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梓楠法师 高鹏程
宁德时代过于良好了,好到让人看不出破绽。
这家建立仅10年,上市仅3年的公司,被资源市场捧上高岗。
2021年以来,抱团股杀跌,宁德时代成为唯一巨幅增长的权重白马股。在与特斯拉官宣续签供货协议后,宁德时代站上1万亿元关口。截至现在,宁德时代市值迫近1.3万亿,位居A股第四,是的1.5倍。风光无穷。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宁德时代是否被高估了?
当宁德时代市值汗青性地超越中石油时,中国新能源汽车渗出率还未超过10%,而宁德时代在这之间只占了50%的市场份额。2020年,宁德时代营收为503.19亿元,仅为中国石油2020年营收的四十分之一。
宁德时代的高估值,既泉源于碳中和的风口,也源自于其自身业务的高增长。但从现在的业绩规模出发,其市值已严肃离开实际情况。宁德时代需要向资源市场兑现本身的高发展性。

宁德时代市盈率变动曲线 泉源:万得股票
从现有环境来看,宁德时代保持高增速是大概率事故。现在举世新能源汽车渗出率较低,而西欧等地区市场及多家头部车企已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动力电池市场的发作,险些是一个确定性的事故。
在这样的财产配景下,宁德时代作为连续四年蝉联举世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这也不意味着宁德时代可以高枕无忧。当一个企业强盛到足以撼动行业时,行业的危机也将是企业的致命弱点。
电池技术瓶颈、补贴渐渐退坡、原质料价格上涨、车企逃离等因素都将对宁德时代的业绩增速产生影响。别的,固然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但宁德时代的国际化算不上成功。在海外,LG化学、松劣等巨头依然虎视眈眈。
动力电池领域的终局之战远未到来,变数仍未可知。宁德时代能做的,是取得尽可能多的筹码并分散风险。
2020年末,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提出了三大战略方向,此中“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换”将宁德时代的定位从汽车供应商酿成了能源公司。
若宁德时代朝着曾毓群的假想发展,宁德时代值得更高的估值。
但从眼下出发,继承保持业绩高增长是宁德时代的第一要务。
动力电池根本盘是否稳固?
"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宁德时代的估值已无法通过常理来判定,现在宁德时代的动态市盈率超过180倍,宁德时代上市之初市盈率只有50倍",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虎嗅表示。
前述分析师以为,与往年市盈率相比,宁德时代的估值已偏高。但从锂电池团体板块来看,宁德时代的市盈率仍处于合理范围内。现在,国轩高科,等锂电池板块股票的市盈率均超过宁德时代,此中国轩高科的动态市盈率超过370倍。
"在碳中和配景下,市场对于锂电池板块的发展连续看好。以是锂电板块估值偏高属于正常的市场调解"。
但宁德时代若想维持现有的市值,仍需向市场证明其赚钱本事。
根据国信证券猜测,在股价和市值稳定的情况下,宁德时代2021年-2023年的净利润需要维持104%/56%/25%的增速。按照国信证券的猜测,宁德时代在2023年的市盈率将回归至60倍左右,估值回到合理区间。
国信证券对宁德时代相关数据的猜测
这同时也意味着,若宁德时代的净利润增速超过预期,其股价就还有突破的空间。
万物皆周期。假如把一个公司的发展阶段看作一棵树的生长周期,虎嗅以为当下的宁德时代正处于生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
从营收构成来看,动力电池业务仍是宁德时代的根本盘。据宁德时代2020年年报表现,动力电池贩卖业务为宁德时代贡献了78.35%的营收。
要猜测宁德时代将来的发展性,动力电池业务是核心。先说判定,虎嗅以为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业务短期内可否保持高增速取决于中国新能源车市的增速。
动力电池市场,险些是当下所有硬科技赛道中最具确定性的一个。在可见的预期内,随着新能源汽车渗出率的增长,动力电池市场将恒久维持较高的增速。
2020年,举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24万辆,而多个第三方分析机构均以为,截至2025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1600万辆。基于这个猜测盘算,动力电池市场在将来数年内每年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
即使举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出率也仅为20%(现在举世汽车年销量约为8000万辆),这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仍有巨幅的增长空间。
这些是后话,时间线回到2021年。7月9日,中汽协发布数据表现,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与2019年全年持平,此中,纯电动汽车超过1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0万辆,同比增长76%。在虎嗅看来,徐海东的猜测已非常守旧。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作,动力电池市场的高确定性预期增长率开始在宁德时代身上兑现。
据韩国分析机构SNE Research数据,2021年5月宁德时代以6.1GWh的装机量排举世第一,市占率达29%。本年1-5月,宁德时代总装机量为27.6GWh,举世市占率为31.2%。客岁同期,宁德时代的举世市占率为22%,与客岁同期相比,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和市占率均大幅提升。
从2021年1-5月的装机量数据来看,宁德时代已拉开与LG新能源的差距。LG新能源市占率从22.8%微涨至23.1%。原先排名第二的松下电池市占率从22.3%掉至14.7%。
“宁德时代与LG拉开差距是由于中国新能源车市暴涨,而LG在中国的市占率很小”,一位动力电池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另一方面,凭借技术、本钱、产能、供应链的先行上风,宁德时代开始全面进入国际车企举世供应链体系,国内配套动力电池直接出口的数据激增。
虎嗅以为,当前的动力电池市场存在以下特性:
1、满产满销,企业市占率的决定性因素仍是产能。
2、上游原质料价格波动、磷酸铁锂电池逆袭,动力电池行业毛利率大概率下降。
3、市场会集度进一步提高,大企业将通过规模化带来的本钱上风压死小企业。
4、中国仍是动力电池消耗量最大的地区市场。
基于以上被页粳我们可以对宁德时代下半年的动力电池业务表现做出猜测。
在产能布局方面,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的竞争还在加剧。据虎嗅不完全统计,近半年以来宁德时代已投资近800亿元扩建动力电池产能。现在宁德时代在建规划产能超过450GWh,这个数字是本年上半年天下动力电池产量的6倍以上,而宁德时代最大的竞争对手LG新能源截至2025年的规划产能也已到达380GWh。
在现有产能及规划产能领先行业的情况下,宁德时代对上游供应商的掌控力也在增强。
客岁8月开始,宁德时代发布一系列公告宣布全面扩张。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表里财产链上下游投资不超过190亿元,投资了包罗先导智能、、、在内的多家财产链企业。本年4月,宁德时代又一次宣布操持在将来一年内以证券投资方式,继承对境表里财产链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投资总额不超过190亿元。
2021年以来,受举世疫情影响,锂、钴、镍等锂电池原质料价格大幅上涨。这将在肯定程度上对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产生影响。但锂电池上游原质料市场会集度较低,不存在话语权较大的巨头,且宁德时代原质料需求较大,以是虎嗅以为宁德时代在采购上游原质料时的议价本事超过多数动力电池企业。
“宁德时代上半年在大量采购电池粘胶剂,以致国内其他厂商想提货至少要等一个月”,此前也有一位锂电池企业内部人士对虎嗅透露称。从这一细节可以发现,宁德时代自身的扩张行为也在进一步压缩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除却对上游的议价本事,下游的车企也未摆脱宁德时代的梦魇。即使大众、特斯拉等车企都已宣布自产电池的操持。但这不意味着车企有本事在短时间内做到电池自供。“车企现在都是从电池厂购买电芯,然后自产电池包,这样只是让电池厂少挣点钱,但电芯还被电池厂把在手里”,前述锂电池企业内部人士表示。
别的,车企若想自产电池,也要经历制造工艺的考验。“现在宁德时代的电池一致性做的很好,电芯之间性能的靠近,可以直接增强电池的寿命和性能,这给车企省去很多售后的贫苦”,前述人士表示。
基于对上下游的议价本事及中国新能源车市较强的增速,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业务在下半年大概率会保持高增速。
“中国在近几年内仍将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而举世其他新能源市场还在爬坡阶段,这对于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宁德时代而言是莫大的上风。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虎嗅表示,在规模效应的条件下,宁德时代的管理费用等已趋于稳固,同时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也不停增加。而其不停增长的技术上风和量产上风,也开始形成正向循环,最终形成中短期内的竞争上风。
怎样面对技术瓶颈?
通过高额利润率及高市占率可以让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业务形成“赚钱-研发-提高市占率赚更多钱”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固宁德时代的护城河,挤压竞争对手。
但这个循环在国内市场险些已碰到瓶颈。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在近两年均维持在50%左右。别的,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也在技术及产能上连续追赶宁德时代。“很多车企开始扶持二三线电池厂,好比大众和国轩高科,就是为了在国内遏制宁德时代”,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宁德时代需要打开举世市场。
中短期内,国内没有可以撼动宁德时代的对手,但国际上有。“LG新能源是将来几年内宁德时代最紧张的对手”,一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曾对虎嗅表示。
2020年,宁德时代曾一度失去举世动力电池龙头的宝座。据SNE Research客岁10月发布的公告实际,宁德时代固然在8月夺回当月装机量榜首,但LG化学2020年1-8月的总装机量略胜宁德时代。
与宁德时代相比,LG化学的崛起之路更加传奇。从举世动力电池市场的第五名爬升到第二名,LG化学只用了三年。
LG化学并没有像宁德时代一样占据天量的本土市场,押中欧洲新能源市场和打入特斯拉供应链是LG化学一度反超宁德时代的关键。在SNEResearch的陈诉中,其将LG化学逆势登顶的缘故因由归结为LG化学在中国产特斯拉Model3、雷诺ZOE、奥迪e-tron上的良好表现。
欧洲市场激进的新能源政策,将是这场动力电池之战的关键性因素。此前,欧盟操持截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出率达20%,而奥迪、奔驰等欧洲车企也接连宣布停售燃油车时间表。
欧洲是除中国外,最肥沃的新能源土壤。
“动力电池企业打入车企的供应链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2-3年的布局,通常车企选定供应商后,不会再轻易更换。”一位动力电池企业内部人士对虎嗅表示,在她看来,前述的欧洲车企已经是LG化学的“铁盘”,在将来几年内不会有较大变数。
但宁德时代依旧保存了和LG化学在欧洲决斗的筹码。2018年,宁德时代宣布在德国图林根建电池工厂,计划产能为14Gwh。一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透露,该工厂将于2021年底投产,主要客户为宝马、戴姆勒、PSA等。
别的,与特斯拉续签的供货协议也是将来宁德时代国际化的关键筹码。
“宁德时代最危急的时刻是2020年疫情停产,其时候LG化学和宁德时代在竞争特斯拉的订单,后来LG化学的电池出了反复严肃事故,以是特斯拉末了又把磷酸铁锂的订单给了宁德时代”,一位靠近宁德时代的人士对虎嗅表示,特斯拉在2020年的关键订单,成为宁德时代与LG化学竞争的胜负手。
现在来看,在与LG化学的竞争中,宁德时代拥有相对上风。但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不止于市场份额,还有技术路线。
在电化学质料研发商用存在瓶颈的当下,通过改造工艺发掘磷酸铁锂电池潜力以及通过高镍无钴化低沉三元锂电池本钱成为主要的两大技术路线。
与国内企业”两头押注“相比,以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企业在技术路线上更为激进,全面押注三元锂电池。一位电池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在三元锂电池的研发上,日韩企业较国内企业仍存在上风。
本年5月,LG化学宣布将在下半年推出高镍四元电池,该四元电池将搭载在特斯拉部分车型。别的,四元电池的正极质料也将运用在特斯拉的4680电池上。
虎嗅针对高镍无钴化技术路线的研发盼望扣问宁德时代官方,宁德时代在截稿前尚未做出复兴。
不过在改进现有化学体系的根本上,LG化学和宁德时代等厂商都在探索下一代电池技术。有消息称宁德时代在新一代电池研发的进度,已经完成了从实行室到产品全流程的开端开发。
宁德时代官方也曾多次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技术路线的研发处于第一梯队。
“现在业内承认的几种技术路线宁德时代都全面押注,但LG化学在电化学质料方面较宁德时代存在上风,在下一代技术路线的盼望上欠好判定谁会胜出”,前述靠近宁德时代的人士表示。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假如宁德时代在技术竞争中落败,宁德时代所建立起的电池体系将受到极大打击。
在电池寿命、充电速度等问题仍未解决的情况下,宁德时代选择通过车电分离的方式,来规避技术路线受挫带来的风险。
在2020年,宁德时代就已与蔚来汽车建立合资的电池资产公司并力推车电分离的电池运营模式。通过车电分离模式的运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主的用车体验,进而提升新能源汽车渗出率。
现在,蔚来已经率先应用了BaaS模式的电池银行,在换电层面进行了长足的投入,上汽团体也宣布将在年内推出车电分离的电池银行,同一规格的电池包将渐渐覆盖旗下所有车型,“宁德时代+主机厂+回收公司”的业务模式初具雏形。
不过在多数行业观点看来,车电分离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事情。换电模式需要企业对电池健康程度进行实时监测,且电池的折旧本钱会通过换电模式让渡给换电运营企业。
而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方兴未艾的当下,车电分离的贸易模式并未完全跑通。
不过,在虎嗅与宁德时代接触时,相关人士给出了一个假想。
在该宁德时代内部人士的假想中,将来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业务逻辑可能是:
每个用户初次购车时都会拥有一块对应容量的“假造电池”,假造电池和实体电池脱钩,用户在换车时可以免去重复购电的本钱,通过选用标准模块下差别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可以以更低价格体验到更丰富的出行体验,在换车过程中,假造电池权被继承。
在使用周期内,得益于电池一致性和完善的电池回收使用体系的支持,用户无需担心电池的衰减和质量问题,无论电池极新与否,确保用户享受的实际电量和享受的电池资产保持一致,而电池硬件在换电的过程中被不停检测,一旦猜测到问题大概临近维护周期,会进入梯次使用或回收使用体系,真正实现纯电动出行的无忧化。
但宁德时代仍需解答电池回收的问题。这关乎宁德时代车电分离可否挣钱,也关乎企业的社会责任。
据相关人士透露,现在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华友循环等企业已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开始布局,但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方式仍是拆解回收。
在梯度使用方面,有消息称,受到多因素的影响,现在宁德时代仅仅在做技术储备,等到电池使用方式实现突破后,梯度使用才会得到真正大规模实现。
而当动力电池的梯次使用真正跑通后,我们会发现,宁德时代的另一个蕴藏潜力的业务—化学储能。
发挥你的想象力
从远期来看,宁德时代涉足储能是因利乘便的事情。
而储能业务,也踩中了另一个风口—碳中和。能源财产的换代周期让储能行业成为最佳投资地区。
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值得被高估的一部分缘故因由是:高技术投入带来的电池一致性的大幅度提升,技术连续增长带来富足的想象空间,以及充沛的现金流可以支持宁德在储能行业不停地开发业务探索。
另一方面,很多投资者以为,作为主业务务,电池短时间内见不到庞大技术突破,包罗在虎嗅与宁德时代内部技术人员交换的时候,宁德时代也表示,全固态电池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现有的技术又临近天花板。
想看全宁德时代的想象空间,就要从能源厘革的角度来观察其作为储能公司的恒久代价。
据兴业证券预计,截至2021年底,化学储能领域的电池PACK市场规模将达204亿元,而到2030年,电池PACK的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而据兴业证券测算,截至2025年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国内市占率将达40%,并提供约55亿元的利润.按60倍市盈率的估值测算,届时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将为其带来超过3000亿元的市值.

兴业证券对化学储能市场的猜测
现在,储能市场的主体是呆板储能,这是由于像呆板储能的主体,例如水利储能,可以在规模和存储稳固性上碾压电化学储能,这也是电化学储能在已往只占少量市场份额的缘故因由。
同样问题是,现在电化学储能主要以锂电池为主,原质料本钱偏高。随着宁德时代带来钠离子为根本的储能单位,得以从原质料上低沉本钱,同时实现储能市场的梯度选择。
7月23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引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将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的新型储能技术本钱连续下降和贸易化规模应用。别的,该意见还表示将开展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树模。
这对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而言,是利好消息。
与传统储能方式相比,电化学储能的上风在于应用机动,随着国内碳达峰及碳中和历程的加剧,储能成为能源厘革和电力转型的关键一环,要让每个电单位都“干净”,就没有比电化学储能更得当的储能方式,这为宁德时代提供了深入能源全周期可循环发展的时机。
现在宁德时代正在主推的锂电储能解决方案,可以广泛适配发电、电网和用电领域。在发电领域,拦截大规模应用干净能源发电的关键,在于相较于现在作为主力的火电来说,风能、太阳能及将来更多的,像潮汐能等发电步调具有周期性,风力波动、光照强度起伏,都会带来电网的严肃波动,储能单位的参加,起首就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统计,2020 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261GW,此中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比合计 91%,风电新增装机 111GW,同比增长 18%,光伏新增装机占比 127GW,同比增长 22%。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本钱下降,使发电侧、电网侧储能电池需求增长。
根据中关村储能财产协会数据,2020 年中国发电侧储能装机量实现同比增速 438%,根据 Wood Mackenzie、欧洲储能协会数据,美国、欧洲发电侧与电网侧储能合计装机量分别实现同比增速 455%、96%。
电力干净化加快带来发电侧储能需求连续增长,储能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
2016年起,宁德时代就在青海格尔木建成了国内首座规模以上的贸易化光储联合电站,在削峰填谷,确保电站作为团体发电单位稳固输出的根本上,宁德时代还有更多“智管理”层面的技术,可以做到假造同步控制、跟踪发电操持,以及进行二次调频的多方位作用,将已往作为增补的干净能源发电提升至和传统电厂一样的稳固发电单位。
这会加快能源市场对传统火电的更新换代。
在电网侧,宁德时代也给出相识决方案,百兆瓦时级的晋江储能电站,可以做到完善的新能源消纳、调峰调频的作用;在用电侧,国贸大厦储能项目则展现了宁德时代通过储能技术的完善,为大楼提供后备供电、增容及缓解高峰期电网压力的紧张作用。
在现在宁德时代的业务主力,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层面,宁德时代的解决方案是一整套的光储充检智能充电站。它集合汽车快充、电池在线监测、储能、V2G多重功能于一体,将电力“单位化”。
这正是宁德时代业务最具想象力的发展目的,随着零碳历程加快推进,广泛的电力应用势必会要求发电、送电及用电单位的“标准化”,在已往,各单位之间变化较小,用电单位主要依靠电网本身通过大操持调解,但将来假如“万物上电”,那就需要分布式的储能单位作为标准接口,这就需要一致性和智能管理本事的恒久提升,而这正是宁德时代恒久投入并已经形成领先上风的方向。
一个紧张的佐证是,2020年,在宁德时代明确的三大战略发展方向中,着重提到了:对峙“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换、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换、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应用场景”。
宁德时代可否像石油时代的中石油中石化一样被资源追捧,且具备高度发展性,取决于以下三点:稳固技术进步,获得营收增长,扩大业务边界。最终我们可以看到,宁德时代最大的远景,是通过储能技术,成为每个电单位之间的“标准接口”,它具备成为将来电力时代智能化、分布式管理的根本技术及应用方式。
宁德时代有时机在这场能源革命崛起成为能源巨头。但这需要很多条件,技术连续进步、政策推动以及全新贸易模式的探索。
现在的宁德时代已经非常强盛,但它可以更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