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康健 从这里开始
We Care for Your Health

最近的气候依然酷热且多雨,这段时间身边似乎很多人都出现了胃肠不适的情况,口淡无味、食欲不佳、腹痛、腹泻等情况,常常会让人感到烦躁气短、乏力头晕、倦怠嗜睡。
中医讲脾脏属土,喜干燥,厌湿邪,而夏季的湿热的气候和人们轻易因避暑而过分贪凉,饮食、生存无规律、精神情绪等因素,都轻易导致湿邪困脾,影响脾脏运化,肠胃出现不适。
那么从中医角度讲,我们该怎么熟悉它们?它们会给我们的肠胃造成哪些问题?该如何调理和养护呢?
[size=1.059em]一、究其因?
感受外邪:指六淫之邪伤人,胃肠功能失调,皆能使人发生泄泻,但夏天以“湿邪”为主,常夹寒、热、署等病邪。
饮食所伤:脾胃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府,凡饱食过量,或过食肥甘,湿热内蕴,或恣啖生冷,寒食交阻;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均可致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发生泄泻。
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脾胃受制,运化失常,或忧思气结,脾运阻滞,水谷不归正化,下趋肠道而为泻指。
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因长期饮食失调,久病缱绻,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食物,清气下陷,水谷糟粕稠浊而下,遂成泄泻。

[size=1.059em]二、盛夏湿邪伤脾胃
1、腹泻类型
寒湿阻滞型:症状见吐逆净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
这是由于贪凉而导致湿寒入体,寒湿困脾,多为寒湿阻滞。
胃肠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吐逆吞酸、腹痛阵作、泻下迫切、便行不爽,大便颜色为黄褐色而且比平时更臭。
这一类缘故原由可能是外感湿热之邪偏食辛辣,肥腻甘甜食物,或饮酒导致。
脾胃虚弱:平时脾胃就比较虚弱,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吐逆净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
可由饮食因素、天赋脾胃禀赋不足、过分劳累、思虑太多、大哥体弱、大病初愈等因素所致。
2、食欲不振
如果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肚子胀痛,不思饮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食欲不振”,多半是由于饮食不洁,湿气停滞在体内,多为“食滞肠胃”。
[size=1.059em]三、调理脾胃两方一穴
1、薏米红豆汤
原料:薏米、赤小豆、冰糖
做法:先将红豆和薏米按1:1比例预备好,清洗干净后浸泡几个小时,锅里注入净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焖煮30分钟左右。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添加冰糖。
作用: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2、山楂麦芽茶
原料及做法:焦山楂15克,焦麦芽50克,加水5杯浸泡半小时,煎汤服用。
作用:适宜于食欲不高、便溏或高血脂、喜好吃肉的人,小儿食积也可饮用,但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因麦芽有轻度回乳作用。

3、按摩中脘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按揉200次。
作用:主要治疗胃脘痛、腹胀、吐逆、食不化等。常常按摩对肠胃有一定的利益,可以缓解肠胃的不适症状。

[size=1.059em]四、夏季脾胃养生要点
《黄帝内经》讲:夏季要无厌于日,即不要厌烦气候的酷热。要想肠胃康健,那么在防暑降温的同时,需留意环境温度不能过低,避免寒邪入侵。
- 科学膳食 -
夏季署湿严重,可以多用一些苦味食品,消暑利湿,健脾护胃,要留意避免过多食用寒凉之品,特别是各种冷饮、冰镇食品。刚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食物要晾一会儿大概加热后食用;饮食宜平淡,宜少吃肥肉,湿润环境下,辛辣可适当食用,有祛湿功效。
晚上尽量少吃夜宵,烤串,冰啤酒都为寒邪署邪来源;夏天轻易出汗,人体内电解质丢失较快,适当吃含钾高的食物,如桃子、香蕉、菠菜、土豆、大葱、芹菜、草莓、毛豆、海带、蛋类。
- 增强锻炼 -
夏季留意避暑,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进步对署湿气候的顺应,多活动也会利于体内湿气的排出。但要留意出汗后要及时更换干燥衣服。
- 留意休息(起居) -
1.远离湿润的环境,如不能长期居住地下室等,室内要及时通风。
2.晚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肚子,避免肠胃受凉“感冒”。
3.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11点之后人体内的阳气已经开始进入藏的阶段,如果11点后还不睡,那么会造成阳气亏虚,阴阳失衡。
4.室内空调温度不能过于低,白天24℃~27℃,晚上在26℃~28℃为宜。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