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17|回复: 0

只生一个好到三胎比二胎强,我们的生育观念是如何转变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2 00:31:33|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口,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即太多或太少的人口都会被视为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对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尤其是在几十年前,我们其中有许多人都吃不饱饭,填不饱肚子。
对饥饿这种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让我们对人口的过快增长一直都有不少焦虑情绪,这也是计划生育的根本由来。
但从引入市场经济到今天,人们对于人口和商业的变化之间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意识到了人口老龄化对一个社会所带来的复杂而又长远的影响,从只生一个好到三胎比二胎强,我们的生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被塑造。
但今天,显然人们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并逐渐对人口问题,有了更理性和更经济的判断。
从限生到催生,人口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以及生育观念改变的背后,究竟是以科学,还是以主观意识去判断的?
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简单。


过去对人口太多是危害的观念,背后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多一个人就多一双筷子,尤其是在那个物资普遍不充裕的年代里,过多的人口可能会阻碍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在那个动辄几千万新生儿的年代里,这个理由似乎说的过去。
而少养一些孩子,把重心花在生产上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经济,这是当时那个年代特有的共识。
但到了今天,人口萎缩和老龄化的速度已经超过许多人口学者的预料,于是乎我们的生育观念也就此发生转变,从只生一个好到二胎比三胎强,但这种转变的背后,多多少少依然还是自上而下的。
改变一个人相对简单,但要想改变一个群体往往是困难的,尤其是牵扯到婚育这类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它还是自上而下的。
从数据来看,我国的出生率急剧下降,去年的出生率已经降到了194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超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说明人们的生育观念多多少少还没有发生转变,这也表明促进生育这件事,远比想象中的困难。
为什么催生要比限生更为困难?
育娲人口智库的报告或许能够解释这个原因,根据该报告的说法,我国的育儿成本在全球范围内都排在前列,远超欧美和日本韩国,国内家庭平均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的成本差不多在50万元左右,而在一线城市,这个成本要翻倍,高达百万。
这还仅仅只是把孩子抚养到18岁,如果算是读大学和考研等硬性开支,仅仅是养育一个孩子的费用,就足够普通家庭奋斗十年。
但这仅仅只是养育孩子,这还不包括买房和彩礼等必要性开支,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以他们的收入要想负担起两到三个孩子的未来,的确是难上加难。
生育观念难以改变的背后,其实是育儿观念的不同。


过去生娃,父母不外乎添一双筷子而已,但今天人们生娃,为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培养孩子,过去是以量取胜,而今天的育儿观念则是胜在精,从小就上培训班、各种课外辅导兴趣班全方位培养孩子。
这也导致,哪怕父母有多余的经济实力,但在时间上,也很难有太多精力去照顾另一个孩子,尤其是考虑到我国的工作时间也相对较长的情况下。
当然,在催生这件事上,我们也没少花功夫。
最近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有宣传二胎或三胎家庭的公益广告,但这些广告显然无法切实解决一个痛点,那就是育儿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父母的收入难以负担育儿成本。
当然,催生的效果不好,也说明了至少在生育这件事上,有所不同。
计划生育是如何做的?
是采取巨额罚款来限制家庭超生,这部分罚款被称为社会抚养费,一般是以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到六倍,放在今天来看,差不多就是数十万元。
这对那个年代来说,巨额罚款足以把一个家庭罚到几乎零储蓄,因此这种惩罚性的措施在当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能够很好控制生育率。
到催生,我们其实很难给到如此多的奖励性措施。
换句话说,如果多生一个娃,就奖励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到六倍,那么我相信也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毕竟数十万元在今天依然是一笔数额较大的金额。
但这么做,催生这件事的财政成本又会大幅增加,也是我们难以预料的。
生育观念的改变自上而下,有时候自然就需要惩罚性或鼓励性措施去激励人们做出相应的决策,例如罚款或现金奖励。
在某种意义上,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时期担心人口过多时的焦虑没什么两样。
到2040年,我国将会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超过60岁,这个时候赡养老人的负担将会造成一个巨大的压力,要知道在现阶段,尤其是农村的老人,每个月的养老金大概只有一百多元,是城市工薪阶层的一小部分。
但未来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数量开始增长,独生子女一代长大,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恐怕届时养老金的开支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
几亿老人的养老,将会对整个宏观经济构成巨大挑战。
钱从哪里来?
过去我们说,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但理性来看,这的确不太现实,未来的大量老人的养老困境如何解决,恐怕要更多依靠自力更生亦或是家庭支持。
所以,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说到底,养老这件事,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独生子女的确会带来很大的问题,这是客观事实。
例如一代人由于突然只生一个,这就导致传统的重男轻女不得不发挥非常主观的作用,而科学上的婴儿性别概率就是50%,怎么办呢?
当然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只为生下一个男丁。
而那些不得已生下的女儿怎么办?有送出去的、有给人的、甚至还有弃下的。
当然,由于只能生一个,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生男性以传宗接代,这就导致了婚恋市场上的男多女少,进一步巩固了女性在婚恋市场上的稀缺性,于是乎彩礼变得越来越高,结婚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最终,这一恶性的后果今天我们所有人都看到了,结婚要有车房彩礼,这又反过来迫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姻感到恐惧,进一步削弱了为数不多的生育意愿。
当然,由于一代人突然的独生子女,这也导致了新生儿会大幅下降,尤其是在同样只生一个的情况下,未来30后、40后新生儿,将会出现断崖式下滑,这又会反过来导致新生儿数量继续锐减,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几乎是神仙难救。
到今天,我们很容易明白一个商业社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新生劳动力,即新生儿是维持商业社会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人都会老去,生产力都会下降,养老金都需要依靠年轻人缴纳等等。
基于这些问题,新生儿从出生起就享受到了商业社会的物质繁荣和技术进步,但这也必然意味着,新生儿在长大后需要反哺这个社会,为宏观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消费、生产。
但一个社会里,老人太多年轻人太少,这意味着生产者小于消费者,如果其中大多数的老人还没有什么存款的话,那么局面可能还会变成生产者也少,消费者也少,届时整个商业社会的发展和存续就会遭受重大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当然是刺激生育意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催生。
但催生,显然不能仅靠嘴上说说。


如果不能够切实考虑到年轻人所面临的收入和育儿压力,如果不能够直面职场困境和女性生育再就业的问题,我们可能就永远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刺激人们生育意愿的结果。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一件事实施起来的难度,和激励的难度是成正比的,换言之以今天国内的生育环境来看,要想真正刺激人们的生育意愿,恐怕不是几百元钱就能够做起来的。
这件事越难,我们所需要花费的金钱成本也就越高,但如果不这么做,未来人口锐减之下,我们失去的可能还会更多。
这是一个长期和短期的考虑,这是一个未来和当下的抉择,这件事已经到了不下血本就没有效果的地步,在刺激生育这个问题上,或许是时候考虑到以“万”为单位去刺激人们生育了。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效仿过去那样,用“不生罚款”或者“少生罚款”来反向解决这个问题,但不同的时代,方法不同,思维可能也需要做出改变。
一个时代早已经过去,管理学也不断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激励远比惩罚好。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11A080CG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