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美食天地
›
营养美食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356
|
回复:
0
《长不大的父母》:父母长不大,孩子就会受伤
[复制链接]
国安ww
国安ww
当前离线
积分
2799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8-21 17:14:08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文/学乃身之宝
生理学认为,生理创伤的代际传递,是普遍存在的。
也就是说,
当我们承认原生家庭对个体存在的影响时,也就“默认”了创伤的代际传递。
美国生理学家杰拉德·弗洛姆对创伤代际传递是这样描述的:“祖辈或父辈履历了很多事情,但是他们没有表情;我们有很多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或者恐惊等,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上述的“表情”,指的是表达情绪、情感。
意思是说,把几代人结合起来才能让我们(包括祖辈、父辈)知道自己在履历和体验着什么。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
生理创伤在一代人发生了以后,会影响下一代,乃至影响下下一代。
那么,这种生理创伤的代际传递现象怎么才能终止呢?
早稻田大学光荣传授、哈佛大学赖肖尓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加藤谛三的《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简称《长不大的父母》)一书给了我们答案。
书中介绍了
家庭创伤的产生是因为父母成为了家人依赖症的患者,并把自己对孩子的依赖误认作爱,这种爱使孩子痛苦一生。
这样的父母,其实就是长不大的父母,他们的心田依旧是一个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且依赖心极强的小孩,当成人的社会无法满意他们的幼儿式愿望,他们就把这些欲望投射到亲子关系,造成“亲子角色颠倒”现象。
在加藤谛三看来,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从不认真面临现实,并尝试解决问题,他们只是通过牵连孩子的方式来化解心田的冲突,结果不但让孩子丧失了童年的快乐,还会给孩子的底层品德留下阴影,影响其终身,而且这种不良的相处模式代代相传。
今天的文章,我将结合《长不大的父母》这本书的内容,来具体说说如何终止家庭创伤。
1.长不大的父母,成为“家人依赖症”患者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啃老族”,说的是长大后有谋生能力,还要依赖父母养活自己的那些年轻人。
其实,还有“
啃小族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长不大的父母”。
加藤谛三在书中指出,
小时候没有被爱过的人,即便长大,身上照旧会残留着想任性撒娇、为所欲为的欲望,他们的心田依旧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而且,这样的父母在社会中无法得到能给他们带来赔偿性满意的事物,比如款项、名望等,于是他们便尝试从身边的某个人身上寻求赔偿性满意,比如配偶,但假如配偶也无法满意后,他们就只能把目标放在孩子身上了。
也就是说,
那些长不大的父母,很容易产生欺压式的恋子情结,导致自己无法离开孩子,进而成为“家人依赖症”患者。
比如,有些妈妈会和孩子说“只要你过得幸福就好了,妈妈怎么样都无所谓”,还有那些一直告诉自己“只有家人才有价值,只有孩子才有价值”的父母,他们其实是在逃避现实社会无法满意自己需求的现实,把亲子角色颠倒酿成一种欺压行为,来缓解心田的焦虑。
可见,那些长不大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期望都拜托在孩子身上,以逃避“我是一个缺爱,没有自信的人”的现实,而这也是他们依赖孩子的真正缘故原由。
2.“亲子角色颠倒“是通过牵连他人解决心田冲突的方式
正常情况下,孩子向父母撒娇才是合乎情理的,但长不大的父母,会向孩子撒娇,而这就是“亲子角色颠倒”。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他们依赖孩子的目的,是借助孩子来化解自己心田的冲突。
前面说了,长不大的父母,是心田缺爱,非常自卑的人,他们为了逃避自卑感,必要有人认同自己,于是他们只能把这个等待放在孩子身上。
只是这样的等待是不切现实的,因为孩子没办法时刻满意他们的需求。
正如加藤谛三在书中说的:“依赖性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一种自恋式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希望'自己'能得到夸奖,希望所有人都关注'自己'。”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父母已经丧失了把自己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的能力。他们的心田极度空虚,缺少存在的意义感。
就像前面说“只要你过得幸福就好了,妈妈怎么养都无所谓”的妈妈,其实是她自己无法忍受自我存在的无意义感,她必要依赖孩子,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可见,
依赖孩子的父母,在把孩子作为化解心田冲突的一件工具。
3.父母长不大,孩子会受伤
当父母长不大时,孩子就会受到伤害。
加藤谛三在书中指出,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在面临与自己权力、力量、职位不对等的孩子时,容易表现出依赖、欺压、操控、隐形虐待、施恩图报、假性互惠等行为,而这些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倒霉的。
其一,依赖与控制。
长不大的父母依赖孩子的背后,其实是控制,而这会导致“敌对性依赖”的关系,因为被控制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所假想的那般行动。
就像那些把孩子作为自己齐备的父母,他们一边依赖孩子,试图从孩子身上寻求爱,一边会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当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会特别愤怒,进而对孩子产生敌意。
与这样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心田是极其矛盾和焦虑的。
其二,隐形虐待。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他们对孩子还会实行隐形虐待。
比如,当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时,他们为了缓解心田的烦躁,会说“不爱你了”或“不要你了”等威胁孩子的话,而这就是一种隐形的虐待。
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就像猫虐杀老鼠一样——猫先设法让老鼠无处可逃,使其成为自己的玩物,然后再肆意欺负老鼠,很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
其三, 施恩图报。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只有通过“施恩”于孩子,才能与孩子维持亲子关系。
因为他们不懂得怎样与人交换,所以只会和孩子说:“你跟其他人不一样,你很幸福。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不幸,而你过得多好呀。”
而这种喜欢“施恩”于孩子的父母总是试图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愚蠢”,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自卑,自我价值感极低。
其四,假性互惠。
有些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还会向孩子吹嘘:“我讨厌脑筋不好使的人。"同时,他们还会不断向孩子强调,并让孩子觉得“我是一个脑筋不好使的人”,使孩子陷入“假如不依赖父母,就活不下去”的境地,而这就是一种假性互惠。
其实,这样的父母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无价值感、焦虑、对爱的饥渴感、无力感、在社会上的自卑感等等,而和这种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很容易自我怀疑和自我厌恶,进而失去自我,最后也成为一个不自信的人,这就实现了生理创伤的代际传递。
4.父母必要真正成长,才能终止家庭创伤
正如很多人说的,父母并非一生下来就是父母,也不是获得了父母的身份就会变得成熟有担当。
而要终止家庭创伤,就必要父母真正成长。
起首,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因为意识到问题,就是改变的开始。
长不大的父母,假如想终止家庭创伤,起首要意识到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是存在问题的。
就像加藤谛三说的:“很多人其着实生理层面还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或母亲。但在现实中,这些人却结了婚,在肉体上成了他人的父母。”
所以,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要理解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承认自己在育儿时是幼稚的,这样才有大概终止家庭创伤的连续。
其次,父母敢于直面心田的冲突。
那些长不大的父母,其实是因不敢直面现实而选择退缩,不敢直面人生的战场而选择退缩,所以,假如他们想要改变,就要鼓起勇气直面现实或真相——“我无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赢到最后,我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
当然,这个很难,但却是值得的。
再次,父母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我成长。
当长不大的父母能够直面真相后,就必要走出家门,踏进真实的现实社会中,进而实现自我成长,因为他们要把注意力从家中移开,这样才能不再依赖孩子和控制孩子。
当他们与孩子之外的人创建关系后,就会体验到被认可、被信任,以及被爱的感受,这样他们的心就不再那么焦虑和空虚了,而这就是自我成长。
当然,作为成人的后代,假如父母不愿长大,就要想办法欺压父母成长——离开父母,然后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学会享受人与人的不同,进而获得幸福。
写在最后:
父母不止带给我们爱,还大概带给我们伤害。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并不是真的把家人看得很重要,而是为了借由家人来满意自己的幼儿式愿望。
假如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些,他们的孩子肯定可以成长得更加康健,不但如此,父母自身也能实现进一步的自我成长。
假如你是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假如你是成人孩子,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伤害,《长不大的父母》这本书可以帮你找到痛苦的源头,进而过好自己的人生。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
上传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浏览过的版块
家常菜谱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