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广州银行,用四年时间上演“现象级”坠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4 05:53:1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全面启动A股上市工作,揭开进军资本市场的序幕。”这是时任广州银行董事长黄子励在2018年年报致辞中的一句话,也是广州银行正式启动IPO的信号,但是七年之后,2025年1月,深交所决定终止广州银行发行上市审核。


表面上看,IPO终止是因为“广州银行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但是背后的原因,或是广州银行的业绩连续四年降落。


当净息差跌至1.35%,当零售贷款规模同比减少275亿元,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滑至9.10%,广州银行正站在汗青的十字路口。


对于刚履新不足四个月的董事长李大龙而言,现在正经历其职业生涯最严峻的磨练,他需要带领这家资产规模超8500亿的地区贸易银行,穿越利率市场化与地区经济转型的双重“风暴眼”。





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降落


天眼查显示,广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11日,注册资本为1177571.7082万,法定代表人是李大龙。



截图泉源于天眼查


开业仅两年,广州银行(其时叫广州市贸易银行)两家支行违规账外经营案暴露,导致经营状况迅速恶化。2001年4月,时任央行银行羁系二司处长的姚建军临危受命,出任央行驻广州市贸易银行现场羁系小组组长,同年7月被任命为行长。


今后,在姚建军“刮骨疗伤式”的整顿与重组之后,广州市贸易银行扭亏为盈,创下了为业界称道的“广商行现象”。2008年,广州市贸易银行的资产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并在第二年正式更名为“广州银行”,姚建军成为广州银行首任董事长,一直干到2016年4月。


2023年11月,姚建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广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固然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已披露的财政数据显示,2007-2022年,广州银行的营收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从10.88亿元增至171.53亿元。但是从2023年开始,广州银行开始走下坡路,当年实现营收160.03亿元,同比降落6.70%;2024年,广州银行实现营收137.85亿元,同比降落13.86%。





短短两年时间,广州银行的营收就少了逾33亿元,而归母净利润下滑的时间要更早。


2007-2020年,广州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从4.45亿元增至44.55亿元;但是2021-2024年,该行的盈利能力每况愈下,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1亿元、33.39亿元、30.17亿元、10.12亿元。





尤其是2024年,广州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降落约66.46%,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更严重的是,其2024年的利润总额(即税前利润)仅为1.12亿元,而2023年这一数据为28.06亿元,少了26.94亿元,降幅高达96%。




图片泉源:广州银行年报


源媒汇注意到,广州银行之所以税前利润为1.12亿元,而归母净利润能达到10.12亿元,是因为其2024年的所得税费用为-9亿元。



图片泉源:广州银行年报


广州银行所得税费用为负,原因是“受国债、基金等收入免税的影响”。深入剖析来看,该行2024年的当期所得税费用为17.69亿元,同比增长60.07%,但是递延所得税却为-26.69亿元,最终使得所得税费用为-9亿元,极大提升了业绩。


也就是说,假如没有这-9亿元的所得税费用,广州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可能更为严重。


究竟是什么吞噬了广州银行的利润,需要依靠“递延所得税”来撑门面了呢?针对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5月12日,源媒汇致函广州银行方面,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复兴。





零售贷款去年“失血”275亿元


在2024年年报中,广州银行对于利润下滑的解释是:“净息差收窄、贷款结构调整导致营业收入降落”。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贸易银行的净息差正在经历市场化改革以来最为深刻的调整周期。尤其是2024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经经历了三次调整,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降落了35个基点和60个基点,该趋势持续挤压贸易银行净息差表现。


作为城商行的核心利润泉源——净息差是银行借贷业务景气度的风向标,广州银行的净息差在2024年降至1.35%,较2023年降落0.4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羁系总局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贸易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行业均匀净息差下滑0.17个百分点至1.52%。由此可见,广州银行的净息差低于行业均匀水平。


同时,在行业净息差降幅普遍收窄的背景下,广州银行的降幅却逆势扩大。2023年其净息差降幅为0.36个百分点,2024年进一步扩大至0.4个百分点。净息差降落,直接导致广州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跌至96.67亿元,比2023年减少21.26亿元,降幅达18.03%。


贷款规模的萎缩,成为压垮利润的最后一根稻草。


截至2024年末,广州银行的贷款为4621.14亿元,同比减少29.45亿元,降幅约0.63%。其中,零售贷款的暴跌尤为触目惊心:全年零售贷款约为1571.20 亿元,同比减少275.18亿元,降幅达14.90%,相称于天天减少7500万元。



银行办理贷款概念图 | 源媒汇制


名誉卡业务的“急刹车”,是广州银行零售贷款下滑的主因。截至2024年末,该行名誉卡贷款为704.42亿元,同比减少155.75亿元,降幅约18.11%,较2022年峰值的1015.08亿元缩水30%。


广州银行曾将名誉卡视为零售转型的“王牌”,在其2022年年报中有这样一句话——“名誉卡贷款规模继续保持城商行领先地位”,但现在却成了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在利息净收入暴跌18.03%的同时,广州银行的非息收入同样陷入泥潭。2024年,该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18.52%至10.04亿元,名誉卡手续费收入的回落是手续费下滑的主因;投资收益降落8.68%至25.58亿元,或是与该行债券投资策略的守旧有关。





新董事长能否提振业绩?


截至2024年末,广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3.61%,较2023年降落0.35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0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0%,均同比降落。



图片泉源:广州银行年报


要知道,在2018年的时候,广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1.24%。


实际上,广州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资产规模扩张对资本的消耗,另一方面源于盈利下滑导致的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减弱。这就是为何该行要在2018年6月29日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关于广州银行启动A股上市工作的议案》,因为其在今后的扩张中需要继续补充资本。


但是2025年1月17日,广州银行IPO终止,上市融资的计划落空,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资本补充渠道。


就在IPO终止一周后,2025年1月24日,李大龙的广州银行董事长、董事任职资格获羁系机构核准。实际上,在广州银行2024年12月4日的董事会上,李大龙已经被选举为该行新一届董事长。


李大龙是“老银行人”,此前一直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曾任农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兼任广州市分行行长。


对于李大龙来说,想要解决广州银行当前面对的问题确实不轻松。


“贷款定价跌得快、存款成本降得慢”的情况,在广东地区尤为突出。作为全国金融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广州银行面对着国有大行、股份行和互联网银行的三面夹击,被迫以价换量的结果,是净息差持续恶化。提升业绩,是当前李大龙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其次是补充资本金。


除了需要提升业绩、补充资本金之外,广州银行还在风控合规、内部治理以及重启上市等方面存在亟待处理的问题。


好消息是,截至2024年末,广州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85.25亿元,同比减少9.86亿元,降幅10.36%;不良贷款率1.84%,同比降落0.21个百分点,实现不良贷款及不良率“双降”。陈诉期末,广州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58.76%,2023年末为157.67%。



图片泉源:广州银行年报


坏消息是,广州银行个别分行的风控合规仍有待改进。比方2025年以来,广州银行东莞分行、中山分行被羁系处罚,涉及“信贷业务违规”、“内控制度不健全”;2024年,广州银行佛山分行、南京分行、名誉卡中央也曾因上述原因被羁系处罚过。


广州银行的业绩困局,是中国城商行群体在利率市场化、经济转型期的一个缩影。当净息差持续收窄、资产质量承压、资本补充乏力成为行业共性问题,这家老牌城商行的运气,折射出更深层的制度性挑战:如安在服务地方经济与市场化经营之间找到平衡?如安在国资主导的治理结构中实现高效决策?


李大龙的上任,为广州银行带来了转型的希望。在这场攻坚战中,广州银行的每一步都将牵动着中国城商行改革的神经。究竟,当一家坐拥大湾区天时地利的城商行都难以突破困局,其他中小银行又该何去何从?这或许才是广州银行带给行业的最大启示。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3A0858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