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地铁涨价,公共服务也要过紧日子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7 00:24:0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地铁站

城市轨交的功能是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地皮升值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为炒地强行上马轨交,注定是得不偿失的。

撰文丨关不羽

继4月15日昆明地铁涨价后,重庆地铁也要涨一波。

对于涨价的缘故起因,重庆也没藏着掖着,听证会公告中讲得很明确: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票款收入与运营成本差距日益加大,运营成本监审报告显示,人次票款收入(不含税,含免费及优惠乘客)占单位运营成本的14.54%,需完善票价机制,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俗地讲,就是卖票收入太少,再不涨就不可持续了。数据摆在这儿,有充足的说服力。何况重庆轨交的票价体系是2005年制定的,20年后涨一点也完全可以理解。所以,这次涨价自己并没有多少争议的声音。

城市轨交涨价自己没有争议,但背后折射出的地方财政困境值得深思。

01


地铁售票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轨道交通的常态。真正支持轨交持续运营的,是地方当局的财政补贴。

以2023年为例,公布财报的29城轨交企业中财报显示亏损的仅3家。但是,扣除当局补贴后,仅1家盈利。财政补贴,“人均”亏损。

地方当局对轨交的补贴分两种,一种是补贴运营亏损的经营性补贴,另一种是用于投资建设的投资性补贴。

2023年、2024年,重庆轨交集团得到的财政补贴分别为85.38亿元和43.47亿元。差了足足42亿,就是2024年只有42.91亿的运营补贴,除去其他杂项补贴,投资性的“轨道发展补贴”为0。也就是说,单为了补贴运营亏损,重庆地方财政一年就要拿出40多亿。

由此可见,城市轨交的财政状况和当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密切,乃至可以视为地方财政的晴雨表。

重庆财政整体还是比较稳的,但地方债压力不容小觑。2023年底,全市当局债务余额为12258亿元。至2024年底,上升至14425亿元。地方债是越“化”越多了。重庆市一年的公共预算总收入连汤带水也就7000多亿,未来几年的偿债压力可想而知。2024年,全市当局债务还本付息付出2463亿元。反面几年的“紧日子”是要未雨绸缪的。轨道交通既是公共服务付出的大户,又是底子建设投资的“吞金兽”,先把“紧日子”过起来。

不过,涨价并不是首选。群众理解归理解,公共服务涨价还是挺扎心的。这种容易引发民怨的敏感点,地方当局不会轻易“开源”。那就先“节省”吧。所以,2024年重庆先把轨道发展补贴“留白”了,先从给轨交基建踩了把刹车。

但是,重庆还有4条规划在建的轨交线,沿线的人口聚居区、大学城、景区、商圈都“嗷嗷待哺”,总不能一直搁着不动。最后还是得靠涨价“开源”。

至于“开源”的效果,只能说是不尽如人意。专业人士的测算效果是,按照重庆目前的客流量,这次涨价后重庆轨交大约能增收11亿元。

虽说和此前一年40多亿的轨道发展补贴比是大幅缩水了,但是有总比没有好。有投资续命,在建项目或不至于烂尾。但是,投资密度降落,工程进度大概率是会受到一些影响的。

总之,既然过“紧日子”,那就意味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要轨道交通线路早日开通,就得喜迎涨价。有那么一点苦涩,但伤害性不大。

02


同样是涨价,昆明轨交的处境尤为严峻。不涨不可,涨了也未必行。

由于,昆明轨交早就是债市着名“老赖”,半步踏进了ICU。从2023年1月起,昆明轨交集团每月都出现在上海票交所的承兑人逾期名单上,连续12次被披露票据逾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昆明轨交集团票据承兑逾期余额7.31亿元,累计逾期发生额9.62亿元。此时,昆明轨交集团的总负债已逾千亿,与重庆轨交集团相当。可是,重庆轨交的运营里程是昆明轨交的3倍、年客流是昆明轨交的4倍,规模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昆明轨交怎么就能借一样多的钱,只干了打三折的活儿呢?直接缘故起因是线路规划不公道。好比昆明最长的地铁线4号线,全程43.42公里,刻意避开主城核心区,绕道西北新城、呈贡西片区等新兴板块。如此“超前”的线路计划,导致客流严重不足。2023年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昆明地铁整体客流强度已连续36个月低于每公里0.7万人次公里的安全红线。

昆明轨交的“蜜汁操作”可不是一时糊涂,而是它另一重身份的故意为之。那就是地皮一级开发的城投角色。轨交建设和地皮资源开发利用联动的TOD模式是较为普遍的模式,目的是地皮增值的收益覆盖轨交的投资、运营。

但是,TOD模式也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是让轨交企业当地皮开发商的。昆明轨交集团就犯了这个大忌。效果是地皮开发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都是“二把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线路规划思路损失了客流,徒增成本。新城开发也不成功,地皮频繁流拍。空有3万亩土储,却不能变现,落得个“债台高筑”的下场。

更深条理的缘故起因,昆明不切实际的地皮财政寻求。2015年昆明市的地皮出让均价为每平米1347元,到2019年达到3972元的汗青最高位。5年涨了近3倍,四大一线都没这么夸张上涨的纪录。

这波房地产热就是规划画大饼加大规模基建炒热的。城市轨交基建的主力昆明轨交集团顺势成了昆明“最大城投”,一度在债市要风得风。可是,随着昆明房市走低,昆明轨交集团的地皮神话敏捷破灭。

借债一时爽,一直借就一直爽,借不到就不爽了。每月都在债市“老赖榜”例行示众,情何以堪?

昆明轨交集团的病根是房地产泡沫,以其巨大的债务规模、孱弱的盈利能力,除非昆明房地产“再创辉煌”,是很难翻身的。这个坑只能地方财政逐步填。客流不足,涨价也无济于事。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也只能先涨一波再说了。

03


昆明轨交的环境比较极端,但是房地产泡沫和轨交泡沫联动的环境还是比较普遍的。部分二三线城市抄超一线、一线城市TOD模式的作业,画虎不成反类猫。

归根结底,城市轨交的功能是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地皮升值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为炒地强行上马轨交,注定是得不偿失的。自己没有“卖点”的地皮资产不会由于通了地铁轻轨就成了香饽饽,只会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比年来,部分二三线城市的“轨交热”快速退潮。很多轨交项目为了炒地价匆忙上马,现在不得不狼狈“下马”。

好比去年11月广西柳州市轨交投资发展集团拆除桂柳路北侧的轻轨墩柱,就引发网友围观。那些开工就烂尾的大柱子突兀地矗立在马路中央,竟有一种工业废土风的既视感。

城市轨交基建的规划不公道造成的浪费,损失难以估量。由此衍生的地方债,还会拖累公共服务水平。

相比这些“轨交泡沫”的重灾区,重庆轨交的环境总体是健康。适度涨价,填补一下财政紧日子的坑,也可以理解。

但是,既然是紧日子,基建投资更是该省就省。地方债规模如果不能实时控制,靠公共服务涨价填坑肯定是不可的。老百姓家更没余粮,这里涨一点、那里涨一点,还谈何提拔消费促进经济?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6A03P0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