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16|回复: 0

[购车优惠] 华为造车左右互搏:激进的余承东,防守的徐直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7 09:55:4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来没有一家企业,在造车上像华为这么纠结和分裂。在华为内部,造车路线之争早就明牌。
余承东激进,徐直军防守。其实这堪称一种高明的“左右互搏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防守的徐直军

作为通信行业全球巨头,华为很早就涉足了汽车通信相关零部件产业。
2019年,华为组建车BU一级部门,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最高负责人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华为车BU将自己定位成辅助者和供应商的角色,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由此HI模式逐渐成型。
通过这一模式,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品牌,有最早的上汽极狐,还有后来的长安阿维塔,以及最新的东风岚图。


作为HI模式的主推人和力挺者,徐直军一直向外界传递“华为不造车”的承诺,HI模式实际也就是“华为不造车”最直白的证明。
可惜,HI模式未能通过合作伙伴跑通路径,无法证明自己的成功,且常年陷入巨亏困境,也是华为唯一亏损业务。
2022年,华为车BU收入只有21亿元,与200多亿的投入相比,几乎是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华为将车BU独立出去与长安成立新公司,并吸引其他车企加入,从而找寻一条融资输血的路。


2. 激进的余承东

与徐直军的敦厚朴实相比,余承东的做事风格就显得非常激进和强硬。2021年,余承东开始深度介入华为造车业务。
在他看来,国内传统厂商品牌、渠道、零售的能力都很差,华为若不入场,帮助车企把设计、体验、销售等都做好,那么华为汽车业务便不能实现商业闭环。
于是,在零部件和华为HI模式之外,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模式浮出水面。
这一模式下,华为全程深度参与。除了品牌不是自己的,其他方面华为均占主导地位。


作为任正非的“头号悍将”,余承东为华为在3G、手机等领域的开疆拓土上,均立下汗马功劳。
在汽车业务方面,余承东再次创造了奇迹,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一炮而红,销量甚至超越新势力头马——理想汽车,让业界惊呼“狼来了”。
于是其他车企很眼红,与华为进行智选车模式合作的车企越来越多,例如已发布的奇瑞“智界”,还有北汽“享界”、江淮“傲界”等也正蓄势待发,声量日益壮大,影响与日俱增。


3. 华为左右互搏

关于华为造车业务,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针对是否亲自下场造车,华为最高层六个人进行了投票表决。
结果是,其中五个人均反对,只有余承东一人主张造车。
表决生效文件签署之后,余承东在华为心声社区留言:“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悲壮的言辞中,充满了无奈和坚强,留给行业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外界看来,华为汽车业务摇摆不定,造车还是不造车的边界,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内部多种模式左右互搏,以至于虽然给外界传递着“不造车”信号,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也有人不理解,既然HI模式阻塞不通,而智选车模式大获成功,为何不干脆放弃前者专供后者呢?其实不然。
依旧戴着“被制裁”紧箍咒的华为,需要披着一张“不造车”的外衣,防止在芯片等方面自己的后路,被彻底截断。
华为在用多种方式,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蓄力时间。


而且,上汽、长安等国内龙头车企,对华为的智选车模式有诸多质疑和批评。华为也需要留着HI模式,给自己更多的选择和腾挪的空间。
哪怕被欧美等多个国家相继制裁,哪怕时值自己最虚弱的时候,哪怕内部左右互搏,哪怕绑着一半的腿脚,华为在汽车行业,通过扶持起来的小弟——赛力斯,仅用问界就能打得其他所有造车新势力丢盔弃甲。
这究竟是华为太强,还是其他车企太弱?
我们期待未来放开手脚全力以赴的华为,赋能中国汽车行业早日实现弯道超车,并在全球舞台上打败欧美日韩等汽车强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17A00IY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