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经济中的三组明线与暗线
社会各界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居民消费不振、高校结业生就业困难具有充分理解和广泛共识,宏观政策也积极加以应对。但与之伴随的其他问题却没有受到足够关注,导致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偏弱,例如存量房贷利率偏高引发居民提前还贷、社零消费中企业消费低迷、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赋闲率上升等。 (一)刺激新增购房需求 vs 居民提前还贷
要办理房地产贩卖、投资持续低迷,关键是刺激居民购房需求,因此各地密集出台放松限购、下调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提供购房补贴等政策,鼓励居民部门加杠杆。然而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首次出现负增长,且降幅持续扩大,背后是居民主动降杠杆、提前还贷。2024年一季度贸易银行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3万亿元,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仅增加200亿元,约1.3万亿元的缺口,除了居民正常偿还月供以外,都是提前还贷所致。 居民提前还贷主因存量房贷利率偏高,随着房价和股价持续低迷、银行存款利率和理财收益率下行,提前还贷变相成为了收益率最高的“理财方式”。居民提前还贷后,流动资金减少,消费能力也随之下降。别的,部分居民违规使用消费贷或谋划贷来提前还贷,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和房地产市场风险。 2023年8月,有关部门出台了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政策,但要求调整后的利率不能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这导致部分存量房贷利率仍维持在高位。以北京为例,2019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为LPR+55BP,而当前新增首套房贷利率为LPR-45BP,甚至五环内的二套房贷利率也仅为LPR-5BP。以25年期的300万元等额本息的存量房贷为例,若取消55BP的加点,则每月月供将减少近1000元,能够有用减轻居民还贷负担、加强居民消费能力。
(二)提振居民消费 vs 企业消费低迷消费低迷
是当前国内有用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730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市场在分析消费时通常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消费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部门主要涉及投资,从而忽视了企业消费。事实上,企业消费也是总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商品零售中,居民消费仅占一半左右,另一半是社会集团消费,即通过交易售给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非生产、非谋划用的商品。 当前总体消费低迷,一方面是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稳,消费意愿和能力有待提振;另一方面是企业降本增效,压缩了办公、差旅等相关费用。2023年以来,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累计同比持续负增长。
(三)促进高校结业生就业 vs 农民工赋闲率上升
高校结业生和农民工是就业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其中,近年来高校结业生人数持续上升,但就业岗位未能同步增长,导致高校结业生就业难问题较为突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就业相对稳定,2023年3月以来,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赋闲率持续低于总体赋闲率。 但今年6月以来,农民工赋闲率上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赋闲率由5月的4.5%升至7月的4.9%,且高于去年7月的4.8%。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修建业、交运仓储、批发零售、留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一是制造业用工需求减少,制造业PMI一连3个月低于荣枯线;二是受房地产投资和地方基建投资低迷拖累,以及极端强降水和高温天气制约修建施工等因素影响,修建业就业减少;三是居民和企业消费低迷,服务业景气度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