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56|回复: 0

快要出伏了,这份养生宝典要收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6:47:53|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0日就要出伏了,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过去了,团体气温也将降落,但是这个时节,晚凉爽,白天闷热、高温,一天中的气温跨度大,对健康影响非常大,而且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出伏之后,天气逐渐凉爽,人的食欲也逐渐恢复,此时正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机,既可以补充“苦夏”后身体的丧失,又可以为入冬抗寒作准备。但是秋季进补过食荤腥油腻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肥胖。应以滋阴润燥、养胃健脾的食物为主,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切忌暴饮暴食。
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日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天气逐渐干燥很多人出现了差别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等,此时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好比白萝卜、梨、马蹄等,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要注意多喝水补水,也要注意不要过分进补。

睡得早一点

出伏以后人容易感到疲乏,就是大家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不停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颠末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就寝不敷的征象,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不改变夏日晚睡的习惯,更容易感到疲乏。

穿得暖一点

对于体质衰弱的人和中老年人,最幸亏早晚及时添衣,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由于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运动得早动晚静

对峙早锻炼,可以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和机体耐寒冷本领。而且相宜的晨练运动,还可以使人的身体一整天维持良好状态。不过,晨练要尽量选好运动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尽量保持身体虽有些发热,但不会大量出汗为好。这样的运动量能使你在锻炼结束后,感到浑身惬意、神采飞扬、步履轻松,效果最好。

最易出现的4种病

1. 呼吸道疾病
燥为秋的主气,燥过了头就被称为燥邪,喜润恶燥的肺就容易受到伤害,燥邪加上人体内还留有夏日的热毒,就容易出现口干、恳蛟的症状。而且,秋季是部分疾病容易发作大概加重的季候,其中呼吸道疾病首当其冲。很多患者在夏日长时间使用空调,寒气易集聚在人体中,立秋事后,天气转冷,外寒入侵,与人体中的寒气内外夹攻,原有的哮喘就会急性发作。
2. 皮肤干痒
降水减少,湿度降低,皮肤容易干燥,在早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早晨起床时会觉得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便喝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皮肤干燥就容易发痒,甚至有时挠破皮肤都不解痒。
3. 心血管病
三伏天结束,天气变化之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不能忽视。从出伏到秋分正是夏秋的过渡时期,我国北方天气慢慢变凉,早晚凉爽,中午较热,气温颠簸较大,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大概到10多摄氏度,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4. 腹泻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如果食用了细菌滋生的食物,就容易造成腹泻。同时早晚天气变凉,如果腹部受凉,也会增长腹泻的风险。虽午时仍旧炎热,但也要注意减少冰镇食物的摄入。
告别了“三伏”,是不是意味着告别了夏天呢?而且今年出伏后的第四天,就将迎来标志着暑热行将结束的“处暑”节气。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域仍会处在炎炎夏日当中,不会马上凉爽,人们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加上这段时间极端天气频发,同时部分地域时有病例出现,大家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学习更多的中医知识→金华佗

关注@金华佗,了解更多中医养生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