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544|回复: 0

严打哄抬芯片代价,车企就不消缺芯三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6 15:19: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AUTO
速率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8/04
治标应急固然可解燃眉之困,但最终仍需釜底抽薪。
记者丨北岸
责编丨北岸
编辑丨朱锦斌
平地一声雷。
8月3日最新消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称,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代价高企等题目,克日,市场羁系总局将根据代价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代价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据悉,下一步,市场羁系总局还将一连关注芯片等紧张商品的市场代价秩序,加大羁系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代价、勾通涨价等违法举动。消息一出,算是给一连发酵近一年的芯片代价飙升踩了一脚急刹车。
在羁系部分的重击之下,汽车芯片股于昨日中午之后一连走低,且多只芯片股遭遇跌停。此中,兆易创新新洁能、北京君正、中微公司以及长川科技等跌幅凌驾10%,扬杰科技与博通集成跌幅也逼近8%。
此中,华天科技、北京君正以及芯海科技等都属于A股上市且市值过百亿的大型芯片公司,此外,如科通芯城这样,代理德州仪器等国外芯片的经销商也遭遇了差别幅度的股价波动。
汽车行业面临的芯片压力,严峻程度已经到了“预计一连三年”的地步。当此燃眉之急,国家脱手严打炒作芯片、哄抬代价的举动,自然会立竿见影取得成效。
然而“釜底抽薪”才是办理题目的恒久方案,国内需要在苦苦支撑煎熬的这段平台期间,创建完备的半导体芯片研发-制造体系,为汽车以致更宽泛的财产用芯需求提供“有源之水”。
从“买不到”,到“买不起”
“你算老几?”
就在上周末,资本市场的一个“大瓜”,让吃瓜群众乐此不疲。方正证券的一位分析师与中芯国际光刻胶负责人杨晓松在微信群里意见相左,在辩说的过程中,杨晓松不屑说道,“别扯ArF(光刻胶),没一家能看的,各个都不敢来见我。”,于是,有了对方的霸气回怼。

谈天内容被曝之后,刹时引发了业界对芯片半导体板块的反思。恒久关注金融市场的朋侪大概会知道,此事其实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芯片荒”背后的许多题目,与此同时,这也只是芯片股一连火爆的冰山一角。
而作为汽车行业的一线观察者,芯片供不应求、一连涨价已不再是大消息,而囤积居奇、哄抬代价等现象也早已不再新鲜。粗线条地梳理一下围绕“芯慌”的恶性循环,大致可以整理出以下几点:

先来说说车企端。
囿于芯片供给短缺,许多汽车制造商不得不为芯片供货而到处奔走,无奈之下乃至高价囤货。虽说他们是这一轮芯片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但为了满足生产的关键零部件供应,也不乏病急乱投医之举。
此外,则是经销商。
这一群体,在芯片市场的代价炒作里饰演着非常紧张的脚色,固然芯片厂商本年以来已多次调价,但提价幅度仍旧有限,但是在许多二级市场上,代理商和经销商们通常囤积居奇,层层加价。据了解,经销商群体可以通过层层叠加,把芯片买卖业务价推高至正常代价的几十倍以上。
芯片厂商顺势涨价,也不再是新鲜事。
本年新年伊始,台媒就率先爆出台积电和其他台湾偕行正考虑再次上调芯片代价,且新一轮涨价主要针对车用芯片。厥后,包罗台积电和联华电子等在内的芯片代工企业纷纷涨价,创下短短几个月内出现两次大幅上调代价的罕见情况,举世半导体零件短缺,使得台积电们牢牢掌握了定价权。

行至本年6月,“芯片荒”已经不止席卷了整个汽车行业,乃至还波及到了举世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等范畴。就连央视财经频道也报道了德国某芯片能从3.5元涨到16.5元、作为客户的科技公司被迫担当飙涨5倍的逆境,算是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缺芯”焦虑导致的一系列行业乱象。
根据多家汽车制造商向《汽车公社》的反馈,伴随着本年以来“一芯难求”的被动局面,工厂减产停产已是广泛现象,而各类芯片的代价更是上涨了5倍至20倍。此中,当属微控制单位(MCU)芯片的供给最为紧缺,且我国干系技能和制造也较为单薄。
缺芯三年,熬已往就行了?
到了当下,芯片供给的困难仍旧让车企伤透了头脑。从8月1日开始,路透社等外洋媒体的汽车板块仍旧充斥着停产减产的消息,且根据多家跨国汽车制造商高管、以及芯片一线代工生产商的反馈,这场一连发酵的芯片危机或将一连更长的时间,乃至有大概一直一连到2023年。

“缺芯”话题总是能给吃瓜群众带来“最新消息”。
大众团体旗下的多个品牌克日表态称,汽车芯片的短缺题目将在将来几个月内一连加剧。大众品牌财政高管Alexander Seitz分析,从供应端的实际情况看,该品牌旗下车型将在本年第三季度面临非常大的寻衅。也是由于芯片的逆境,斯柯达已决定在每年为期两周的休假到来之前,取消生产端的多个班次。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部分汽车制造商一样,大众在芯片危机压顶之时,起首选择将有限的芯片分配给利润较高的奥迪及保时捷品牌,以及大众品牌的部分中高端车型。
但是时间到了下半年,就连一直被团体优先对待的奥迪,也不得不表现很难在年内弥补芯片带来的丧失,而保时捷首席财政官也推测第三季度芯片危机或将更严峻。

宝马也在季度业绩的发布会上直言芯片焦虑,固然该公司上调了2021年的盈利预期,但仍旧对外警告称,举世半导体芯片短缺和原质料代价上涨将影响其下半年的业绩。日产方面也透露,与最初计划的生产节奏相比,由于缺芯而减产的新车在4-9月将到达50万辆。
通用汽车也在昨日公告称,由于举世半导体芯片短缺,其三家位于北美的全尺寸皮卡组装厂将于下周关闭。在此之前,通用旗下多家生产基地已出现差别程度的停产和减产。
在芯片眼前,一直高调且无畏的马斯克,也开始慌了。被芯片短缺和动力电池原质料上涨掣肘,特斯拉无可避免的官宣了干系车型的涨价。
就在7月底,刚报完第二季度产销喜报的特斯拉就在其美国官网公布了车价上调的消息,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和Model Y长续航版代价均上涨1000美元。代价调解后,Model 3长续航版起售价为4.999 万美元,此前为4.899万美元;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为5.399万美元,此前为5.299万美元。
实际上,从本年3月开始,特斯拉每月都分别举行了两次涨价,马斯克也直言主要原因是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压力和原质料本钱。此外,马斯克也在上个月提出了对皮卡Cybertruck的担忧,由于芯片供应等一系列复杂的题目,这款被特斯拉寄予厚望的新车型很难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生产。

把镜头再拉返国内。
芯片紧缺,当下已成为大多数车企头上的紧箍咒。业界众所周知,受外洋疫情和芯片危机的影响,固然6月已进入上半年贩卖的收官期,但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和批发销量同比再次双双下跌。乘联会数据表现,6月狭义乘用车产量同比下滑13.9%,零售销量同比下跌5.1%,批发的跌幅更为严峻,高达10.2%。
包罗大众、本田在内的强势合资品牌,纷纷由于芯片供应不敷而只能含恨看着增幅结果不及大盘。
在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盖尔辛格、意法半导体(ST)CEO Jean-Marc Chery 、咨询公司Forrester研究总监副总裁Glenn O 'Donnell相继公布“举世芯片短缺大概会一连到2023年”的背景下,汽车财产将不得不面临接近三年的“缺芯”之困,那么中国车市也必须连扛三年滑坡重压么?

供应的短缺,需要美满制造体系来加以应对。正如台积电答复索尼“图像传感器供应几时正常”,用的是“2023年在日本建芯片厂”这个计划作为答案。
中国市场汽车芯片假如要找到恒久平衡,也必须在在苦苦支撑煎熬的这段平台期间创建完备的半导体芯片研发-制造体系,自光刻机/蚀刻机制造、晶圆生产线创建、芯片计划到整合集成,每个环节都应当夯实根基,形成“活水之源”,杜绝被卡脖子的风险。国内芯片企业肩头担子沉坠,脚色职位却也愈显抬升。
比起当时半导体财产的举重若轻,今天的“芯用不炒”,也仅仅是应急之举、浅及皮毛罢了。

北岸
不爱汽车的品酒师不是好记者。
THE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