压铸机,实现了高效的一体化压铸,规划年产能达到了 70 万辆。「春节不打烊」的第三工厂,成为了赛力斯扭亏为盈的新希望。参考资料[1]《华为也补不上赛力斯的短板》,妙投[2]《赛力斯亏损依旧,想象力却更大了》,锌刻度[3]《1 月交付创新高的赛力斯,报表之外,看到了什么?》,雪球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05A08K3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