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了,相信许多粉丝姥爷已经摩拳擦掌着手贴秋膘了吧。
虽说在武汉这个只有“两季”的城市,立秋≠入秋,但还是有不少叔叔阿姨的饮食风俗遵循节气变革。
张传授说,苦夏过后是进补的好时机,但是不科学的贴秋膘,轻易引发许多胃肠疾病,因此,今天咱们细细讲讲秋膘怎么贴,才能养生又解馋!
[size=1.059em]》》张传授:秋季补的好,冬季病不找
“贴秋膘”的习俗可追溯到清代。最初古人就是“立秋”之日吃伏天里断供的“爆烤涮”。
“暑伏”时节,天气炎热,轻易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等“苦夏”现象,“立秋”至,气温降低,食欲回温,得当进补,可以进步人体的脏器功能。多吃点肉补充体力“贴秋膘”,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存能量。
中医认为,秋在五脏属肺,其在天为燥,五行属金,手太阴阳明主治。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当以“润燥、补肺、养阴、多酸”为原则。《黄帝内经》中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品,寒凉能清热,甘味食品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品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可多吃白色的食品生津润肺、补益肺气,如 百合、银耳、蜂蜜、白芝麻等。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应少食葱、姜等辛味,多吃味酸甘润的果蔬,如 柠檬、枇杷、乌梅、西红柿、柑橘、柚子等收敛肺气。
因此,秋膘这样贴:
[得意]多吃点肉

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食欲不振是常事儿。立秋的到来会让暑热渐消,食欲恢复,同时也是为秋天过后的冬季储存脂肪。
所以在立秋这天,各地的人们都会食肉进补,红烧肉、肉馅饺子、烧腊、白切肉、炖鸡、炖鸭等等。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人,可以把鱼作为贴膘餐。
[得意]多吃梨

梨是立秋以后大量上市的应季水果,梨的水分富足,并且含有多种的营养成分,秋季多吃梨可以起到润肺和补水的作用。
小贴士:梨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蒸熟或煮熟后食用,蒸熟的梨吃起来更加轻易消化。
[得意]多吃白色的蔬菜

立秋以后也是许多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这其中莲藕、茭白、百合、花菜、白萝卜、山药等这些白色蔬菜都有上市。
白色蔬菜可养阴生津,夏天津液消耗严重,入秋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样平常津液比力浓。
[size=1.059em]》》过分“贴秋膘”危害多
在“贴秋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适量饮食,尤其是现在有许多人已属超重肥胖,如果还“贴秋膘”,更会加大消化不良或慢性疾病的风险。
[衰]肠胃疾病

夏天轻易“暑湿困脾”,人的睡眠质量不高,食欲较差,加上进出空调房一冷一热,这些都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别的,天热引起人体皮肤的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流到体表,使肠胃相对缺血,降低胃肠粘膜抵抗力,使其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天热还引起家体大量出汗,使水份和盐份丢失增多,造成胃液合成淘汰,而大量喝水又会冲淡胃液,降低胃酸浓度,导致杀菌、抗病本领下降。一入秋突然大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情况。
[衰]急性胰腺炎
高脂饮食会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衰]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立秋大补,吃一些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品更危险,会给心脑血管带来负担,甚至轻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size=1.059em]》》张传授:立春灸气海,立秋灸关元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易患感冒、哮喘等秋疾。按摩不仅能放松身心,更能助气收敛,防病治病。
这几个穴位要记住,需要注意的是,身体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妊娠期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按摩。
[赞]推擦咽喉及胸部
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虎口对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得当用力,这种方法有止咳化痰、降肺平喘的功效,得当哮喘及秋咳之证。
[赞]推山根
用双手拇指指间关节或食指指端螺纹面,从鼻根部沿着鼻柱两旁推至迎香穴处,反复擦动200次,防备感冒。
[赞]擦迎香

用双手大鱼际(拇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处,反复擦动200次,防备感冒。
[赞]叩击肺腧穴

(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舒缓穴位周围的颈项拘急、肩背痛,改善咳嗽气喘感冒等肺气疾患。
[赞]关元穴

用双手中指得当用力按揉此穴,每次按摩五分钟,早晚各一次,亦可用摩腹法:双手叠加,按于关元穴所在地区,轻柔、顺时针打圈按摩。培补元气,是诸虚百损常用穴。
[size=1.059em]》》秋季的情志养生以“收”为要
立秋后,养生保健,这几点要做好:
[无辜笑]保持盛情情,情志忌抑郁

秋在志为忧,人们轻易心情抑郁。因为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淘汰,人体生物钟尚不能适应,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及内分泌失调,从而轻易出现感情和精神状况紊乱。
“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一颗平常心,利于神态安宁,收神敛气以养气;多晒太阳,光线富足可以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情;勤于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如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锻炼后以感到舒适为标准,可有效转移注意力;也可得当饮绿茶或咖啡,吃香蕉等兴奋神经,改善心情。
[无辜笑]早卧早起,收敛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秋季得当早起,还可淘汰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防备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一定意义。
通常,秋季以21-22时入睡、5-6时起床为宜。保持富足睡眠,一样平常8小时左右,坚持午睡半小时左右。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褥抵抗夜凉侵袭,防备秋季感冒。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室温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50%-60%左右。
以上就是今日分享,更多胃肠、肛肠标题接待关注公众号 “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留言互动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